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思想品德课“四自”课堂教学模式探究

2015-12-17 07:41吴炜
中学教学参考·语英版 2015年11期
关键词:品德课笔者文本

吴炜

[摘要]“四自”教学模式是指教师指导进行“自主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质疑探究、自主反馈测评”的四个教学环节。以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自主、自觉、自信课堂为重点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四自教学模式

[中图分类号]G633.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310073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使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富有个性地学习。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作为课改的实施者必须重视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学习,因此近年来,各种课改教学方法不断形成、运用和推广。下面笔者就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四自”教学模式的实践、探究进行简单阐述。

一、“四自”课堂教学模式理念

“四自”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改以来出现的一种新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模式,是在初中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导入新课、自主学习文本、自主质疑探究、自主反馈测评”的四个教学环节。

“四自”课堂教学模式是新课程问题教学法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结合学科特点的具体应用,并进行了创新。应用“四自”教学模式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通过问题着力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新课导入与文本学习是问题的准备,质疑探究是问题的生成、探究与解决,反馈测评是问题的归纳、应用、迁移、拓展与深化。问题作为一根主线贯穿于教学全过程,整个过程凸显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相对固定的学习小组,并注重指导学习小组开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构建自主、自觉、自信课堂。学生在课堂上掌握“双基”,体验生活,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达到全面发展。

二、“四自”课堂教学模式在实践中的运用

1.自主导入新课

教师可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小组负责一定课时的导入环节的设计,并由学生实施,这一环节的时间控制在3~5分钟为宜。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扮演指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指导学习小组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恰当的导入方式,如小品、故事、歌曲、舞蹈、图片、摄影等等,让学生自觉地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如笔者组织学生学习七年级下册“学会求救和自救”这一内容时,就让四个学生表演自编、自导的小品《脱险》:13岁的李斌同学在上学的路上被两名歹徒劫持,当歹徒劫持他走到岔路口正往旁边小路走时,李斌同学看到前面有一群人正朝他们走来。他灵机一动,一边叫“哎呀,肚子好疼……”,一边蹲下,当那群人将近时,他突然跳起,大声喊道“着火了,救火呀……”,并趁机奋力挣脱歹徒的控制,快步冲进人群中,然后及时向当地派出所报案。(由一名同学旁白、解说)随即学科代表提出问题:1.李斌同学的成功脱险给了我们什么启示?2.当我们遇到危险时应如何做?这样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探究冲动,使学生主动去探讨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从而挖掘了学生的潜能,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自主学习文本

这里所说的文本主要指的是教材。由学生先集体朗读本节课所学的内容,然后,教师给学习小组分配任务(可由新课导入的小组负责,也可以由其他学习小组负责),指导学习小组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材具体内容,设计几道预习问题,让学生主动、有目的地对文本进行学习。

在自主学习文本这一环节,教师可根据学习内容的难易,先让学生自主学习文本,然后要求学生根据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用陈述性问题的形式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呈现出来。也可以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课前精心编好导学案,以问题的方式设计学习目标。如学习“学会求救和自救”这一内容时,笔者让学科代表带领学生集体朗读课本88~89页的内容。然后,让学生根据本节课所学的知识,自行设计几个问题。学生设计的问题多的有4个,少的也有1个。这样使得学生人人思考、动手参与,有效地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以及归纳知识的能力。

自主学习文本既可以安排在课前的自习时间,也可以安排在课堂的前段时间内进行。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践情况看,除了专题性探究活动需要在课前做充分准备外,常规的教学可安排在每节课的前段时间进行,所需时间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掌握,一般说来,宜占整个教学时间的三分之一。

3.自主质疑探究

自主质疑探究是“四自”教学模式的核心环节。实施这一环节的目标在于指导学生掌握课程标准要求达成的为其终身学习所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自主学习文本的基础上自主开展合作交流和讨论探究,培养创新精神和探究能力。

自主质疑探究是学生展示交流学习成果的阶段。在实施这一阶段前,教师必须先分好小组,每个小组要做好优等生和后进生的搭配,并落实好小组的负责人。这一阶段可以分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指导学生讲述在自主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自主学习教材的收获,并在组长的组织下,展示个人的学习成果(“小展示”)。教师从中可了解学生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掌握情况。第二,引导学生主动提出在

怎样才能使初中思想品德课上得生动活泼而富有趣味,是我们广大思想品德教师一直在努力探索的问题。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总结了以下几种对学生有吸引力的趣味教学法。

1.真实生活趣味法。真实的生活是学生能体会并感受得到的。例如笔者在讲八年级下册第七课《城乡直通车》时,就先请学生描述了城市和乡村的面貌。有的学生说,我们宣威市里有高耸的居民楼和商业大厦,繁华的街道,有很多的车,很多的人……而我们靖外中学属于乡村,这有蓝蓝的天空,绿油油的农田,红砖灰瓦的房子,成群结队的牛羊,清澈的小河,缕缕炊烟……这些情景是学生自己看到的,就在他们的身边。笔者先表扬了这些发言的学生,他们有很好的观察力,然后请学生打开课本看一看书中是怎样描写“城乡印象”的。他们大声读了起来:“一提到农村,我们头脑中往往会出现蓝蓝的天空,绿油油的农田……一提到城市,我们会自然地想到高耸的居民楼和商业大厦……”读毕,学生笑了,说书中所描述的就是我们这儿啊!学生有了兴趣,课堂效果自然不错。

2.比喻趣味法。例如讲“对外开放与抵制资本主义腐朽思想侵蚀”的时候,用“开窗与安纱窗”来作比喻。打开窗子可以让新鲜空气进来,但同时蚊子、苍蝇、跳蚤也会来光顾,解决的方法是什么呢?我们可以安纱窗来挡住它们。这就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开放”与“抵制”这两个抽象的概念。

3.师生互问趣味法。如在上《放飞梦想》这课时,笔者问学生:“你们的梦想是什么?”学生回答:“教师、科学家、新闻记者、艺术家、舞蹈家、体育健将……”笔者说:“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梦想,这是很好的事。有梦想就要敢于放飞,而放飞的前提是好好学习,打好基础。”有学生就问:“老师你的梦想是什么?”笔者笑着说:“老师也有梦想,我的梦想是多传授知识给同学们,你们能够快乐生活,健康成长,长大后能够成为各行各业的有用人才,而我有个健康的身体,幸福的家庭。”学生的掌声响起来了。下课的时间很快到了,但他们依然兴趣盎然。

(责任编辑柳紫)

猜你喜欢
品德课笔者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老师,别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让思想品德课鲜活起来
知识改变命运
增强初中思想品德课实效性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