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洋渔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15-12-15 22:25钱卫国陈新军沙锋邹晓荣
教育教学论坛 2015年52期
关键词:卓越人才远洋渔业培养模式

钱卫国 陈新军 沙锋 邹晓荣

摘要: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强化素质教育和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适应远洋渔业现代化社会需求为导向,紧密对接行业和用人单位需求,从文凭本位向能力本位转变,从校园封闭教育向社会化开放教育转变,强化实践教育,引进企业和社会参与教育教学,培养解决实际生产和技术问题的远洋渔业卓越人才。

关键词:远洋渔业;卓越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52-0105-02

一、背景介绍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我国近海渔业资源因过度捕捞出现了严重衰退,近海生态环境因养殖过度出现了恶化;1985年,国家做出了海洋捕捞业从近海走向远洋的战略调整,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扶持远洋渔业发展的政策。经过近30年的发展,我国远洋渔业已拥有2000余艘渔船,120多万吨年产量,100多个海外基地的产业规模,已成为主要远洋渔业国家之一。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远洋渔业是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批示:“远洋渔业是国家海洋战略中的重点”。2013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11号),农业部发布了“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海洋渔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农渔发[2013]23号),均明确提出增强远洋渔业综合开发能力的重大任务。2013年底,外交部启动了以建设远洋渔业海外基地为重要内容的海上丝绸之路。由此,上海海洋大学作为我国最重要的远洋渔业人才培养基地,在远洋渔业复合型专业人才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

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措施

远洋渔业人才的培养主要依托于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进行。近年来看,围绕深化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目标,着重提升改造专业内涵,建立科教融合、产学研结合、国际合作的人才培养新机制,优化学生创新和实践能力培养手段,加大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改进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方面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与实践,以努力培养卓越复合应用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人才。

1.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改革。瞄准世界海洋渔业发展趋势,根据海洋渔业现代化发展和新型渔业、渔村建设对新型专业人才的需求,研究梳理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对知识结构、素质培养、能力锻炼的新要求,优化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根据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内涵,分海洋渔业技术、海洋渔业资源与管理、远洋渔业应用3个方向(类型)调整课程计划体系,分类培养不同能力的学生,其中,海洋渔业技术、远洋渔业应用均以复合应用型人才为主要培养目标,由此构建适应海洋渔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型渔业、渔村建设的复合应用型海洋渔业人才培养体系。

2.利用新科技成果,提升改造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充分利用海洋生物、海洋生态、信息技术、工程领域等的新理论、新技术成果,大力推进我校海洋渔业科研和学科优势向教学的转化,以科研促教学,改进课程设置,按照“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重实践”的理念,在加强数学、物理、计算机等学科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强化海洋生物、海洋生态、海洋渔业遥感、渔业工程技术、渔具数值模拟、渔业资源评估与管理评价等课程内涵教育;优化课程教学内容,改编一批专业课程教材,提升改造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

3.改善教师队伍结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设立比例合理的“双师型”教师岗位,通过自主培养和外来引进两种途径,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对于本专业在编在岗青年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派往海洋渔业企业参加海上渔业生产经营实践,提高在编在岗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指导水平;针对应用性、实践性、技能性特别突出的课程,从企事业单位遴选、聘用一线专业人员,担任“双师型”教师岗位。

4.建立科教合作、产学研结合的协同创新、联合培养人才新机制。抓住“2011计划”远洋渔业协同创新中心建设的战略机遇,以远洋渔业学院为主要平台,联合中国水产总公司、上海水产集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等企业、事业单位和政府渔业管理部门,形成“高校+行业+企业+政府”协同培养人才新机制。进入远洋渔业学院的本科生在第6学期结束后,赴相关远洋渔业企业海外基地实习,可用实习报告替代毕业论文(设计);学生本科毕业后,按合同要求到相关远洋渔业生产第一线工作。根据学生和用人公司签订的联合培养合同,每年根据企业需求分阶段实施上述不同的培养模式。

5.面向学生开放各类科研资源,提升学生科技创新能力。向学生全面开放国家远洋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大洋渔业资源可持续开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以及由我校承担的中国远洋鱿钓渔业、金枪鱼渔业、大型拖网渔业、秋刀鱼渔业4个技术组等科研和技术研发平台,本科生一年级就可组织团队,在教师协助下开展大学生创新项目研究,从三年级即可进入教授实验室,实现学生早进实验室、早进课题、早进团队,促进将最新科研成果运用于教学。

6.优化实践教学体系,提升实践育人能力。优化组合实践教学方式和途径,形成大学生进实验室、学科竞赛、大学生创新活动、校内模拟实践实训、校外基地实习、海上生产锻炼等系列化、多层次、阶梯状的实践教学体系。

7.扩大渔业领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加大渔业领域农业推广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力度,扩大推荐免试攻读专业硕士研究生名额,加强与企业、社会的人才培养合作,吸引社会资金增加专业硕士研究生奖学金额度和资助范围,在可能的情况下,实施渔业专业硕士研究生免学费激励政策。

三、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通过师资队伍重组、改造,以加强教师实践指导能力为主要目标,改善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培养复合应用型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人才的教育教学水平。

1.课程群教师团队建设。根据优化调整后的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方案,按课程属性、课程教学内容和要求精选专业核心课程群,凸显专业特长和实践特色,按课程群组建教师团队,并对课程群教师团队布局师资结构,按不低于50%的比例确定“双师型”教师岗位,分别制订师资建设计划,形成团队梯队。

2.本校“双师型”教师培养。对现有35岁以下青年教师及新引进教师,除了按上海市教委“人才计划”要求到企事业单位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锻炼外,根据其所在专业领域和承担课程的具体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派遣到海洋渔业企业参加海上渔业生产经营实践活动。此类海上渔业实践经历一律要求累计2年以上,并作为晋升职称、岗位考核的必要条件,借此提高在编在岗教师的行业实践能力和实践指导水平。

3.从企事业单位遴选、聘用专业人员担任“双师型”教师岗位。针对应用性、实践性特别突出的课程,从海洋渔业企事业单位遴选、聘用长期从事生产、管理第一线专业技术、管理人员,根据其个人情况进行适当的教育教学能力训练后,兼职担任部分课程的“双师型”教师岗位。

4.教师实践技能培训。每年组织本专业教师赴海洋渔业企事业单位开展多种形式的实践技能培训,包括短期集训、实践技能交流、生产实践课题项目合作研究等。

5.聘请企事业单位技术专家担任讲座型教师。聘请与学校合作的海洋渔业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技术专家,每年固定为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开设专题讲座。

四、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措施

通过优化、改善、新建、扩建等一系列措施,加强校内、校外实践建设基地建设,提升实践教学水平和效果。

1.校内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改造现有“捕捞模拟器实验室”、“渔船操纵模拟器操作实验室”、“渔船捕捞作业模拟器主本船实验室”、“渔船捕捞作业模拟器副本船实验室”、“全球海上遇险和安全系统实验室”,改善校内海洋渔船操纵、海上渔业生产操作、海上安全保障和事故处置模拟训练条件,提高校内模拟训练水平。升级扩大校内“渔具装配车间”建设,增加可装配渔具品种,扩大装配场地,提升校内网具装配、制作、调整的实践训练能力。建设校内“海上安全和救助训练中心”、“渔船动力试验室及仿真试验室”,使之成为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陆基船员安全和救助实训、渔船动力实操基地,提升学生应对各种情况的实操训练水平。建造国内领先的渔具性能测试和试验的动水槽,提升学生渔具测试训练和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建造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我校远洋渔业资源调查船是目前国内唯一的大洋性无限航区渔业调查实习教学船,该船投入使用后将极大地改善和提高我校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出海实践教学条件和教学效果。

2.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升级改造现有中国水产总公司实习基地、上海水产集团总公司实习基地、上海市渔政监督管理处实习基地等依托渔业企业、政府管理部门的实习基地,增加实习项目,优化实习内容,改进实习指导方法,改善实习设施条件,提高实习效果。与中国远洋渔业协会、深圳市华南渔业有限公司、宁波捷胜海洋开发有限公司、江苏南通市海洋渔业村或股份制企业、浙江省嵊泗县海洋渔业村或股份制企业签署实习基地建设协议,增加以企业单位、行业组织为依托的实习基地数量。新增建设浙江省舟山市嵊泗县枸杞岛综合实践教学基地,使之成为集海上生产、海洋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渔具海上测试等实践教学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校外实习基地。

参考文献:

[1]乔玉香,安立龙,林年冬.地方涉海高校创新教育实施路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015,(1):28-31.

[2]丁凤云.实施国际视野培育工程 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J].临沂大学学报,2012,34(4):1-4.

[3]丁克楠.我国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J].高等财经教育研究,2013,(3):54-57.

[4]于畅,高树仁.我国高等教育市场化改革的路径选择[J].高等农业教育,2014,(3):22.

猜你喜欢
卓越人才远洋渔业培养模式
我国远洋渔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及实证分析
促进“十四五”远洋渔业高质量发展
农业部开展“十三五”远洋渔业发展集中研究
经管类卓越人才校企培养模式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农业院校应用型“卓越人才”培养途径的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