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学激情催化高效课堂

2015-12-18 17:48张菲菲刘强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鲜感激情老师

张菲菲 刘强

高效课堂离不开教学激情。教学激情是学生学习的需要,也是教师自我成长和完善的需要。本文主要分析教师缺乏激情的原因,探讨保持教学激情的策略。

问题提出——课堂教学激情,学生的呼唤

据《重庆商报》报道:两位具有20年教龄的教师因为上课没激情学生打分低而转岗。如此残酷的现实不得不令今天正在进行课改实践的人深思。在学生眼里,充满活力的课堂,激情洋溢的教师胜过20年教学积累的经验。为什么越是教龄长的老师越缺乏激情?是因为太过于熟悉工作而失去了新鲜感,还是因为没有明确的工作目标,进而影响了对自身的要求满足于现状?教师上课缺乏激情,导致语言缺乏激励性,表情过于严肃,课堂气氛沉闷,没有生机活力。身处这样的课堂,不光学生听的累,教师讲的更累,师生双边活动的效果大打折扣。林崇德老师认为讲好课的三个前提:一是精神面貌,二是感情投入,三是激发兴趣。他提到“不管课前发生多少烦恼事,不管身体多么不舒服,只要一上讲台,教师的面貌就焕然一新,一下就精力旺盛、神采飞扬,甚至于有气吞山河之势。”充满激情的课堂,犹如洒满七彩阳光的绿地,绚丽灿烂;充满激情的课堂,正如涓涓的流水,沁人心脾。身处激情的课堂,学生的热情才能调动起来,激发出来,丰富起来,心灵才会有更多的体验,注意力才会更集中,才能更好的去听课、思考、体验。

什么是课堂教学激情——心底流露,润物无声

著名特级教师窦桂梅对课堂教学激情的解读很值得我们深思。窦老师认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恐怕课堂也是这样,教师上课的激情就是那山中“仙”、水中“龙”。没有了对教育的热爱,任你教师用再先进的现代教学手段,也只是徒具其形,任你教师用再华美的语言,再动听的语调上课,也不会打动学生的心灵,震撼学生的灵魂。是否可以打个这样的比方:如果说你的激情是平和宁静的,那你的激情就像春日里的阳光,温暖无香,十分适宜禾苗的成长;如果你是奔腾豪放型的,那你的激情就像夏日里的暮雨,沁人心脾——适宜禾苗成熟。因此只要热爱孩子,你的平静平和中藏着的只不过是含蓄的激情——你同样会对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爱好产生欣赏,你也会把幽默带进课堂,你还会显得有人情味,更会细心、耐心……所有这些,为课堂奠定的是深沉的激情曲。

诚然,热爱学生是激情的源泉和土壤。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接触”。没有爱的滋润,心灵接触就会干涸。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如果一个老师无法用你的激情去感染学生,那你无疑算不上成功!教师的激情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所达到的最高境界也莫过于“润物细无声”了。激情不是表层的张扬,不是声嘶力竭的呼喊,激情应该是真实的、发自内心的,而且又是感人至深、振奋人心的情感的自然而充分的流露。

我们为何没有了教学激情——岁月无痕,激情永葆青春

教师上课没有激情,并非一朝一夕形成。初为人师,肯定激情满怀。岁月荏苒,我们的激情在日復一日的劳作里渐渐消失,如何保持激情是一个关键。现在,双职工家庭多了,不少家长把教育的责任转嫁给学校,老师越来越难做。1997年至2015年,老师患心理疾病的数字提高了70%.带着压力的枷锁工作,激情很难生发。只有放松身心,才有好心情去表现激情。

上课是需要激情的。上课时的激情也是最怕打断的。我们的好心情会因一些不愉快的课堂生成事件而破坏。比如,批评学生违纪或者不交作业等。这种情况尤其在新教师身上表现突出。因为,越是年轻的老师越容易情绪化,难以克制自己的愤怒,不能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激情之火一旦被熄灭,就很难再次复燃。

笔者认为,教师工作是一份良心活。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年轻或者年老,就磨灭最初选择教师这个职业的激情。因为,我们每天面对的服务对象是活生生的人,所以我们必须时时刻刻保持高昂的斗志,用满腔热血来应对任何问题。平时留点时间关照一下自己的内心,不妨常常问问自己:我们还有激情吗?我的课堂是否涌动着一种生命激情?学生被我的激情感染了吗?我是否因为激情着而幸福并快乐着?

如何保持教学激情——让每一天的太阳都是新的

首先,教师要把每一天当成上班的第一天,永远保持初涉讲台时的那种激情四射的状态。这种状态来自“对工作的新鲜感,以及对工作中不可预见的问题的征服感。”“一旦新鲜感消失,工作驾轻就熟,激情也往往就随之湮灭”。所以保持对工作的新鲜感是保证工作激情的有效方法。我们可以从这几个方面入手:一是改变“工作只是一种谋生手段”的错误观念,把自己的事业、成功和目前的工作联系起来;二是给自己不断树立新的目标,挖掘新鲜感;三是努力解决拖延已久的问题,获得成就感,让激情每天陪伴自己。

其次,教师要自觉培养上课的激情。一是培养对学生关爱的激情。一个善意的微笑,一次轻轻的颔首,或者嘘寒问暖,促膝谈心,都可以增进师生感情,同时收获教学相长的快乐。二是培养对知识和情感交流的激情。从大学走出来的那天,所学知识已经被更新了。我们脑袋里的这点资本,很难胜任现在课改形势下的教学。因为,现代教学不满足于掌握多少知识,更在乎知识诞生的背景,以及如何应用所学知识创造更多价值。所以,我们需要从各种渠道更新知识。新课程理念强调课堂教学三维目标和谐统一。其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一隐性的教学目标渗透于教学过程始终。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学生、教材之间会有一个情感、能力、认知信息的交流回路,而积极的情感信息交流,将有效的促进认知信息、能力信息的传递。三是培养对人生幸福追求的激情。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过:“幸福不在于拥有金钱,而在于成功的喜悦和创造的激情。”

再次,教师要对课堂激情收放自如。避免激情浮于表面形式,激情过度,难以自持,偏离教学任务。当激情燃烧了学生的激情,就应该适可而止,然后言归正传,切入主题。

最后,请老师注意您的语调和体态语。语调在教师的语言艺术休养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恰当的语调能使其语言平地生辉,具有磁铁般的吸引力,能起到较好的教学效果。恰当的体态语可以为语言增色。

总而言之,激情就是与学生共情,用爱剥开交流的屏障。

作者简介:张菲菲(1986-6),女,毕业于山东工艺美术学院,2009年2月参加工作,多次被评为县优秀教师、师德标兵,市级优质课评选一等奖,执教省级公开课获得一等奖,国家级说课比赛获得二等奖。

刘强(1986-2),2010年7月参加工作,毕业于青岛农业大学,在省市级技能大赛上多次获奖,县级优秀教师获得者。

猜你喜欢
新鲜感激情老师
户外激情
激情从未止步
六·一放假么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