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背景下地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2015-12-18 18:33李永军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新课程新课改探究

李永军

高中新课改的实施,更注重学生主体意识的发挥,更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更注重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更注重用所学的地理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现实问题,更注重乡土教育……因此课堂极具开放性,教师课前预想之外的“尴尬”时有发生,从而引发我们对地理教学更多的思考。那么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是我们地理教师必须探究的问题,下面我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重视备课,灵活应对,化“尴尬”为精彩。

面对突如其来毫无防备的“尴尬”,很多教师无法合理应对,不能巧妙处理,往往会给自己带来尴尬。而有些教师为了不让自己在课堂上下不了台,对学生的发散思维经常采取漠视、否定、甚至嘲讽的态度,导致有些课堂上的活跃分子遭受“打击”,从此一蹶不振。熟不知,这样做的结果是失去了课堂上最鲜活的、最宝贵的课程资源,课堂也会因此逊色不少!作为教师,要始终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学会尊重和欣赏学生,勇敢的面对教学中可能遇到的“尴尬”,积极应对,合理地处理。创设一个愉快、宽松、开放性的课堂,化尴尬为精彩!为自己积累丰富的教学课程资源,让自己受用一生。

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实践,列举地理课堂上的“尴尬”现象与同行共勉。

1.“听老师的没错”——权威主导的课堂。一次,一位年轻教师上公开课,内容是“洋流”,教师讲解世界洋流分布图时,边讲边归纳世界洋流分布的规律:北半球中纬地区西风漂流是暖流,南半球是寒流(图上图例大家都看到了吗?)。许多同学都异口同声的说:“看到了”,老师对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满意,同时投以赞许的目光,并鼓励同学们要继续认真读图,突然老师注意到一位一直没有发言、性格又比较内向的学生,就走到她的跟前,亲切地问道:“你在图中找到这个洋流了吗?”目的是想让她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培养她的学习兴趣,这位同学思考了一会儿,抓了抓自己的头发,嘀咕着:“南北半球的西風漂流为何性质不同?”学生的突然发问让老师手足无措,看来备课时不会想到学生会这样提问,这位年轻的教师脸红了,轻声说“坐下,你一看图例不就清楚了”,这位好不容易鼓起勇气想在课堂上表现一下的学生,像霜打的茄子——蔫了!在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应由传统上的教学权威逐步向学生的学习伙伴转化。教师应该成为学生学习上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过程。在师生交往中,教师应改变居高临下的地位,与学生做到平等对话,只有这样才能培养有个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2.交换位置的两大山体——另辟蹊径,因势利导,化“险”为夷。前不久,我在讲授“美国农业生产条件”一节时,看似平淡的教学内容,课堂上却是生机盎然,师生平等的对话,让学生感觉老师和蔼可亲,活动内容多样新颖,其乐融融。本节课其中“一片段”令人回味无穷,历历在目!

讲授完新课后,我让学生在课堂上做填图训练,我在黑板上绘出了美国轮廓图,让学生把美国地形的三大纵列带表示出来。竟然有一位粗心学生将美国东西两侧的山体交换了位置(如右图),面对课堂上学生的明显错误,我期待地望着学生:“中央大平原位置很准确;现在你在地图上找找落基山脉和阿巴拉契亚山脉。”学生看图,果然很快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老师知道你也是很聪明的,让老师和你及全班同学一起来思考:假如落基山脉、阿巴拉契亚山脉交换了位置,美国的气候会产生哪些变化呢?”我因势利导,提出了一个开放性很强的探究问题。同学们又纷纷讨论起来:有的说如果西侧是阿巴拉契亚山脉,那么对来自太平洋的湿润气流阻挡就明显减弱,山体背风坡一侧就没有现在那么干旱;有的说如果东侧是落基山脉,对来自大西洋的水汽阻挡增强,本土中东部地区的温带落叶阔叶林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气候面积会缩小……,面对学生的激烈讨论,我悉心倾听,巧妙点拨,合理评价,学生的创新思维被极大限度地有效调动。

二、齐心协力、共同探索、齐聚智慧、走出困惑,一同感悟新课改

1.审思新课程改革务必实现三个转变:

(1)教师转变为“导”师;这是教师实现自我突破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由以前的灌输者转变为课堂教学过程的引导者,学生互动学习的设计者、参与者、合作者、组织者和欣赏者。教师不再是“主角”取而代之的是,学生是“主角”,教师是“导演”。歌曲中唱道“有一种爱叫做放手……”是的,爱学生、为了学生,我们就要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质疑、思考、讨论、提高。但是这并不排斥教师的点拨和引领,没有教师的点拨和引领,学生在质疑的方向上可能会出现偏差,对问题的探究就缺乏深度,因此,教师要在给学生留有较大探究余地的前提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大胆质疑,教是为了不教,教学就是教会学生自己去学,即“导”,真正做好学生的“导”师。让学生在“导”中学,从“导”中获。

(2)教室要转变为学室,讲堂转变为学堂;为学生提供一个平等、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

(3)灌输转变为合作探究。传统教学模式是典型的满堂灌、填鸭式,教师台上演“独角戏”,学生处于被动接受,个别学生甚至有被压抑,被取而代之的感觉,而新课改模式注重学生自主、合作、高效探究式学习,让课堂成为学生展示的舞台,合作探究,大胆质疑,为培养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个性张扬,兴趣爱好广泛的优秀学生奠定基础,让每一个学生的一生变成一个成功而精彩的故事……

只有实现了三个转变才能强有力地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高效性、实效性和针对性,才能更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以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2.地理课堂上尝试应用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学习,互换角色等多样的学习方法,让学生体验到自主学习的乐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有这样一句格言:“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要是演示给我,我就会记住;如果还让我参与其中,我就会明白”。角色扮演属于情境学习,学生站在所扮演角色的角度来体验、思考。这让我感悟到:课堂上学生需要的是参与其中,角色互动、模拟对话环节更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致,深刻体验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3.作为地理教师要边实践、边反思、边感悟,努力提升自己的反思能力,才能从新课程改革的困惑中走出来。同组同志要相互交流,齐心协力,寻找更适合学生终身发展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改革向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也带来了新机遇,教师需要和学生一起共同学习、共同合作、共同成长,为自己积累丰富的教学课程资源。

正在进行的新课程改革将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基础教育要全面推向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跃、主动地发展。然而,我们许多教师通过短暂的学习后,虽然领悟了新课改的一些理念,但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困惑和问题,让我们齐心协力迎接挑战新课程改革,实现三个转变,教学过程中鼓励多想、敢想,让学生的“创新之花”在开放、宽松的课堂上盛开!

猜你喜欢
新课程新课改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