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我国外贸形势分析及对策建议*

2015-12-16 07:37王晓红
全球化 2015年7期
关键词:总量比重外贸

王晓红

2015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长低迷,尤其是欧美日等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人民币升值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外贸呈现明显下滑态势,面临着严峻挑战。目前,我国外贸已经进入一个由高增长转向中低速增长新的拐点时期,正确认识我国外贸形势的新变化、新特点,促进外贸稳定发展,对于我国经济实现 “两个中高”①“两个中高”即:保持经济中高速增长,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稳定就业都将产生重大影响。应继续加快深化外贸体制改革,积极拓展国际经贸合作市场空间,尤其要注重通过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外贸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重塑产业与贸易竞争新优势,推动产业链和价值链由中低端向中高端攀升。

一、当前我国外贸形势的主要特点

(一)从总体上看,全国外贸增速下滑,出口增长微弱、进口降幅较大、贸易顺差急剧扩大

2015年1月—4月,我国实现进出口12225.1亿美元,同比下降7.6%。其中,出口6901.6亿美元,同比增长1.6%;进口5323.5亿美元,同比下降17.3%;贸易顺差1578.1亿美元,增长337.4%。今年受进口商品价格大幅下降、部分重要产品进口数量减少的影响,一季度进口降幅创2009年以来同期新高。从表1、图1可以看出,自2012年之后,我国外贸进出口开始告别两位数的高增长,进入中低速增长阶段。反映出未来时期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将来自于内需市场。

图1 2006年—2014年我国进出口增长

(二)从贸易商品结构上看,机电产品出口好于劳动密集型产品,主要大宗商品进口价格持续下跌

2015年1月—4月,我国机电产品出口3997.2亿美元,占出口总额57.9%,同比增长3.6%。其中,船舶、金属加工机床等装备制造产品出口增长26.1%,说明我国机械装备制造出口竞争力显著增强;纺织服装等七大类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1365.5亿美元,占出口总额19.8%,同比增长0.7%。大宗商品进口价格全面下跌。2015年1月—4月,原油、铁矿砂、成品油、液化石油气、大豆、铜矿砂和铜材进口价格分别下跌47.7%、45.4%、38.4%、23.5%、21.0%、15.9%和13.1%;高新技术产品进口1646.6亿美元,同比下降0.9%。

从表2、图2、图3可以看出,在2010年—2014年我国出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出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5.2%、5.3%、4.9%、4.9%、4.8%,有所下降;工业制成品出口占总量比重一直稳定在95%左右。在工业制成品中,机械及运输设备在出口总量中占比分别为49%、48%、47%、47%、46%,有所下降;杂项制品占比分别为24%、24%、26%、26%、27%,有所增长;按原料分类的制成品占比分别为16%、17%、16%、16%、17%,化学品及有关产品占比分别为6%、6%、5.5%、5.4%、5.7%,两项基本比较稳定。

表2 2010年—2015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商品结构 单位:亿美元

图2 2006年—2014年我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出口增长

图3 2006年—2014年我国主要商品出口增长

目前,我国进口产品仍以工业制成品为主,初级产品比重较低。从表3、图4、图5可以看出,在2010年—2014年我国进口商品结构中,初级产品进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31%、35%、35%、34%、33%;工业制成品进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69%、65%、65%、66%、67%,其中机械及运输设备进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39%、36%、36%、36%、37%。

表3 2010年—2015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商品结构 单位:亿美元

图4 2006年—2014年我国初级产品和工业制成品进口增长

图5 2006年—2014年我国主要商品进口增长

(三)从贸易国别(地区)结构上看,亚洲地区和新兴市场出口增长好于美欧日传统市场,主要资源国家(地区)进口呈现下降态势

2015年1月—4月,我国对韩国、东盟、印度、中国台湾、南非、澳大利亚出口额分别为323亿美元、887.6亿美元、177.8亿美元、133.4亿美元、52亿美元、120.2亿美元,分别增长0.8%、12.9%、15.4%、5.6%、18.4%和5.9%;对美国、欧盟出口额分别为1221.9亿美元、1091.5亿美元,分别增长9%、-1%;对日本、中国香港、俄罗斯出口额分别为440.1亿美元、896.9亿美元、93.7亿美元,分别下降12.2%、10%和35.6%。2015年1月—4月,自南非、巴西、俄罗斯和澳大利亚进口分别下降46%、33.5%、30.1%和28.4%。

目前,我国出口市场以亚洲地区为主,东盟、拉美、非洲等新兴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美欧日三大传统市场的地位逐步下降。2010年—2014年,我国对亚洲地区出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46%、47%、49%、51%、51%,其中,对东盟出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8.8%、9%、10%、11%、11.6%,对日本出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7.7%、7.8%、7.4%、6.8%、6.4%,对韩国出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4.3%、4.4%、4.3%、4.1%、4.3%;对欧盟出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19.7%、18.7%、16.3%、15.3%、15.8%;对北美地区出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19%、18%、19%、18%、18%,其中对美国出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18%、17%、17%、17%、17%;对拉美地区出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5.8%、6.4%、6.6%、6%、5.8%;对非洲地区出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3.8%、3.9%、4.2%、4.2%、4.5% (表4、图6、图7)。

表4 2010年—2015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国别 (地区) 单位:亿美元

图6 2006年—2014年我国出口市场占比

图7 2006年—2014年我国出口主要国家和地区增长

目前,亚洲作为我国的主要进口市场总体呈现下滑趋势,其中日本下滑明显,东盟和韩国市场呈现快速增长态势;欧盟和美国作为主要经济体仍具增长空间;非洲和拉美等新兴市场都具有增长潜力。2010年—2014年,我国从亚洲地区进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60%、58%、57%、56%、55%,其中,从日本进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13%、11%、9.8%、8.3%、8.3%,从韩国进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10%、9.3%、9.3%、9.4%、9.7%,从东盟进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11%、11%、10.7%、10%、10.6%;从欧盟进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12%、12%、11.6%、11%、12.5%;从北美地区进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8.4%、8.3%、8.6%、9.1%、9.4%,其中从美国进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 7.3%、7%、7.3%、7.8%、8.1%;从拉美地区进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6.5%、6.9%、7%、6.5%、6.5%;从非洲地区进口占总量比重分别为4.8%、5.3%、6.2%、6%、6% (表5、图8、图9)。

表5 2006年-2015年一季度我国进口国别 (地区) 单位:亿美元

图8 2006年—2014年我国进口市场占比

图9 2006年—2014年我国进口主要国家和地区增长

(四)从贸易方式上看,一般贸易出口增长好于加工贸易

2015年1月—4月,我国一般贸易进出口6751.2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分别占53.9%和56.9%,其中出口增长7.3%,进口下降20.7%;加工贸易进出口3848.9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分别占35.5%和26.2%,分别下降6.9%和8.9%;其他贸易进出口1625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分别增长5.5%和-17.2%。近年来,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取得明显成效,一般贸易比重逐年上升,贸易方式明显优化。2010年—2014年,我国一般贸易占出口总量比重分别为46%、48%、48%、49%、51%,加工贸易占出口总量比重分别为47%、44%、42%、39%、38% (表6、图10)。

表6 2010年—2015年一季度我国不同贸易方式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五)从贸易企业结构上看,民营企业成为拉动出口增长的主力

2015年1月—4月,我国民营企业进出口4259.2亿美元,出口和进口分别占比43%和24.2%,同比分别增长6.9%和-30.3%,出口贡献率为177%;外资企业进出口5838.9亿美元,分别占出口和进口的45.9%和50.2%,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2.3%和6.2%;国有企业进出口2126.7亿美元,分别占出口和进口的11.1%和25.6%,出口和进口分别下降1.2%和21.6%。

图10 2006年—2014年我国不同贸易方式出口增长

从表7、图11可以看出,近年来,我国企业出口结构已经发生重大变化。2010年—2014年,国有企业占出口总量比重分别为15%、14%、13%、11%、11%,外资企业占出口总量比重分别为55%、52%、50%、47%、46%;民营企业出口快速增长,2013年和2014年占出口总量比重分别为39%和41%。

表7 2010年—2015年一季度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出口额 单位:亿美元

图11 2006年—2014年我国不同所有制企业出口增长

(六)从国内区域结构上看,中西部地区出口贡献度明显提高

我国中西部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外贸潜力不断释放。2015年1月—4月,中西部地区进出口1866.4亿美元,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5.3%,出口增长4.3%,对全国出口增量贡献达45%;东部地区进出口10358.7亿美元,下降8.6%。其中,2015年一季度,青海出口增长2.3倍,湖南出口增长82.8%,山西、河南、湖北、广西、重庆、云南、陕西等地区出口增长也超过20%。

表8 2008年—2015年一季度我国出口分省 (区、市) 单位:万美元

续表8

图12 2008年—2014年我国东、中、西及东北部出口增长

(七)服务贸易保持快速增长,尤其是高端服务贸易、服务外包规模持续扩大,服务贸易逆差继续扩大

2014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6043.4亿美元,比2013年增长12.6%,高于全球4.7%的平均水平;其中,服务出口额和进口额全球占比分别为4.6%和8.1%,位居第五位和第二位,服务贸易逆差扩大至1599.3亿美元。2015年一季度,服务进出口总额1495.4亿美元,增长10.6%,其中服务出口549.4亿美元,增长10.5%,进口946亿美元,增长10.6%;旅游服务进出口总额为657.4亿美元,占总量比重44%,居首位;知识产权使用费出口实现1.5倍的高增长,文化和娱乐服务出口增幅达89.5%,保险和养老金服务、计算机服务出口增幅分别为25%和17.4%;服务贸易逆差396.6亿美元,其中旅游和运输服务为逆差主要来源,专业管理和咨询服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均实现顺差。2015年一季度 “长江经济带”地区服务进出口总额614亿美元,占全国总量的41.1%。2015年1月—4月,我国服务外包完成执行金额246亿美元,增长12%;其中,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金额163.5亿美元,增长10.1%。

图13 2007年—2014年我国服务进出口总额及增速

图14 2007年—2014年我国服务贸易对外贸易总额比重

二、当前我国外贸发展面临的国际环境

2015年我国外贸发展仍将面临外部环境的严峻挑战。从总体趋势上看,世界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后的深度调整阶段,全球经济增长低迷仍将持续,市场需求不振,石油等大宗商品价格仍将继续下跌,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依然强烈,地缘政治动荡加剧,形势更加错综复杂,外部风险有可能增多。

一是外需市场仍然不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预计,2015年世界经济增长3.5%,增速比2014年提高0.1个百分点;主要发达经济体美国、欧元区、日本将分别增长3.1%、1.5%、1.0%;主要新兴经济体印度、俄罗斯、巴西将分别增长7.5%、-3.8%、-1.0%。各国消费、投资需求普遍不振,导致国际贸易增长仍然乏力。世界贸易组织(WTO)预计,2015年全球贸易量将增长3.3%;其中,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出口增长分别为3.2%和3.6%,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进口增长分别为3.2%和3.7%。

二是高端产业出口面临发达国家的竞争压力。随着新技术革命和新产业革命的蓬勃发展,美欧日等发达国家在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等高技术产品和服务领域快速发展,继续推动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出口。过去五年间,美国和欧盟出口额年均增长分别为9%和8.2%。特别是智能制造装备将成为未来高端制造的国际竞争焦点,德国确立了 “工业4.0战略”、日本政府通过了 “机器人新战略”、美国发布了 “实现21世纪智能制造”都说明了这一点,各国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发展都将带来智能制造装备的大量市场需求。其次,电子信息产业升级也为发达国家创造了更为广阔的市场。传统消费电子产品正在向网络智能化发展,设备与服务相互交融,“互联网+”概念产品,包括支持物联网的硬件设备、家居数字化和智能化设备、可穿戴设备、3D设备、交互和超高清电子产品等市场前景广阔。国际数据公司 (IDC)预计,2015年全球PC出货量将下滑4.9%,智能手机及其他移动设备成为下一代计算平台;在大数据、机器人、智能汽车、新一代智能家电推动下,超级计算、大型存储、传感器等将是新的增长点。高纳德公司(Gartner)预计,2015年全球半导体营销收入将达3580亿美元,与物联网有关的处理、传感及通信半导体市场增长36.2%。

三是中低端产业面临周边低成本国家的竞争压力。由于我国生产要素成本全面上升,周边国家的劳动力、土地等要素成本比我国低廉,引资政策优惠,承接加工制造业转移速度加快,促进了出口快速增长。过去五年间,印度和东盟出口额年均增长分别为14.2%和9.8%,一些在华跨国公司逐步向周边越南等发展中国家转移。

四是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将继续影响进出口。2015年全球石油市场供应过剩压力难以缓解。截至2015年3月末,纽约、伦敦两地油价比2014年高点已下跌一半以上。根据国际能源署 (IEA)预测,世界石油库存将在2015年中期达到峰值,下半年有望企稳并于2016年小幅回升。英国商品研究局 (CRU)编制的钢材价格指数显示,到2015年4月初,全球钢价指数同比跌幅扩大至16.8%,其中北美、欧洲、亚洲比上年同期分别下跌22.4%、6.7%和20.5%。铁矿石市场2014年价格跌幅高达47%,2015年以来价格继续下跌。

五是贸易保护主义依然严重。一些区域自贸协定形成规则壁垒,对协定外的国家形成产品和服务出口歧视。据WTO统计,截至2014年10月,二十国集团 (G20)实施贸易限制措施962件,比一年前增长12.4%。据英国智库经济政策研究中心 (CEPR)监测,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措施中超过1/4对中国出口产生影响。由美主导的 “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 “(TPP)核心是制定新规则,涵盖了货物贸易、农业、纺织品与服装、跨境服务贸易、金融服务、电信、投资、国有企业、劳工、环境、政府采购、知识产权、电子商务、跨领域事项、原产地规则、海关程序、动植物卫生检验检疫措施、技术性贸易壁垒、贸易救济措施、能力建设、法律事项等内容。该战略通过创建 “内部市场”达到 “去中国化”目的。TPP内部市场和供应链规模达到27万亿美元,约占全球经济总量近四成,占世界贸易总量近1/3。

六是人民币升值影响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2014年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升值6.4%,2015年一季度又升值4.2%。

但是,世界经贸仍具增长潜力,对我国也将产生有利影响。一是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印度等周边发展中国家,正在大力开展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吸引外资;同时,美国、欧盟等发达经济体也开始有向好的表现,对扩大我国外贸出口具有积极作用。二是机电产品出口市场将呈扩大趋势。新兴经济体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扩大工程机械、交通运输设备、通讯设备、电力设备、农业机械等市场需求,推动我国机电产品出口。三是全球贸易投资正在向新兴产业领域转移。2015年一季度国际并购交易活跃,交易总额同比上升21%,其中以医药、能源、科技、媒体、通信等新兴领域表现突出,有利于我国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贸易。

三、对策建议

上述分析可以看出,虽然外贸增速明显下降,但结构在不断优化,说明近年来我国外贸战略和政策调整已见成效,外贸的基本面仍然是向好的。从国际方面看,随着美欧经济继续复苏,新兴经济体加快发展,有利因素仍然存在。随着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和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制造业国际竞争力增强,服务业持续发展,海外直接投资进入加速期,都将为外贸出口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尤其是自贸区战略、“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将为外贸发展提供新的增长空间。为此,我们必须正确地认识和看待当前外贸增速变化。一方面国际经济大环境短期内难以改变;另一方面我国贸易规模已列世界第一,过去的高增长难以重现,中低速增长将成为新常态。应坚持深化外贸体制改革与产业创新发展相结合、扩大外需与扩大内需相结合、长期战略与短期战略相结合的原则,推动我国外贸从规模速度增长向质量效益提升转变。

第一,实施市场多元化战略,通过构建全球自贸区网络、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等拓展国际经贸合作空间。一要稳固美国、欧盟市场。一方面要通过加快商谈中美自贸区、中美双边投资贸易协定 (BITT),重点消除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壁垒,扩大双边进出口;另一方面应充分挖掘欧盟市场潜力,重点扩大高端装备、高技术产品和服务贸易。二要利用 “一带一路”“孟中印缅”及 “中巴”经济走廊建设等战略,大力开拓东盟、韩国、印度等亚洲市场,积极拓展东欧市场。亚洲是我国贸易的主要市场,今年一季度亚洲地区占我国出口和进口总量的50%和56%。实施 “一带一路”战略以来,我国对沿线国家贸易量快速增长。2014年我国与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达1.12万亿美元,占比26%;预计未来十年将突破2.5万亿美元。2014年我国承接沿线国家服务外包执行金额98.4亿美元,增长36.3%,其中承接东南亚国家服务外包执行金额53.8亿美元,增长58.3%;2015年一季度承接沿线国家服务外包合同金额和执行金额分别为33.3亿美元和20.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0%和8.1%。我国企业已经对沿线47个国家进行了直接投资。应加快拓展沿线国家的贸易增长空间,尽快同沿线国家和地区商建自贸区,消除贸易投资壁垒,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依托边境经济合作区、跨境经济合作区、境外经贸合作区等合作平台,扩大贸易投资规模。尤其是通过互联互通、基础设施投资、产能合作等,带动我国大型成套设备、高端装备制造、零部件、核电、高铁等产品出口,以及金融、交通运输、研发设计、信息技术服务、文化创意等服务出口。三是扩大自贸区网络,逐步拓展非洲、拉美等新兴市场。

第二,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增强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全球价值链分工地位。我国制造业大国地位为外贸出口奠定了坚实基础,产业体系、出口产业链、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装备制造、高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应着力提高企业创新能力,全面提升传统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尤其要发挥创新设计对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作用,提高钢铁冶金、纺织服装、家用电器、汽车、消费电子、金属制品、机械等传统产业的创新设计能力,实现从出口规模向质量、品牌、高附加值的转变;提升高端装备制造、轨道交通、飞机、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关键技术研发、系统集成、服务模式创新能力,扩大出口规模。通过推动 “两化融合”“互联网+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等重大战略,营造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环境,释放产业创新活力,培育外贸企业的技术、品牌、质量和服务等新的竞争优势。

第三,加快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落地生根。加工贸易为我国新一轮吸引高端服务业外资、延伸外资产业链布局奠定了有利基础。国内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区等产业合作平台改革开放以来通过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加工制造企业,不仅形成了开放型经济的基础,而且与跨国公司形成了长期的合作关系,应利用跨国公司上一轮投资制造业的基础开展二次招商,重点引进跨国公司研发设计、财务结算、物流等相关服务机构。与此同时,扩大国内上下游配套企业规模,从而形成外资在我国的全产业链布局。据苏州工业园调研,由于飞利浦、三星等加工制造企业落户园区,近年来园区管委会开展二次招商,相继吸引了这些企业的研发中心、共享服务中心等服务机构落户园区,有力带动了园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第四,大力发展服务贸易,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我国服务贸易增长潜力大,特别是服务外包、跨境电子商务、网络物流等互联网新兴服务业态的兴起,降低了中小企业出口门槛和成本,为扩大服务出口提供了技术条件。应继续加大对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发挥示范城市、示范园区的带动作用,重点提高软件、信息技术、电子商务、金融保险、现代物流、文化创意、设计咨询等高端服务出口能力,积极扩大旅游、交通运输等传统服务出口规模,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服务企业。同时,扩大研发设计、节能环保、信息技术、咨询、教育、医疗、金融等高端服务进口。

第五,发挥海外直接投资对出口的带动作用。国际经验证明,通过海外直接投资能够有效避开贸易壁垒带动出口。我国海外投资已经进入加速期。2015年1月—4月,我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349.7亿美元,增长36.1%,遍布146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对欧盟投资增长487%,对东盟和美国投资增速分别达62%和33.5%。截至今年4月底,我国累计实现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6813亿美元。应在鼓励制造业、农业、服务业海外投资的同时,带动各类机械、装备、零部件等相关产品出口,以及金融保险、研发设计、科技咨询、信息技术、现代物流等服务出口。

第六,实施积极的扩大进口战略。一是扩大消费品进口规模,尤其要扩大婴儿用品、老人用品、日用消费品、奢侈品等进口,解决长期以来国人境外采购问题,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二是抓住当前国际大宗商品价格下跌时机,继续扩大矿产资源、石油等产品进口,完善国家储备体系,支持企业建立商业储备。三是抓住国际农产品价格下跌时机,适度扩大农产品进口,利用进口调节的同时,减少国内粮食、水果等农副产品的化肥使用量,提高农产品绿色安全标准,节约水和土地资源。四是鼓励高技术产品和服务、先进技术装备、关键零部件等进口。优化进口环节管理,提高进口贸易便利化水平。

第七,加快外贸管理体制改革,优化外贸发展环境,加速发展模式创新。近年来,国家在扩大企业外贸自主权、通关便利化、放宽外资准入、完善金融服务等方面不断出台政策,使外贸企业经营环境得到一定改善。尤其是通过设立上海、广东、天津、福建自由贸易试验区为外贸体制机制创新提供了动力。但必须看到,我国外贸管理体制、管理方式仍然严重滞后,既不能适应外贸快速发展的要求,也不能适应网络信息时代和新产业革命的要求。如,外贸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出口退税慢、通关效率低等长期存在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多数企业反映成本上升过快、税负过重,对跨境电商等互联网新业态贸易缺乏规范管理、制度顶层设计等,都严重制约了我国外贸企业发展和商业模式创新。为此,一要加快通关便利化、贸易便利化、简化行政审批程序等方面的改革,通过探索“负面清单”“通关一体化”“一站式办公”等管理方式,提高政府服务效率。二要加快外贸金融创新,尤其要注重利用互联网金融、众筹等新的融资模式,降低中小外贸企业融资成本,解决融资难问题。三要鼓励企业创新贸易方式。互联网的发展带来了全球贸易方式、管理方式、商业模式、服务模式的快速创新,为拓宽贸易增长空间提供了难得机遇,要使企业树立 “买全球、卖全球”的理念,充分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平台开拓国际市场。四要加强金融保险、数据信息、法律咨询等服务平台建设,为外贸企业提供相应的服务支撑,有效解决贸易摩擦。五要建立跨境电子商务等互联网新业态贸易的规范管理和统计体系。近年来,跨境电商的贸易量迅速增长,由于在税收、统计等制度设计上不完善,产生的漏税、漏统等问题比较严重,应尽快制定有关政策措施加以完善。

猜你喜欢
总量比重外贸
“十三五”期间山西省与10省签约粮食总量2230万吨
2020年全国农民工总量比上年减少517万人
中国高碳行业上市公司碳排放总量榜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2021年上半年我国机电外贸运行情况
70年外贸大事记
总量控制原则下排污权有效配置的实施
今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或仍下降
数字看重庆2015年前2月外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