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活区游戏为载体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

2015-12-15 15:54鞠庆平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幼儿

鞠庆平

摘要:在人们认识事物特征的过程中,手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作为一个重要的器官,手也是人类得到不断进化的重要标志。在对幼儿的教育中,手部的动作可以推动幼儿更快的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的不同特征和属性,并不断的促进思维的发展。在这其中,一些游戏可以充分的发挥出幼儿自我的动手能力,并提高幼儿的信心以及积极探索的能力,为将来的全面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对一些幼儿园进行调查的过程中,发现很多幼儿缺乏自我服务的能力,并没有建立起自我服务的意识。所以,如何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并为幼儿打造出良好的生活氛围,引导幼儿养成正确的生活方式,促进其身体及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成为一项需要在幼儿教育中重点发展的事业。

关键词:生活区游戏;幼儿;自我服务能力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283-02

在骨骼系统的发展过程中,大脑的调节能力会不断地提高,并且幼儿在进入幼儿园以前已经具备了一些动作和各方面的技能,因此对于小班的幼儿来说可以做一些精细的动作或者粗动作了。伴随年龄的不断增长,神经系统的活动能力也在不断地增强,所以处在这个时期,幼儿对一些新的动作会学的更快,动手能力更加灵活。此时,成人如果充分的掌握住幼儿在这一时期的身体及心理特点,启发幼儿做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并在期间不断地鼓励幼儿,让他们得到信心,体验到在动手中获得自我服务能力的快乐,从而培养起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积蓄探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这项问题,根据目前幼儿教育的发展现状及目标,我们将培养幼儿将自我服务的能力融入到生活区中发展,并且以游戏的方式开展。

一、以幼儿发展需要为依据,融入生活区游戏

幼儿的天性就是爱玩,在玩的过程中,幼儿不仅锻炼了动手的能力,而且更重要的促进了大脑思维的发展,开拓创新的思维,获得更多知识。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通常只注重幼儿的智力发展,为了保障幼儿的安全,一些教师很少开展动手操作的游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不必要隐患的发生,但是更严峻的问题是禁锢了幼儿自我动手能力,同时幼儿的思维得不到充分的发挥,从而限制了自我服务的能力。如果一味的限制幼儿发展,他们会产生严重的依赖心理,不能适应当代社会发展的需求。

生活区游戏是以一种开放式的游戏形式,激发幼儿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动手能力,调动起积极性,进而能够在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地增强自主游戏的意识的一种游戏类型。要进行游戏活动就要创造一定的游戏环境,游戏环境起着桥梁作用。例如,当幼儿看见一些机器和设备,就会自然的用手触碰进行摆弄,所以,游戏环境的设置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开展游戏活动的方向。在设计游戏环境时,要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情况,充分的考虑到幼儿的意志,即让幼儿自主的进行选择,并创造出一种开放的、多元化的游戏氛围。教师可以通过分组的形式设立生活区游戏。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教师教学中习惯性的帮助幼儿把所有事情都安排好,这样会限制幼儿的思维发展。比如,在游戏中,为幼儿提供了多样的玩具,幼儿可以任意的选择自己喜欢的玩具。但是由于具有固定的布局,每一次将玩具放回都有一定的规定区域。这种方式限制了幼儿之间自由的自我交流,同时束缚了幼儿动手的能力和思维的发展。单调的游戏环境一方面阻碍了幼儿的交往能力,另一方面,如果长时间的实行这种方式会造成幼儿失去积极性和兴趣,进而会越来越缩短游戏的专注时间。

因此,考虑到以上的限制因素,我们可以采用框架式的玩具架,将游戏区域有效的分离出来。在这一过程中,幼儿在活动的时候,不仅可以自行的选取自己喜欢的玩具做游戏,还能够观看到其他的幼儿所做的游戏,营造出了一种开放性的游戏氛围,获得了轻松愉悦的游戏环境,并且形式多样化的游戏会提高幼儿的兴趣。跟小伙伴一起进行游戏,避免了由于个人游戏所带来的孤独感觉。同时,为幼儿配备一些游戏推车,在游戏的过程中取放玩具可以不受任何限制,没有规定的具体位置。参考幼儿的意见,设计生活游戏区的范围和结构。幼儿可以在活动中不受拘束的做自己想完成的各种游戏,如果自己的区域里面没有所需的材料,可以自行的到另外的区域去寻找。让幼儿完全处于一种开放形式的游戏环境中,让幼儿体会到游戏带来的快乐以及获得真知的喜悦和自信,使幼儿在活动中更加自由和主动,激发出创造性的思维。

二、通过生活区游戏启发幼儿的自我服务意识

幼儿发展自我服务能力的过程要掌握一些最基本的生活技能,例如穿衣、吃饭、洗脸、刷牙等。如果教师采用示范的形式,幼儿往往会感觉枯燥单调,没有新奇性,难以产生模仿学习的心理,同时也违背了幼儿正常的心理发展水平,不利于促进其思维活跃性的发展。所以,怎样做到调动幼儿的积极性,提高自我服务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在游戏活动中,应该将游戏材料进行多样化的搜集,在创建活动材料中可以由幼儿与老师或者幼儿与家长共同完成。作为操作的重要工具,游戏的材料是幼儿进行游戏、获得动手能力、掌握真知以及培养自我服务能力的重要基础,因此,提供给幼儿的材料可以使其展开与之相关的活动。在幼儿积累生活经验与知识的过程中,跟积累的游戏材料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想要提高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就要提供其具有生活意义的游戏材料,激发他们学习简单的自我服务的事情。

对于幼儿学习自我服务能力,主要是从抓、握、按、拧等动作开始,这些基本的动作可以训练幼儿的手眼协调的能力。在选择材料时,要充分考虑到以下几个事项。首先保证游戏材料的安全性,这是保障幼儿游戏活动顺利开展的首要原则。在生活中,有很多材料可以提供给幼儿学习,为展开游戏做服务。比如一些软吸管、塑料材质的刀、叉和勺子、纸杯、易拉罐等材料,都能作为优秀的游戏材料提供给幼儿。其次,注意选择材料的常见性。例如,幼儿在进行游戏的过程中,难免会造成破坏材料的情况,如果寻找的游戏材料是一些不常见的、难以再次寻找的材料,就无法长期的让幼儿进行实践游戏活动。所以,如果有一些较难以立刻寻找到的材料,应该尽量减少其游戏的次数,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一些生活中常见的、并且廉价的生活用品作为生活区游戏的材料。比如,让家长收集一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用过的牙刷、牙筒、餐巾纸桶、奶粉罐等材料,并运用到游戏中,推动幼儿自我服务能力的发展。最后是注意提供材料的阶段性。在不同的时间,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同的阶段性。所以,认识到幼儿发展的阶段性,在选择游戏的材料上也应该具有循序渐进的性质。比如,对于一些幼龄的幼儿开展摘果子的游戏,对于稍微大一些的幼儿可以开展插花的游戏,随着幼儿年龄段的增大,开展由浅入深的游戏。

三、积极开展多样化的游戏形式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的能力

1.指导幼儿做“给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以给布娃娃穿衣服的游戏,能够帮助幼儿学习自行的穿衣能力。首先,给幼儿准备一些布娃娃和给布娃娃穿的小衣服作为游戏的材料,先让幼儿扮演“爸爸、妈妈”的角色,给布娃娃穿衣服,提醒幼儿看谁能够将衣服穿的既快又整齐利落。在此过程中,还可以教幼儿一些简单的穿衣儿歌,让幼儿在给布娃娃穿衣服的过程中熟练地背下来,并掌握住正确的穿衣顺序和细节。在这一过程中不仅锻炼了幼儿的动手能力,还能够培养起幼儿自行穿衣的热情,增强自我服务的信心和能力。

在给布娃娃穿衣服的过程中,有一些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很快就将布娃娃的衣服穿好,并且整齐,也有一些动作较慢的幼儿虽然完成的时间较长,但也都能够较好的完成。对于现在幼儿来说,大部分都属于家里的独生子女,所以在脱离家庭过幼儿园的集体生活时,就会出现自理能力较差,不能够自行的穿衣、脱衣等现象。面对这一现象,探索出能够激发幼儿学习日常生活中的穿衣等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并且要开拓出新的形式,避免类型单一化或过于呆板,谨防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不但没有建立学习的兴趣,反而失去耐心分散注意力。应用儿歌和给布娃娃穿衣的游戏,可以将枯燥的穿衣学习变的更有趣味性,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阶段特点,令幼儿能够更快地接受。幼儿在给布娃娃穿衣服的过程中熟练地掌握住了儿歌,激发起幼儿的学习意愿,从而使其自我服务的能力得到提高。

2.将日常生活中的元素引入游戏的材料中。探索出多种形式的游戏来建立起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意识,将生活中的常见道具用于其中。例如,“帮帮小熊猫”的游戏。游戏中的材料有熊猫的家,两个小框的垃圾,以及自制的笤帚和簸箕,这些工具都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这项游戏通过让幼儿对小熊猫的家进行打扫,建立起学习扫地的基本技能,并能够形成自我服务的意识。也可以制作一个“百宝箱”,里面放一些小玩具、筷子、刀叉和米粒、绿豆等生活用品。指导幼儿将百宝箱里面的小玩具用筷子夹出来放好并摆整齐,也可以让幼儿在夹出玩具以后步行几米放到指定的位置,这样就增加了一些难度,锻炼了幼儿手部的协调能力,掌握了使用筷子的基本技能,并加强了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

四、结语

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可以看作是幼儿进行一些日常生活中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最常见的吃饭、穿衣、脱衣、洗脸、刷牙等。通过自行的自我服务,提高幼儿的自理能力,树立从小自立的意识,以及培养劳动的优秀习惯,明白“自我动手,丰衣足食”的道理,并且能够在活动中锻炼动脑动手的能力,充分的获得成功的喜悦。

生活区游戏是一种重要的培养幼儿的自我服务能力的方法,通过这种形式可以开展多样化的游戏,并且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阶段。将生活中的一些幼儿自行完成的工作通过幼儿喜欢的游戏方式传授给幼儿,激发起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其自信心,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并充分开发了思维,增强了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具有重要的应用意义。

参考文献:

[1]邵小佩.幼儿园生命关怀教学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2.

[2]田景正.基于生活哲学的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3.

[3]米娜.幼儿园智力游戏开展现状与对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4.

[4]王萍.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与特征的个案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0.

[5]张丽莉.回归生活的幼儿园课程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6]张云蕾.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问题的研究[D].北京:中央民族大学,2006.

[7]赵越.朝鲜族幼儿园课程与家长参与教育对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影响研究[D].延吉:延边大学,2013.

猜你喜欢
幼儿
如何让幼儿爱上阅读
幼儿优秀作品欣赏
优秀幼儿园亲子活动展
让幼儿的每一天充满阳光——论幼儿自信心的建立和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