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教育”在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2015-12-17 21:13李翔
安徽警官职业学院学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边防部队公安官兵

李翔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微教育”在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分析

李翔

(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微教育”通过“微课程”、“微语词”和“微平台”等主要形式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影响,具有官兵易于接受、便于参与的特点和优势。因此,研究“微教育”在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有赖于深挖当前“微教育”的开展现状,根据问题分析原因,并对“微教育”的应用路径进行探析。

“微教育”;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1]打赢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动仗进攻仗,思想政治教育不可或缺,尤其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与时俱进,顺势而上。在公安边防部队视域下,新兴媒体所发挥的作用与日俱增,官兵成分正悄然发生改变,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激烈空前,无不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努力做好新形势下契合当前时代背景的“微教育”,势在必行。

一、“微教育”的优势

公安边防部队“微教育”的开展,要准确认识其含义和特点,能够创造性运用其不同形式丰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与公安边防部队的工作实际紧密结合,才能不断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

当前,学界对“微教育”还没有准确定义,但将“微教育”简单理解成“微型教育”不足以涵盖全部内容。笔者认为,“微教育”是教育主体通过简化教育形式,整合教育内容,缩短教育时间,优化教育话语体系,借助不同载体(网媒、传媒或多媒体)获取教育信息和创新教育手段,启发受众以小见大、见微知著而实施的一种教育方法。

“微教育”的核心在于“微”,“微”化的教育比大型教育的优势在于:

从教育主体上看,“微教育”缩短了授课时间,缓解了工学矛盾,教育者可以结合学习任务和时事热点定向导学。同时,“微教育”还有助于教育者进行分享交流,推动教育成果的流通、可视化和最大化,从而提升授课水平。

从教育客体上看,“微教育”具有受众易于接受、便于参与的特点,通过网媒载体实现翻转式和跨越式学习,迎合了受众的主体间性的特点以及网络时代学习者的思维模式。此外,“微教育”浓缩凝练的内容更能激发螺旋上升式的提问和思考,有利于受众完成自我实现。

从公安现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来看,微教育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可以改进部队政治理论灌输单调乏味的不足,从不同对象的思想实际出发解决个别问题,可以实现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均等化、常态化和生活化。在此基础上,与思想政治教育互为补充,能够节省教育成本,优化教育环境,较为契合当前公安边防官兵尤其是基层一线官兵的学习工作实际。

二、“微教育”在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调查

(一)“微教育”开展现状

为了进一步调研公安边防部队“微教育”的开展情况,对照《公安边防部队思想政治教育大纲》标准,以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学员、福建公安边防总队基层官兵为样本,对“微教育”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情况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分析。调查结果表明,受家庭背景和社会环境影响,军校学员和基层官兵普遍思想观念日趋多元,容易接受新思想、新事物,追求个人价值,注重创新,具有十分明显的时代特征和群体性特点;其对“微教育”相关形式和方法普遍认同度较高,但对“微教育”造成的潜在影响以及“微教育”的内涵缺乏足够的认识。

(二)“微教育”应用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1.理论知识体系“碎片化”。调研中发现,有些政治干部在准备“微课程”时,浓缩凝练不得要领,以“少”代“精”、以次充好,或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导致本来成系统的理论知识体系呈现“零碎化”;借助载体进行教育时,由于自媒体缺少编辑加工,具有原生态点对点的传播特点,蕴藏着极强的二元对立思维,[2]导致传递的信息质量低且碎片化,影响了“微教育”的内容和效果。

2.“微平台”管控不力。作为“微教育”的重要媒介,部队内部的“微平台”在搭建上不够完善,基层单位缺乏技术人员进行管理维护,对照政治工作信息化标准在统一思想、舆论引导、抢占话语权、典型宣传、传递正向能量的内容设计上不够突出,形式较为单一。对部队内部“微平台”和网络平台的定位分析解读得不够透彻,在制定管理计划和实施意见时往往搞一刀切,对借助“微平台”开展“微教育”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发挥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

3.“微语词”呈现简单化、庸俗化倾向。用受众听得懂的语词,讲受众听得懂的道理是“微语词”的理念和特色,也是“微教育”广受好评的重要原因。但调研中发现,在开展“微教育”的过程中,“接地气”语词与庸俗化语词的界定模糊不清,存在着用简单零碎的观点阐释代替系统理论的教育灌输的现象,致使教育成果浮在表面。个别政治干部对时事热点教育重视程度不足,联系理论研判形势能力不够强,以庸俗论调引导受众,损害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受众心目中的威信。

(三)原因分析

1.全媒体潮流影响与“微教育”自身特点使然。全媒体时代下,“90”后院校学员和年轻官兵被称作“拇指”一代,其他官兵也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来自“全媒体”浪潮的影响,思维模式、学习方式、话语体系都在悄然转变,受众的主体性、时代性特征决定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遭受冲击的必然性。相较于体系完备、统合综效、形式单一的政治理论灌输,受众们更热衷于内容新鲜、语言通俗、形式灵活、概括性强的“碎片化”学习。此外,“微教育”短小精悍的特点也决定了分散、零碎、信息孤立的缺陷,既是其优点,也是其短板,[3]是部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把“双刃剑”。

2.思想政治教育阵地意识不强。习主席说过:政治工作过不了网络关,就过不了时代关。当前网络平台极具开放性和隐蔽性,某些敌对势力已经把网络当成进攻我党我军的阵地、蛊惑群众的工具,必须转变思想观念,营造一种“微时代”模式下官兵自觉自律、张弛有度的网络环境。[4]搭建部队内部的“微平台”既可以弥补传统教育手段缺少交流、方式单一的不足,又可以提供思想政治教育高地,为公安边防部队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时代仗提供有力支撑。当前,部队官兵对搭建“微平台”长远意义的认识不足,缺乏思想政治教育的阵地意识,尤其是执勤任务繁重的公安边防部队基层官兵,由于重视程度不高而使其流于形式。

3.政治干部“微教育”组织和管理能力欠缺。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政治干部的组织和管理能力很大程度地影响着“微教育”开展的成效。然而,个别政治干部在工作实践中缺少系统理论支撑,对“微教育”创新形式和方法的运用不够恰当稳妥,致使教育的时代性感召力不强;对“微教育”的组织热情不高、管理力度不够,不能因人因时主动出击,在适应形势任务发展变化、探索务实管用方式方法上思想僵化、主动作为不够、用心用力不足,落后于时代的发展和部队的要求。

三、公安边防部队“微教育”应用路径探析

(一)实现“微教育”的深入化

“微教育”深入化的过程是将“碎片化”的知识连通、整合、聚焦的过程。首先,要克服急功近利的浮躁学习心态。要向官兵们明确思想政治教育长远性和必要性,合理调配时间安排,把基础理论和创新理论学习相结合,夯实官兵思想政治基础,不断拔高教育质量。其次,要结合政治理论学习共同开展。要把“微教育”的形式和方法融入政治理论教育和主题教育中,在党的先进理论成果和重要会议精神的深入学习中,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固有形式,把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更好地展现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性和感召力。最后,要优化“碎片化”的学习方式。要围绕核心内容组织“微教育”,抓好重点知识的体系化建设,让官兵在廓清知识框架的同时又有深入学习的动力。合理调整内容安排,让理论性强、成体系的知识讲授置于“碎片化”的基础之上,通过“微教育”抛砖引玉,为后续的深入学习做铺垫,要聚焦在知识结构的完整和贯通,实现知识内容的连通和创新。

(二)做好“微平台”的一体化管理

“微平台”的搭建要视各个单位的具体情况而定,形成有梯次、有层级,方便运行管理的一体化机制,需要建立层级不同、作用不一的各级微平台。其中,大型“微平台”(下文简称“大微”)指的是公安部边防局、公安边防总队层级设立的公安网、总队网、政工信息化中心等平台。“大微”虽然相较部队外部庞大的网媒仍属“微平台”,却更多地起着把握思想教育方向,管控政治工作局面的作用,名“微”实硕。中型“微平台”(下文简称“中微”)指的是公安边防支队、公安边防大队、公安边防检查站等层级搭建的教育“微平台”。“中微”拥有的信息、人力资源相对充足,在“大微”的引领下进行“微平台”的管理建设以及教化育人工作。小型“微平台”(下文简称“小微”)指的是公安边防基层单位设立的“微平台”,有效范围限于中队层级。由于公安边防基层单位往往技术人员少、训练执勤多、硬件设施欠缺等原因就疏于对平台的管理,“小微”虽小,影响广大官兵却最直接、最深刻。实现“微平台”的一体化管理,“大微”要发挥人才汇聚、技术集中的优势,给予“中微”多方面的支持;“小微”要依托“中微”强化管理,联动其余“小微”实现优势互补、齐头并进,形成“大微”支持“中微”、“中微”带动“小微”的“微平台”一体化管理局面。

(三)提升官兵“微教育”参与能力和意识

通过提升官兵“微教育”参与意识和能力,激发官兵参与“微教育”的动力,旨在促进政治干部组织管理“微教育”的能力。“微教育”的开展过程中,组织者除了引领和激发受众参与其中,本人也需要在教学相长中不断丰富和创新“微教育”的形式方法。对于公安边防部队政治干部,一方面,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政治敏感性,要善于研判网络意识形态斗争新动向、新手法,除了以党性和理性、辩证思维和客观事实进行教育。另一方面,要正确反映官兵现实思想。大型教育解决共性问题,“微教育”则可以针对不同的思想实际,解决个别问题。[5]能否客观准确地反映官兵的现实思想关系“微教育”开展的成效,要重视网媒资讯和社交舆论对官兵思想产生的影响,克服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让官兵心悦诚服地参与到教育中来。从受众的角度上看,要注重“微教育”成效的反馈,自觉抵制来自意识形态领域的冲击和影响,不断增强对形势热点的研判能力,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协助公安边防部队政治干部做好“微教育”的创新发展。

[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G].人民出版社,2014(6):1.

[2]刘尧.新媒体时代微教育评论的问题和对策[J].徐州工程学院学报,2012(6):91.

[3]郑小军,张霞.微课的六点质疑及回应[J].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4(2):48-54.

[4]徐传家.“微时代”下如何做好部队政治工作[N].人民公安报,2013-11-27(3).

[5]徐德立.发挥“微教育”功能[N].解放军报,2012-03-27(5).

Analysis of Application of“Micro-education”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Public Security Frontier Forces

Li Xiang
(Chinese People's Armed Police Forces Academy,Langfang Hebei 065000)

Through micro-course,micro-words,and micro-platform,micro-education brings great influences on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whose advantage is easy for the soldiers to accept and convenient to participate.Therefore,the research on its application to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should take a probe into its current situation,find the practical issues,and finally put forward more efficient mode to improve it.

micro-education;public security frontier forces;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E157,E221

A

1671-5101(2015)06-0079-03

2015-10-06

李翔(1991-),男,福建龙海人,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学院2014级军队政治工作学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公安现役部队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王泓)

猜你喜欢
边防部队公安官兵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博物馆:上海公安史图片展
“疫情当下,我们上前”——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的港航公安掠影
“10岁当公安”为何能畅通无阻
浅析公安边防院校数字化校园建设设计
中国反恐先锋:公安边防部队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
公安边防部队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与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