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新课改下如何提高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效率

2015-12-18 18:33张开尧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所学信息技术内容

张开尧

信息技术是一门新课程,它在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技能,提高学生信息素养以及终身学习能力,提高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能力。因此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必须以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理论为指导,根据新的课程标准,探索适合信息技术课堂教学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来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果。下面就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体会:

一、运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给学生一个学习的乐园

学生的学习动机来自于他们强烈的求知欲和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其实不管是小学生还是中学生或者大学生,它们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是很强的。但学生对与课堂教学的内容兴趣不高,这其中的原因很多,有教材编写落后的原因,也有学生厌烦理论说教的原因。

不管怎么样,我们要想把课上好,就要在现实情况的基础上尽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想法设法把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若课堂仍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教师讲,学生听”的填鸭式教学,学生很容易产生“三分钟的热度”,学生上课很易心不在焉,出现走神的状态。

所以在教学設计过程中,我们要精心分析教材内容,精心组织好教学素材和相关资料。根据学生的成长规律,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提高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的兴趣与神秘感,让他们产生更深层次的了解,掌握相关知识点的渴望情绪,并辅助以刺激学生的成就感的手段来大大满足了学生的好奇、好动心理,就容易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和热情。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每个学生都有学习的差异性,由于我们是农村初中,班额较大;因此,在实践教学与备课时,深入地了解和分析整个教学设计过程,要从教学系统和整体功能出发,保证学生学习的“目标、策略、评价”三要素的一致性,使各要素相辅相成,产生整体效应。具体到每一个知识点,每节课都做到能够提供三个层次的任务:

一是基础任务,就是能够基本达成教材和课标要求的任务,一般要求简单,能够利用教师提供的现有素材完成任务就行。

二是巩固任务,即对基础知识加以简单运用并能巩固所学,教师通过点评学生作品,或者就某些多发的错误和操作的技巧提示,让学生对自己的基础任务有一个认识和对照的过程,并激发他们继续完善学习的兴趣,起到一个温故知新的作用。

三是延伸任务,就是要照顾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为他们提供探究深层次知识的提示性任务。

二、重视学习过程的反馈——给学生一个反思的契机

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应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如:从立体图形的认知到平面图形的来考虑,学习并不仅仅是对所学图形的识别和理解的认知过程,它同时也是认知过程的自我观察、自我评价和自我调节的认知过程。

因此,新课程教学中我们要重视过程的反馈,即利用心理学的“反馈效应”,让学生对自己学习结果有个及时的了解,而这种对结果的了解又起到了强化作用,促进了学习者更加努力学习,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在过程反馈中,我们应该注意跟学生强调以下几个问题:

一是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一定要及时根据结合教师的反馈进行自我反思,避免毫无目的的学习和不知道自己的学习结果的学习方式。

二是重视老师在每节课上的作业点评,认真总结对照自己学习上的优缺点,从而明确自己的努力方向。

三是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取得高分时不骄傲,仍坚持继续努力;成绩不理想时不要丧失信心,决心迎头赶上。

三、重视每节课后的小结——给学生一个成长的基点

课堂小结是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至关重要的一节课,小结起到了重要作用。

有的教师巩固练习过后就简单的问学生:“学了这节课,你从中学到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有的教师虽然有小结,但仅仅是自己把“所讲”的重点内容重复一遍,有的干脆因“时间紧”给予省略。

以上问题产生的根源主要在于缺乏课堂整体设计,时间意识和环节意识薄弱。

新课程标准提出,为了使学生经历应用教学的过程,教学应采取“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一定要进行课堂小结!

罗伯特·马扎诺等在《有效课堂:提高学生成绩的实用策略》一书中引用了大量研究报告来证明,在教育史上,总结是九种最有效的教学策略之一。

因此,不要小看只占用三五分钟对课堂教学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它对学生更好地学习、掌握上课内容,对我们教学能够很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对帮助学生全面理解课堂教学内容并与以前所学过的知识进行有机的联系,都是很有好处的。这一切,对提高我们的课堂教学质量、对促进学生不断积淀、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都是很有作用的。

课堂教学小结的作用一般有以下几点:

1.有利于学生理解、记忆、掌握课堂教学内容;

2.有利疏理讲课内容,以便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3.有利学生掌握课程内容在纵与横方面的联系,更好地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

具体到小结的方式和方法,有很多种,根据本人的实际教学和与同行交流和学习,我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课堂小结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要在重点和难点上下功夫;

2.要注意引导学生将讲课内容与前后左右的知识相联系,使之既见树木,又见森林;

3.要深入浅出地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把握好所学内容;

俗话说:教无定法。一种成功的教学方法关键是看在你的课堂教学中是否真正的体现了“学生为主体”,是否真正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总之,要教好信息技术这门课程,需要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处处留心,使用易于学生接受的语言和教学方法,让一些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有趣、生动,使学生能在轻松的氛围中学到更多的知识,提高他们的信息素养,为他们今后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所学信息技术内容
内容回顾温故知新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所学专业在工作岗位用不上咋办?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非所学
主要内容
提高复习教学的实效性
一道课本题 几点新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