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几点思考

2015-12-18 18:33徐雯君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音乐文化校园文化中学

摘 要:校园音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音乐文化本身具有愉悦性、形象性、情感性等特征。中学通过开展音乐活动,对全体学生进行“潜移默化,润物细无声”地产生影响,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豐富学生的情感,陶冶学生的优良品格,进而使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全的发展。因此,加强中学校园音乐文化开发与建设的力度势在必行。

关键词:校园文化;音乐文化;中学;开发与建设

校园文化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外文化活动为主要内容,亦策善能的校园文化建设,以校园为主要空间,涵盖院校领导、教职工在内,以校园精神为主要特征的一种群体文化。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校园文化建设越来越受重视,作为学校师生共同创造和享有的群体文化,它对学生的思维方式、心理健康、价值取向、行为方式等方面具有潜移默化的影响,成为影响学校教育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

一、当前中学阶段校园音乐文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重形式轻内容。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多流于形式和表象,随意性很强,并没有从根本上引起足够重视,在认识上流于肤浅。

2.发展不平衡。艺术教育在我国基础教育中已经被呼吁多年,但种种原因,虽有少数学校已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大部分学校还存在不少问题,各地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呈现不平衡的现象。诸多问题依然没能得到解决,例如:音乐师资普遍缺乏、经费投入不足、教学设施不足等,这些都制约了校园音乐文化建设。

3.缺乏正确的研究理论作为基础。校园音乐文化是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通过隐性教育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但基础教育阶段音乐教育研究相对薄弱,学生学习兴趣很高,学校的音乐课程已越来越满足不了学生的审美需求,于是推动了社会辅助教育的兴起,归根结底,还是因为缺乏正确的理论研究,制约了中学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发展。

二、校园音乐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美育的功能。音乐艺术以声音为物质载体,以节奏、旋律、和声为主要艺术表现手段,是一种以情感表达为主的艺术。通过学生可以在音乐中得到美感教育,培养学生欣赏美、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的真、善、美;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借助音乐教育推动学校美育工作,也是国家教育法规的题中之义。

2.娱乐的功能。艺术,最重要的功能就是娱人功能,音乐是艺术门类中最能唤起欣赏着共鸣的艺术形式,校园音乐文化的娱乐功能体现在学生通过音响的感知唤起人们美的感觉,感受到它好的内容和本质,从而引起人们愉悦和喜爱的那种性质,对学生的情绪产生调节作用。

3.和谐校园的功能。构建和谐校园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文化在和谐校园建设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优秀的音乐文化对于校园中的个体和谐、文化和谐以及集体组织凝聚力等方面具有促进功能,为校园文化建设提供多姿多彩的宽阔平台和丰富高雅的精神食粮,能丰富学科体系,进而促进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群体的精神面貌,使整个校园达到协调、和谐的发展。

4.导向与激励的功能。早在两千多年前,孔子就对“乐”(古代的“乐”指的是歌舞诗一体的综合形式)的社会功能做了精辟论述——“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意思是要想转移社会风气,改变民闻习俗,莫有比音乐更好的了。这句话高度概括音乐的导向功能。中学阶段正是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关键期,此时可借助音乐教育,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健全的人格、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产生一种催人奋进的积极作用,激励学生对崇高理想的执着追求。

5.凝聚班集体的功能。校园音乐文化活动一般采用集体歌唱、集体欣赏的形式,都能够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追求和树立一种群体的共同价值观,从而对学生形成一种无形的向心力,把学生的行为系于一个共同的文化精神上,加强师生的认同感、自豪感和荣誉。通过音乐文化的传播和交流,可大大增强集体凝聚力,因为音乐能让众多欣赏者从中获得观念上与情感上的认同,从而走到一起,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

三、中学校园音乐文化的开发与建设

1.自上而下重视学校音乐教育。校园音乐文化的主体在于贯穿教学大纲的音乐教育。随着教育的呼声日益高涨,中小学音乐课的课程比重逐渐提高。音乐教育所涉及内容十分宽泛,在中学音乐教育中,应继续拓宽教学内容,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欣赏音乐,以音乐鉴赏带动音乐体验,最后达到音乐表演。将音乐教育置于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中来开发和挖掘,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音乐是什么,为什么要学习音乐。把音乐教育提升到一个文化层面。音乐教育利用音乐作品所传达的信息,传递广博的知识、丰富的文化,而且借助音乐作品与人的精神世界、情感世界产生共鸣,不断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从而充分发挥普通音乐教育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2.将音乐文化融入人文素养教育中。所谓人文素质,就是将优秀的文化成果和人文科学通过知识传授、环境熏陶,使之内化为人格、气质、修养,成为学生的相对稳定的内在品格。音乐文化贯穿于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体系中,不但可以陶冶学生优良品格,培养学生的高尚情操,使学生自觉关怀他人、关怀社会、关怀人类、关怀自然的意义和价值,逐步具备健全美好的人格,还可以达到发展形象思维、开发智力,促进身心健康的作用。这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和谐发展的一代新人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是拓展人文性质的体现,更是学生个体全面和谐发展的需要。

3.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传播校园音乐文化。随着教育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许多科技产品被应用到教学中,音乐这种以声音为载体的艺术,在现代试听教学手段的普及中得到充分发展。因此,中小学应将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充分利用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台等广播媒体来传播一些健康、美好、经典的音乐作品,反映中学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加上优美动听的旋律,将校园音乐文化提升到一个引人注目的高度,以缓解学习中的紧张情绪。进而推进了校园音乐文化的建设。

4.举办音乐文化活动推动校园音乐文化建设。学校不仅仅是传播文化和知识的地方,还应该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团结精神的大家庭。我们可以利用课余时间组织各类艺术文化活动,充分开发和挖掘学生的各种艺术潜能!开展多渠道、多途径、高品位的校园音乐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出课堂,走向校园、走向生活,在校园音乐文化中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氛围。

5.成立艺术社团引领校园音乐文化建设。艺术社团是学生文艺活动、提高学生艺术素质的重要载体,我们可大力加强学生艺术社团的建设,一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自我展示的平台;另一方面培养一批文艺骨干,发现艺术“苗子”。艺术社团可以排演一批符合青少年身心发育特点、反映校园生活的优秀剧目,繁荣校园文化生活,引领校园音乐文化建设。

四、结语

校园的音乐文化建设是建设人文校园、生态校园、健康校园的重要手段。它不仅可以丰富了学生的课余文化生活,还能提高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文明程度。因此,我们应高度重视并从多个方面加强校园音乐文化的开发与建设,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音乐文化氛围,共同营造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

参考文献:

[1]百度百科.校园文化[EB/OL]. http://baike.baidu.com.

[2]谭娜.校园音乐文化现象初探[J].大众文艺(理论).2008(06).

[3]刘宁妹.论校园音乐文化[J].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01(01).

[4]孙宁.校园文化与校园音乐文化之我见[J].科教导刊.2009(12).

作者简介:徐雯君(1986-),女,赣州市第二中学音乐教师,研究方向:中学音乐教育。

猜你喜欢
音乐文化校园文化中学
在多解中学创新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校园文化建设浅谈
以老区精神打造校园文化
校园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