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需求下外语立体资源和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研究

2015-12-15 15:03郭艳玲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学科融合信息技术建设

郭艳玲

摘要:本文以“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为切入点,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外语学科建设中,旨在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需求下的外语立体资源和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和建设成果,以推动外语学科建设,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关键词:信息技术;学科融合;外语立体资源;资源平台;建设;研究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236-02

一、引言

信息技术,从语言的使用,到文字的创造和应用,到印刷技术的发明和应用,到电报、电话、广播和电视的发明和普遍应用,到现如今的电子计算机普遍应用及计算机与现代通信技术的有机结合,经过不断的发展,给各个行业都带来了巨大变化,在教育行业更是形成了“信息技术教育”这个专业热门名词。大量学者分别从“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和“采用信息技术进行教育活动”两个方向进行大量的探讨研究和应用实验。前者是对“信息技术”的教学,后者是对“信息技术”的应用。一方面,信息技术要广泛进入学科教学;另一方面学科教学要广泛采用信息技术,这就要求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本文探究了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需求下外语立体资源和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旨在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外语教学质量。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需求下外语立体资源和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目标

1.建设信息化外语教学课堂环境。利用计算机虚拟技术和计算机软硬件设备,结合多媒体设备,进行外语教学资源中的环境建设,打造信息化外语教学课堂,用于以学生为主的创新训练和实践训练。

2.建立基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网络外语学习环境。利用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和信息资源运用管理平台,打造一个网络外语学习环境,既满足外语教学资源的共享,也能满足学生随时随地进行知识的自主学习,也能与教师进行交流互动。

3.建设丰富的现代化外语教学知识资源。利用计算机技术,将教师的传播知识转化为以信息技术媒体为载体的视频、音频等文字声音图像资源。而整个资源结构包括:知识点讲解、例题解析、实践训练操作等。实现资源的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开放性、共享性、交互性,以及各门课程协作性的传播交流。

4.建设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案例资源。利用计算机技术,将学生的学习过程、知识的使用情况和个人综合表现转化为信息技术下的信息内容,实现以学生为视角和表现对象的学习案例的生成。

三、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需求下外语立体资源和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内容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需求下建设外语立体资源和资源共享平台是推进外语教学改革的关键,是提高外语教学质量的重要保障。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需求下外语立体资源和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内容如下。

1.信息化外语教学课堂环境建设和管理。对常规教室,配备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多媒体设备和其他一些信息化教学所需的设备,建设成一个信息化教学课堂,主要应用于学生的实践训练。对相关使用技术设备的功能需求:①能够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将现实或者未来的场景虚拟出来,应用到教学课堂中,给学生“还原真实空间”的训练表现平台。②可以让学生与场景结合,实现人在虚拟场景的“真实环境”的时空转移。③可以让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未来能力需求发展,进行锻炼练习。④可以将整个学生的表现过程记录下来,记录下来的内容满足信息资源的设定,能够存储、传输和重复使用。⑤方便教学体系中评估环节的实施,并简化其操作。⑥设备和技术的使用要领,容易被操作者掌握和应用。对一个小面积的教室或者其他空间,配置计算机软硬件设备,进行装修改造,建设成一个信息化教学课堂,主要应用于教师的外语课程视频的录制。对相关使用技术设备的功能需求:①利用计算机技术将现实或者未来的场景虚拟出来,再将摄像机摄取的教师或者学生活动进行合成,录制成短小精悍的微课程视频。录制选取的场景可以根据具体的课程主题选取,使课程视频更加生动精彩。②教师、学生根据课题内容使用的素材(包括PPT、视频、音频等资料)能展现到视频中,来辅助视频知识内容。也希望能通过这一功能,激发教师、学生的创新应用能力。③录制的视频要求画面、语音清晰,能够生成有效的视频课程资源。④录制的视频能够便于传输,能够有效通过网络和通信设备广泛传播。⑤系统的操作简便轻松,其操作方式和技巧能够很快被教师和学生掌握。

2.基于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网络外语学习环境建设。建设或升级一个网络管理平台,配置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和外语教学资源管理平台,将信息化外语教学资源加载到平台中,实现在课前或课后,随时随地的进行学习和交流。

3.丰富的现代化外语教学知识资源建设和管理。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是知识的传播者,时至今日,教师的这一地位仍然不可动摇,但是,就传播方式而言,相较于传统的教师在相对封闭的教室空间里与学生面对的教授,在信息化技术时代,其传播的范围和速度已经不符合现在的需求。那么适应新时代教学需求的资源形式需要被改变,需要从传统的文字图片形式转化为易于建设、管理、传播和接收的信息,如:视频、音频等。

4.以学生为表现主体的学习案例资源建设和管理。①硬件环境:建造学生知识技能实践展现空间,学生进行知识的消化理解和技能的提高训练,将其行为进行记录,生成教学资源。②课程规划及管理。

四、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需求下外语立体资源和资源共享平台的建设成果

1.生成外语学科具有针对性的共享资源,生成教师和学生双向视角的学科资源,实现资源的立体建设。将计算机制作的虚拟三维场景与摄像机现场拍摄的教师课程进行数字化的实时合成,人物与虚拟讲台能够同步变化,PPT、视频、音频、图片等课程要素可以以画中画的方式在场景中展现,突出课件结构的生动性和视觉感官的新颖性。录制的视频内容丰富,既可以是教师的讲解课程,也可以是学生的学习反馈;可以是外语学科知识点、例题习题、疑难问题、专项训练技巧解析等,给外语教学生成具有针对性的学科资源。教学过程以学生为主体,学生进行训练和表现,实现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最终实现个人综合能力的提升。而系统对学生学习行为的记录给教学生成另一视角的学习案例。

2.实现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的结合,进一步实现多媒体外语教学和远程教育录制的视频,可以通过校园网络和通信技术,让全校学生均可在校园计算机机房终端、个人计算机和手机终端进行查阅学习,是计算机技术、网络和通信技术的有效结合,也实现了多媒体教学和远程教育。在技术上实现了外语教学资源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多媒体化。

3.建立师生交流的新模式。学生可以通过录制自己的课程,将自己对知识技能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出来,给教师进行评估和点评,能够让教师更加客观和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教导,同时这也是给学生自己创造的一种新的训练模式。

五、结语

本文通过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外语学科建设中,探究在信息技术与学科融合需求下建设外语立体资源和资源共享平台,旨在推动外语学科建设,优化教学手段,提高外语教学质量,培养具有较强的外语听、说、读、写、译综合应用能力的复合性、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何克抗.信息技术与课程深层次整合理论[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姚宏宇.云计算:大数据时代的系统工程[M].电子工业出版社,2013.

[3]南国农.让信息技术有效地推进教学改革[J].中国电化教育,2007,(1).

[4]王鹏.云计算与大数据技术[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学科融合信息技术建设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基于项目的中学学科知识融合路径探析
网络空间安全学科人才培养模式与途径探索
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