素食:一种乐活态度

2015-12-15 09:00文/张
中国三峡 2015年6期
关键词:肉食素食动物

文/张 梦

素食:一种乐活态度

文/张 梦

真视听栏目主持/罗婧奇

《深层素食主义》

[美]福克斯 著

王瑞香 译

新星出版社2005年版

与深层生态主义间的关系

当越来越多的专业人士认识到过度肉食的危害后,他们从多方面总结了经验教训和对未来的展望。但由于不同学科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有必要讨论下素食与女性主义、哲学、深层生态主义、社会学等领域间的关联。幸好,美国学者福克斯的《深层素食主义》提供了帮助,和许多同类书籍不同的是,他坚信:“素食可以把人类以及我们的地球引向较好的未来。”

通过史料研究,女性主义者注意到,早期人类社会中,人类以动物的肉为主要食物。男性打完猎后可以分得大块的肉,而妇女儿童只能获得他们挑剩下的肉。肉食成为一种权力和富裕的象征,谁掌握更多的主导地位,谁就有资格吃更多更好的肉。这种行为延续流传下来,可以成为男权文化的一个佐证。还有学者提出:人们支配动物的肉,正如同男性将女性物化的行径,从这一层面而言,动物解放运动和妇女解放运动有着某种共根性。人作为具有高级智慧的动物,在生态圈内可以更多的行使自主权,但人类依旧是自然界的组成部分,既无法与自然分离,也并非自然的主宰。

近些年,畜牧业得到了空前膨胀式发展,试想一下:如果多数人都信奉素食而放弃了肉类,会对我们的生活带来哪些颠覆性的影响?一方面,家禽、家畜的数量会大幅度减少;而另一方面,已经出生的动物也需要被善待。我们不能任由它们去野外自由生活,因为这样做,短期内会打破自然界食物链的生态平衡。作者提出,由政府拨出一部分纳税人的钱来将人类的“临终关怀”思想引入保护动物领域,也不失为一种新颖畅想。

对人类而言,做到不吃肉,不使用动物制品对提升人类社会的公允性和道德感有很大帮助,尽管要想真正实现还有漫长的路要走,但那遥远的灯塔已照亮前方的路,只需要我们努力谨慎前行。

吃什么是每个人的自由,而素食在现代生活中有了越来越多的理论依据,为环保,为健康,为信仰,它可以是一种乐活态度。

《素食有理》

[美]T·柯林·坎贝尔、约翰·罗宾斯 著张宇辉 等译

宁夏人民出版社2008年版

同样珍爱动物的生命

有一句曾经流行一时的话:“人类费劲千辛万苦爬上食物链的顶端,绝不为了只吃素。”姑且不论人类是否真的站在食物链的顶端,但为食肉寻找这样一个借口未免可笑。即使从利己的角度出发,茹素也比食肉更接近幸福的大门。

观看《动物世界》时,会发现肉食动物的“食幼现象”。例如猎豹和狮子同样是凶猛的动物,因此它们会千方百计掠夺对方的幼崽作为口粮,这样强有力又狡黠的攻击行为,促成了它们得以在弱肉强食的大自然中保持一定的霸主地位。战争与侵略贯穿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始今,种种研究表明吃肉会让动物更具有暴力和进攻性,其中红肉尤甚,而大多数素食动物的性格都较为温和。中医认为“怒伤肝、忧伤肺、恐伤肾”,这些负面情绪对身体都会造成伤害。

随着全球范围人口呈几何式增长的趋势成型,为了生产更多食物,直接或间接导致了能源的过量消耗和环境的根本破坏。与肉食相比,奶制品的生产过程同样触目惊心。牛奶虽然味美可口,营养含量很高,但它本身是小牛的食物,被人类摄取后,会存在一定的疾病风险,而补充钙质、蛋白质和防止骨质疏松的能力有限。由于人类对牛奶、羊奶的需求量庞大,母牛和母羊被迫进行着超生理负荷的循环怀孕生育活动,在产生更多奶水的同时,忍受着乳房发炎的痛苦,这种痛苦所产生的毒素还会渗透进奶水中,最后遭殃的仍旧是人类。

在肉类的生产过程中,附加的各项成本是昂贵的,因为对人类有益的大豆、燕麦、玉米等高纤维、低脂肪的食物同样是牛、羊、猪等红肉动物的最爱,而每年为饲养这些动物所消耗的植物数量,足以让许多仍在贫困边缘苦苦挣扎的人们填饱肚子。无怪乎前联合国蛋白质咨询委员会主席这样说:“穷人的谷物被喂给了富人的牛。”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最基本需求之一,不消耗掉本该属于饥饿人民的粮食,也是对我们所生存的地球的一点小小贡献。

其实从生理构造来看,人类在大自然中的生存能力远远不如一些动物。我们不能像鸟儿一样飞翔,不能像袋鼠一样蹦高,不能像骆驼一样挨饿,连吃东西都必须经过后期加工,以安抚不能适应生食和病菌的肠胃。之所以能形成近70亿人口的庞大规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发达的大脑和无穷的智慧。正因为我们有了更高的智商,同时也就有了对其他物种的同情和怜悯之心。为满足一己私欲而让牲畜的生命痛苦不堪,让地球变得难以负重,最后只会自食苦果。

《素食主义》

史幼波 著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年版

中国式素食境况

看完西方学者关于素食的理论后,我们有必要结合我国现实情况,来谈谈中国式吃素问题。

早在几千年前,心聪慧能的古代先贤就有过不少劝诫人们食素的言论。如《吕氏春秋》这样写道:“肥肉厚酒,务以自强,命之曰烂肠之食。”吃肉喝酒过度,对肠胃会造成损伤,不利于健康和养生。那时不论是上流社会还是平民阶层,都有相当一部分素食者,当然他们的动机各不相同,贵族们以吃素斋戒的姿态来敬畏鬼神,而普通人则被果蔬低廉的价格所吸引。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更是细致记载了11道素食菜谱,充分反映了当时的餐饮习俗受到佛教、道教文化的深刻影响,烹调技术、花色种类等方面都有了完善与发展,对后世也有着开山性的启迪作用。

民以食为天。历朝历代对于粮食生产都给予高度重视,而频繁出现的“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战争时期或自然灾害,普通市民阶层中饿殍遍野的情景屡见不鲜。对于命途多舛的中华民族而言,粮食的富足和多样基本也就是改革开放这三十年发生的事情。这种根深蒂固的“饥饿记忆”,从某种程度也催化了国人消费肉食和乳制品的高涨积极性,“吃得起肉”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生活富裕的标志。中国畜牧业进入了爆发式增长时期,从而打破了自然界多年形成的生态平衡。虽然我国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国,但人均土地面积数量很少,而牛、羊等动物对草的迫切需求,对植被、森林都造成了毁灭性的打击。所以作者才会发出“羊绒衫吃掉了整个草原”的感慨,这种恶性循环最终将会换来大自然狠狠地报复。目前,国家鼓励进行退牧还草项目,以试图对前些年错误的环保定位进行补偿和挽救,每一个人都应当用实际行动,为恢复水草丰美的森林和草原做出一份贡献。

中国社会非常重视人际交往,在人们交际应酬的酒桌上,似乎没有大鱼大肉就显得不上档次。素食者有时会受到旁人的不解甚至诘难,但有理由相信,这是人们意识的过渡阶段,在循序渐进的过程中会逐渐领悟到健康饮食的真谛。

素食:误区和真相——为了地球,为了动物,为了自己

简明扼要的素食指南

从结构来看,这部纪录片可以算是一篇说明文,以问答的形式化解了人们普遍对素食存在的误读。想了解人们为何吃素更健康,那还是要从人类为何食肉还是说起。

在过去相当漫长的时间内,古人类为了获取更多的食物,学会了与野兽搏斗并捕捉它们,肉食帮助人们度过了粮食短缺的年代。但自从人类尝试种植蔬菜并逐渐形成规模后,是否仍然还要保持必须吃肉的习惯呢?

人类是不是先天的肉食动物,还应当由消化系统来决定。我们的肠道是蜿蜒而又布满褶皱的,比其它肉食动物要长许多,也就意味着消化肉类的速度更慢。食物残渣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长,容易加速疾病的产生。人们吃肉,除了满足口腹之欲,让分布在舌头各处的味蕾感到愉悦外,还因为长期以来存在的一个饮食误区:吃肉能更有力气、更有营养。但大量数据表明:在检查身体的各项指标中,素食者的状态都好于肉食者,尤其是在血脂、血压、心脏、中风等疾病筛查方面,因为人类的生理结构决定了在消化脂肪和类胆固醇物质上处于弱势。我们经常祝福长者能够“健康长寿”,而安全食物的摄取,能够让人类群体更有效、更高质的繁衍。

将肉菜从餐桌上撤下后,还应当改变原先的饮食搭配结构,才能避免营养不良的情况。正如影片所说:“素食并不只有绿色植物,还有许多种食物都不含肉。”了解每种植物所蕴含的营养元素以及热量比例,对身体素质的整体提升有很大帮助。尝试张开双臂去拥抱全麦面包、谷物、粗粮、蔬菜和水果,它们同样具备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淀粉和其他营养,并且会将来自食物的伤害指数降低。

肉食不安全已经是事实,不过素食同样也存在安全隐患,现在许多蔬果受到高农药以及转基因的威胁。要想改变习惯,首先得让人有改变习惯的条件,连口吃的都不能百分之百放心,何谈其他领域的科技革新呢?

地球公民

Earthlings 2005

导演:肖恩·蒙森

编剧:肖恩·蒙森

主演:杰昆·菲尼克斯

让动物真正活一场

对于大多数鲜有机会和活的动物接触的城市居民来说,肉食不过是被精心烹饪后摆在桌上的一道菜,看起来和素食并无区别。或许正像影片所说:“因为屠宰场不是玻璃门”,我们忽略了肉食动物从活蹦乱跳的生命到成为美味佳肴的血腥过程,那过程的恐怖程度简直会让人误以为自己仍停留在茹毛饮血的未进化时代。

地球已经承载了近七十亿人口,从基数层面来说,当代比之前任何时代对肉食的需求和消费都更大,而养殖模式也早已不是传统以家庭或作坊为单位的小规模散养式,为了获得更多肉类,人类搭建无数大型的聚集养殖基地,并不惜运用科技手段(如人工授精)、反自然方式(如激素催熟)以更快速、更批量的生产动物。牛、羊、猪、鸡、鸭等动物正面临着高出生率、高自然增长率和高死亡率,而这死亡率前应该还要加上一个定语“人为”。

近年来,为了更体现人道主义的精神,许多屠宰场都引进了对动物的“临终关怀”措施,即尽可能减少动物死亡时的痛苦,但实际上,既然剥夺动物生存权利已经是不争事实,那采取何种方式从本质上并没有区别,更何况生物都有求生本能,面临屠杀,动物由于极度恐惧容易向肌肉中渗透对人体不利的毒素,不论从利己还是利他的角度看,都没有益处,真可谓两败俱伤。

人类和动物都是地球的公民,是经过亿万年进化和残酷优胜劣汰后,依然存活下来的物种。提及动物,人们总会说“动物是人类的朋友”,但动物为“朋友”这个称呼付出的代价太大了,它们大多不能选择怎样过自己的一生,一头牛无法选择自己吃草还是吃人喂给的饲料,由于鸡笼的鸡数量太多、空间太逼仄,一只鸡甚至终生都没机会用自己的双脚在地上来回跑跑,它们来到地球的唯一目的,似乎只剩下成为人类的口粮。任何生命的诞生都是大自然的尊重和馈赠,尽管动物世界的本质就是弱肉强食,以维持食物链的基本平衡,但人类动用了科技这柄双刃剑,为了满足口腹之欲而让某些种类的生物数量肆意增长,从长远发展来看,是存在许多隐忧的。

乔纳森·马安《揭穿素食的迷思》

当吃肉不再是必须选择

虽然纠正人类饮食习惯是个严肃的主题,但不代表它不能以轻松的方式表达,音乐就是能提供相对宽松氛围的载体。美国素食主义歌手乔纳森·马安献出一首《揭穿素食的迷思》,以问答的方式将普通人集中困扰的关于素食的问题一一解答了,听完这首歌,相信很多人对素食的初级误区会随之破冰。

这首歌的核心思想就是想告诉人们:不止肉类可以提供蛋白质、钙、锌、维生素和铁,豆类、蔬菜、水果等的这些微量元素含量同样丰富,并且从植物中摄取会比从肉类中摄取更健康。只要合理搭配,素食者并不会身体虚弱和营养不良,相反会减少很多疾病的发生。绿色蔬菜和谷类并不难吃而且美味可口,吃肉并不是一个必须选择。

虽然很多人听完后可能还是会半信半疑,因为这与人们以往的认识是有出入的,但正如歌词所说:“不可能一夜时间人们全都变为素食者”,如果人们重视肉食的危害和素食的益处,对肉食的需求量会逐渐下降,供应量也会随之下降,这样对保护动物、环境和人类自身都很有益处。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到音乐的传播魅力。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都有丰富优秀的音乐文化遗产,富有感染渗透力的音乐能起到净化社会、教育启迪的目的。贝多芬说:“一首脍炙人口的歌因传唱度和影响力,对知识的普及和道德的培养有着正面的积极作用。”虽然许多音乐家都是素食主义者,但他们所创作的这一主题歌曲数量还不多,希望能有更多宣传素食的歌曲出现。

Myths and Truth about Vegetarianism For Earth, for animals, for yourself

Jonathan Mann/Vegan Myths Debunked

猜你喜欢
肉食素食动物
肉食恐龙的食物
肉食人物
素食主义
西班牙科学家3D打印“素食牛排”
肉食爱好者福音 黑蒜露笋煎焗鸡脯
恐龙系列植食?肉食?
家居产品的“素食主义”
最萌动物榜
动物可笑堂
素食主义 掀起GO Green饮食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