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015-12-15 21:57张彦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高校教师大学生

张彦

摘要:由于社会、学校、家庭、个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当前部分大学生在学习的积极性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培养优良的学风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能够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努力、勤奋认真的学习风气,能够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加重要的一点是可以使班内学生共同进步取得好的成绩。我们作为教师,要努力去创建一个良好的学风环境。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杜绝迟到、早退、旷课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另外,还要经常给学生讲解专业前景、就业形势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学业和就业规划,从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斗志。因此,努力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值得每一个大学教师思考和关注的问题。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并给出了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

关键词:学习积极性;大学生;高校教师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047-02

当前高校的部分大学生,由于社会环境、学校环境、家庭及个人等因素的影响,在学习态度、学习的积极性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下降,迟到、早退、旷课对他们来说,早已是司空见惯的事情,上课不做笔记、不认真听课,要么睡觉,要么用手机聊天、打游戏、看电影、看电视剧,课后更不看书巩固,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休闲娱乐上,到了交作业的时候,要么直接抄袭,要么彻底不交,考试时作弊现象严重,有些学生一学期有多门课程不及格,甚至被取消考试资格或要求重修、留级,最终荒废了学业,一无所获。因此,作为一名大学教师,如何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一个值得思考和关注的问题。

一、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

(一)学习目标

刚进入大学的学生,与高中相比,没有升学的压力和负担,最明显的感觉就是每天的自由时间多了,与教师的见面次数少了,有些不适应、不习惯这样的自由环境,很容易受外界环境和新鲜事物的影响与干扰,对学习变得懒散而放松,很多学生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1]和学业规划,只有一个短期、不明确的学习目的。没有明确的目标,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和方向,学习处于迷茫的状态,久而久之,就失去了积极学习的斗志和决心。

(二)师生关系

现今在多数大学校园里,教师在给学生上完课后就直接离开教室,等到再次见面,就是下次上课的时候了,并且在课堂上,多数教师采用的是“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与学生的沟通、交流、互动很少[2],进而师生之间的交往频率不高,师生关系不够密切,学生在听课过程中产生的对某些知识的疑问和不解,教师不能及时给予解决,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课堂掌握知识的情况也不能及时反馈到授课教师那里,这在某种程度上导致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有所脱节,也拉大了师生间的距离,学生由此可能会对教师产生一些偏见和不信任,影响了教学效果。

(三)教师的教学方式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求知欲的源泉,也是学习的动力,对学生进行自主性、创作性学习以及在开发学生的智力方面,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反之,若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就会扼杀学生的求知欲,也不会产生灵感,更不会有创作和发现。而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学习动机的激发,主要依赖于教师的教学方式。在大学课堂中,有不少学生抱怨教师上课内容枯燥无味[3],课堂氛围死气沉沉,师生互动又少又单调,感觉教师教还不如自己学,并且所学到的东西也没有什么用处,这也是造成当今部分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读书无用论”的思想

在当下社会,由于读书的费用较为昂贵,而就业的形势相对来说不太乐观,在人们尤其是大学生中间流行开了新“读书无用论”的说法[4]。一些学生认为,在大学期间学到的专业知识没有用处,工作后真正用到的知识并非是在校期间学到的,这种思想导致他们在学习上投入的精力很少,大部分时间都用在了兼职工作、考各种证书等方面,而忘记了他们在大学四年里真正要做什么、学什么。

二、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途径

(一)明确学习目标

学习目标是学生学习的动力和出发点,明确的学习目标[5]能使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和好奇,进而自觉、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当中。如果学习没有目标,就如同在茫茫大海的航行中失去了方向,变得盲目,缺少了主动性和积极性。因此,建立明确的学习目标是每个学生最重要也是最首要的学习任务。然而这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目标定得太高,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目标定得太低,又会使学生容易达到而不能真正实现其人生理想。这就需要教师、学生、家长客观的考虑学生现有的学习基础和学习能力,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现状列出一个具体、合理的学习计划,从小目标到大目标,一点点地收获成功,逐步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二)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交流

在学校,教师和学生几乎天天见面,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知识的传递、信息的交流逐步建立起来的。良好的师生关系[6]能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的友爱、尊重、平等、信任,同时对学生自身的性格也能产生一些好的影响,如治学严谨、宽容善待他人、追求理想等。良好的师生关系能使学生在课堂上认真听讲、主动思考,与教师积极互动,产生良好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师要注重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课堂上,学生想不想听课,接受课堂知识的效果好不好,与教学方式有密切的关系。因此,教师一定要注重自己的教学方式。(1)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身为教师,只有从自己做起,在道德、品行、情操、作风等方面率先垂范、为人师表,用广博的知识来引导人,用高尚的人格来感染人,才能给学生留下好印象,得到学生的认可和尊重,从而在无形中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和生活的态度,推动学生积极向上。(2)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在课堂短短的几十分钟内,要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必须要精心、巧妙的组织教学方法。反之,如果每次上课之前,只是草草备课,讲课不用心,敷衍了事,不善于引导启发学生,导致的结果必定是整个课堂单调没活力,学生心不在焉,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学生不但不会主动去学习,反而有可能打击他们的学习热情,并失去学习的兴趣。

(四)加强学风建设

优良的学风[7]对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有着重要的影响,它能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刻苦努力、勤奋认真的学习风气,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班内学生共同进步。作为教师,要创建一个良好的学风环境,首先应该培养学生严谨的治学态度,杜绝迟到、早退、旷课等不良现象的发生;其次,给学生讲解专业前景、就业形势等方面的知识,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特点进行学业和就业规划,从而明确学习目的,激发学习斗志。

三、结语

提高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是高校教育中一项长期又艰巨的工作,这就需要每位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导作用,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上进心,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爱上学习,同时要加强自身修养,将耐心、爱心、责任心投入到自己的工作当中,与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总结经验,改进工作方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蕊.对提高大学生学习数学积极性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10):128.

[2]石美玲.大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的原因分析[J].改革与开放,2012,(2):168-169.

[3]刘鑫.影响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原因分析[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3,(5):198.

[4]孔晶.浅谈提高大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措施[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4,(34):116-117.

[5]姜礼华.高校教师如何提高部分大学生学习积极性[J].课程教育研究,2014,(1):194.

[6]朱红侠,罗强.调动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25):120-122.

[7]苏兴冶,赵丹,王圆圆.试论激发教育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J].广州化工,2012,(40):185-187.

猜你喜欢
学习积极性高校教师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加强班级凝聚力建设,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高校教师平等权利的法律保护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论高校教师继续教育的人力资本开发
高校教师职称评聘应“教”字当头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