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

2015-12-17 00:57梁俊凤,薛周利,孙丹
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 2015年5期
关键词: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价值取向研究

梁俊凤,薛周利,孙丹

(西安交通大学 学生处,陕西 西安710049)

摘要: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有着良好的价值取向,但是也有少部分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识不清晰,认同感不强;应从少数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感化作用、提高医学生心理素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辅导员的医德教育以及学生精品社团的建设方面,加强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价值取向教育。

关键词:少数民族;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价值取向

收稿日期:2015-04-09

基金项目:第四批陕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立项项目《高校实践育人机制研究》(陕高教宣办[2014]25号)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梁俊凤(1978-),女(汉族),甘肃武威人,讲师,硕士,现在西安交通大学学生处工作,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E-mail:sophiaan@mail.xjtu.edu.cn

中图分类号:G640

DOI:10.13555/j.cnki.c.m.e.2015.05.020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这24个字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是大学生成员中的特殊部分,他们是未来祖国边疆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少数民族医学生大多数在少数民族地区接受初等教育,他们的学习生活等行为习惯和价值理念受本民族宗教信仰、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的影响,往往与汉族学生有所不同,带有地区民族差异性。因此,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应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引下培育和形成,使得他们的价值取向具有时代特征。

高校担负着培养祖国未来建设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因此培养学生的坚定信念,远大理想,勇于担当的意志品质是首要的。通过本调查,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探索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模式。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研究对象:以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中的维吾尔族、藏族和回族医学生为调查对象。

研究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方式对西安交通大学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进行调查,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引下影响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价值取向的因素,以及高校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进而为高校的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建议。

统计分析方法:采用利克特量表(Likert Scale)5级量表,对很不赞同,不太赞同,不清楚,基本赞同,完全赞同五个选项分别赋值1, 2, 3, 4, 5。量表的分值越高说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取向越一致;量表共涉及10个变量,对其中的反向变量做了逆向处理,以保证量表得分的一致性。在分析计算中利用SPSS19.0分析软件分析价值取向的10个方面,得出量表的结果。经过SPSS计算出调查数据的整体Cronbacha’s系数值为0.791,说明测验或量表的内部一致性非常好,调查数据信度很好;量表的KMO的检验值为0.772,Bartlett 球度检验结果显示,近似卡方值为504.26,数值比较大(P<0.001),因此拒绝Bartlett球度检验的零假设,认为调查量表的效度结果较好。

利用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因价值观总分的分布不符合正态分布,故采用单样本的秩和检验对价值观总分与理论平均水平(30分)进行比较,男女生的价值观总分的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的秩和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与分析

采用不记名方式进行调查,共发放问卷220份,收回206份有效问卷,有效回收率93.63%。 男生131人(63.6%),女生76人(36.4%)。

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价值观总分的中位数为41.0分,高于理论平均水平3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具有良好的价值取向。近些年来,少数民族开始稳定的定居生活,政府还拨专款给他们建房舍、建校园,让他们接受免费教育,使他们感受到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帮助和扶持,享受到国家对少数民族同胞的惠民政策,因此少数民族医学生的价值取向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下趋同,在进入高校学习之后,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和党课的学习,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认识,由以前认识模糊的状态转变为良好状态。

表1 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频数分析[ n(%)]

从表1数据可以看出,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积极健康向上的,但由于受社会上不良风气的影响,也有少部分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没有信仰,没有远大抱负,重物质利益轻无私奉献,重金钱实惠轻理想追求,重等价交换而不愿付出爱心,说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金钱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有一定影响。

3 结论

3.1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总体价值取向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保持一致

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将个人理想和社会价值保持高度一致,能自觉根据社会价值要求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精神风貌和思想道德状况总体良好,普遍展现出青年人应有的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精神状态,

3.2少数民族医学生信念不够坚定,远大理想“缺失”

有一部分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不是很清楚,有极少数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概念没有听说过, 反映出少数民族医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解认同不够,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正确价值取向的形成。

近些年来,世情、国情面临着深刻变化,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使得社会主义事业跌入了低潮;由于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信仰的冲击,造成社会主义理论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混乱;由于当代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发展,较大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使得部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的发展存有怀疑,对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失去信心,政治信仰发生了动摇;这其中包括大部分的少数民族学生,他们更容易受到宗教和外国一些势力的影响,在价值取向上没有坚定的方向,人云亦云,个别大学生在政治理想上感到迷惑、彷徨,没有明确的价值取向。

3.3一部分少数民族医学生民族意识强烈,政治观念薄弱

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由于地域和民族聚集等因素,往往宗教民族信仰较为浓厚,他们的价值取向在很大程度上受民族意识的影响。由于先天接受民族内部的文化习俗熏陶,因此他们对本民族的文化信仰认同崇敬。一定的民族意识,指导着本民族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是本民族内部信奉的准则。不得不承认,这样一种内部的准则也约束着该民族和其他民族的交流和交往,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民族发展和社会进步。

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接受高等教育,用科学辩证唯物的眼光看事物,价值取向也通过大学学习有所变化,但是他们从小受到民族传统文化的熏陶,对本民族文化传统心向往之,有时会过分强调民族意识、民族问题,而忽略了社会意识和责任。现阶段,部分高校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起居学习局限于民族小群体,他们不问世事,用民族宗教来解决遇到的问题,对国家发展关心关注不够,这样的价值取向限制了他们对外交流、融入社会的机会,不利于他们的发展。

3.4一些少数民族医学生取向偏功利化,责任意识淡漠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步伐的加快和社会转型向纵深发展,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加之“物欲”成为大多数人的重要目标,有部分少数民族大学生片面追求物质利益,他们过多关注自我幸福,忽视社会发展需要,缺乏应有的社会责任感。

少部分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价值取向由注重理想转向注重现实,由注重整体利益转向注重个人利益,由注重长远利益转向注重眼前利益,由注重“义”转向注重“利”,由注重奉献转向注重索取。部分学生主要从自我发展的观点来看待政治问题,例如,把入党作为实现个人发展的一种手段和政治资本;把担任学生干部,参加社会活动,仅仅作为锻炼自己,提高就业竞争力的一种途径;对知识的学习“有用”就学,“没用”就不学,表现为对不同课程区别对待;就业的目标仅仅追求待遇高、工作轻松、离家近。这些集中反映了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功利化价值取向。

4 加强少数民族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策略

4.1提高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现今大学生多为独生子女,情绪容易波动,心理敏感,自卑与自尊并存,自我中心思想较强,团队精神、协作精神较欠缺。我国大部分少数民族的居住特点是“大杂居,小聚集”,少数民族大学生从小生活在本民族的人际圈内,与汉族学生有一定距离感,加上面临激烈的就业竞争,医学生课业压力重,加之他们的学业基础较差,加重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如果不能有效地疏导这些压力会产生各种问题,因此加强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非常重要,如情绪辅导和治疗,有效的心理危机干预等。应开展少数民族医学生年度心理状态滚动调查研究,同时学校心理咨询室应积极开展少数民族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和课外活动,鼓励少数民族大学生与汉族学生多交流多沟通,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

把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着力点。以“八荣八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公民道德规范,引导先集体后个人的集体主义,先奉献后索取的社会主义人生价值取向。宣传医疗行业中爱岗敬业、遵守职业道德、无私奉献的先进模范人物,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明确在法制社会中违背行业道德的行为是会受到全社会谴责的。用李时珍、白求恩、南丁格尔、林巧稚、桂希恩等行业典型人物的事迹教育医学生,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将他们作为从医生涯的榜样。

4.2发挥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的医德感化作用

高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对学生的思想教育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辅导员的价值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目前高校存在“重思想政治教育,轻职业道德教育”的现象,应将医学伦理素养作为医学院校思想政治辅导员工作能力的考核指标,增强辅导员的医德修养。高校辅导员除了日常对少数民族医学生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外,应把医德教育纳入其日常工作中,同时应聘请医学伦理学教师作为辅导教师来提高辅导员队伍的医学伦理学修养,帮助辅导员在设计学生活动的时候,把医德教育渗透到学生的班级活动、党团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去,创造良好的育人氛围。

4.3打造精品学生社团,提高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医德素养

医学生的医德素养实践环节不仅体现在医学导论、全科医学、医患关系等医学人文课程中,还体现在课外通识课程《志愿体验与责任训练营》、《大学生社会实践训练营》中。要充分发挥院校自身优势,创建理论学习、科研创新、兴趣爱好等各类型社团,适时组织医学生参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会调查、志愿服务、公益活动、生产劳动和勤工助学等实践活动,使医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接受教育,发挥知识才能,增强服务社会的本领和责任感,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少数民族医学生的医德教育应以红十字会、心心助残等实践育人基地为依托,通过在儿童福利院、养老院以及社区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假期在家乡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在学校开展城市生存训练营等一系列实践环节,有效提高少数民族医学大学生的精神境界,使其担当起关注人类健康、关爱他人生命的社会责任。

参考文献:

[1]陈颜,张志坚,陈金龙. 民族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教育模式研究[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10:215-219.

[2]肖瑞仙. 多元文化背景下新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研究[D].石河子大学,2013.

[3]冯双莉. 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认同教育研究[D].新疆师范大学,2011.

[4]王丽丽.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大学生核心价值观构建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5]范雍. 高校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D].西华大学,2013.

[6]黄鑫,张宝成. 从民族认同到国家认同:少数民族地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探析[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01:32-36.

[7]曹水群,张大卫. 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意义及路径[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02:6-10.

[8]崔美玉.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调查[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12:1854-1857.

[9]王华斌. 构建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思考[J].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09,04:79-83.

[10]田永静,陈树文. 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有效途径探究[J]. 思想教育研究,2010,05:22-24.

[11]杨明芳. 关于新疆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思考----以新疆塔里木大学为例[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4:162-163.

[12]陈光军. 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工作研究[J]. 民办高等教育研究,2012,04:40-42.

(编辑:赵伊昕)

猜你喜欢
价值取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少数民族
我认识的少数民族
中小学美术教育的价值取向及教育策略探析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一)
少数民族治疗感冒的蕨类植物(二)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