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看山脚,仰望山顶

2015-12-18 10:21库丛燕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登珠峰山脚泰山

库丛燕

尼采曾说过: 不要爬上山顶去,也不要站在山脚,从半高处去看,这个世界真美好。我们从山脚出,停留在半高处,后面是走过的风景,前面充满未知的终点。此时的自己仿若是拥有着美好过去与无限未来的人,这样的状态看世界,又怎能不是最美好的呢。

一直站在山脚下,惧怕高山的巍峨,只会让自己止步不前、固步不封。如果在最开始就退缩,甘愿在原地不动,那么你看到的风景也只是你身边的那一片。你无法体会云深雾里的壮观,鸟儿飞天的去向。做事做学问也是如此,你不往高处走,你就是自甘平庸,不可能站上高位。我们很多时候心中缺少一个目标,缺少一股朝目标迈进的劲头,在“山脚下”很满足。我很欣赏那些登珠峰的人,欣赏他们在世界屋脊“一览众山小”,更崇拜他们敢于从“山脚下”出发,去探寻未知。

《诗经》有云:“泰山岩岩,鲁邦所瞻”。汉武帝登上泰山不禁赞叹:“高矣!极矣!大矣!特矣!壮矣!赫矣!骇矣!惑矣!”可见,泰山之高给人一种无法瞻仰的高度。但我更喜欢“稳如泰山”、“重于泰山”。我觉得这才是泰山在人们心目中的高度。身居高位的人,的确令人景仰。因为,你站立的高度决定了你的责任,你站得越高,责任也就得越大。很多人登上高位后,却忘记了为什么出发,只享受“高高在上”、尸位素餐,而忘记了泰山之重、责任之大,没有保持一颗初心。登上山顶有无限风光,但只有“居高思坠”,才能行稳致远。

山腰的高度,更符合中庸之道,仰望山顶有动力,俯看山脚有成就。它以包容和含蓄时常提醒我们,不应屈于平庸,也不要过度膨胀。站在半山腰,是人生最常处的一个高度,是我们的精神驿站,能细细品味一路走来的酸甜苦辣;也是我们前行的“加油站”,预示着还有更高的挑战在未来等着我们。站在半山腰,又是一个容易懈怠的高度,有时因为一两处美好的风景而驻足不前,有时因为疲倦歇歇脚而永远停了下来。“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应该是生活的高度,不应该是工作的高度。

我们不要贪恋山底的惬意,也不要肆无忌惮挥霍山顶的美景,在山中带着活力过好每一天吧!endprint

猜你喜欢
登珠峰山脚泰山
坐佛
泰山之行
泰山日出
勇登珠峰
《登泰山记》的打开方式
抵达山脚
登珠峰花费下降风险上升
再登珠峰
登珠峰啥活都能雇人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