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在数学课中如花绽放

2015-12-18 10:23邢现伟
博览群书·教育 2015年9期
关键词:算式美育美的

邢现伟

我是一名数学老师,在多年的教学中我深刻体会到数学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数学学习需要有浓厚的学习兴趣、高超的学习能力和科学的学习方法。我们深入挖掘和提炼其中的美育因素,不难发现对数学美的揭示、认识和探讨,让美在课堂中如花绽放定能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美在自然界中无处不在,追求美也是人类永恒的话题。认识数学的美能激发学生克服困难,不断进取。陈景润在他幼年的一个很偶然的机会里,听到路过的学者讲到了一个新奇的“1+1=2”。这一新鲜、奇特而简洁的数学命题,使幼小的陈景润知道了数学是自然科学的王冠。而哥德巴赫猜想则是这顶王冠上的明珠。一一这王冠上的明珠,成了他矢志不渝的愿望,并为此奋斗终身。

认识数学的美,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而数学学习能力的培养,于学习者对数学美的认识有直接的联系,两者之间存在着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对数学美的充分认识,有利于数学学习能力的增强,而数学学习能力的增强,反过来又会促进学生对数学美的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认识数学的美,有利于提高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数学学习质量主要是指数学学习能力和数学学习效果。现行教材在重视加强基础知识教学的同时,还注意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例如:苏教版第七册教材上安排了这样几道习题:375+861+625+139、25×3×4×7、387-(187+146),如果按照原来的顺序计算就很麻烦,学习了乘除法的运算定律和规律之后,可以进行简便计算。375+861+625+139=(375+625)+(861+139)、25×3×4×7=(25×4)×(3×7)、387-(187+146)=387…… 计算教学中允许学生采用多种算法,在经过多次练习之后,大多数学生会在面临计算问题时注意调节自己的计算方法。

认识数学的美,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品质。这里所说的学习品质,是指数学学习的非智力因素。非智力因素对于提高数学学习质量有巨大影响,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由于注意从数学知识中挖掘美育因素,为学生创设美的意境,我们欣喜地看到,这不仅仅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唤起了他们的求知欲望,更重要的是调动了他们的情感因素,学生更加喜爱数学学习了。随着学生学习数学热情的提高,他们的学习质量也相应地有了很大的提高,这也正是我们所期望看到的。

认识数学的美,有助于推动教师审美素质的提高。原本绝大多数小学教师缺乏美学基础知识和美育理论的学习和实践,对小学数学教材中美育因素的挖掘和提炼的研究,彻底扭转了这一现象,教师的美学素质、审美鉴赏能力、审美修养都有了提高。广大数学教师不仅能在课堂教学中注重美育因素的研究,在课外活动的组织、校园的设计上都能积极参与,进行教学实践研究。

那么如何挖掘和提炼新教材中的美育因素,让我们更好的把握整个小学数学知识体系,培养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呢?

1.依据插图,渗透美育

课本中的插图,虽然这种本质的美不象艺术美那样外显和鲜明,但能给人们直观的感受,是进行美育的重要因素,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又带有较大的具体形象性。如在《混合运算》一节课中,因为学生已经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脱式过程、脱式方法,可以说有了知识迁移的基础,因此可以设计这样两组口算题。

第一组:(1)16+18      (2)48-36      (3)20-11

第二组:(1)2×8+18    (2)48-9×4    (3)40÷2-9

口算之后,让学生观察这两组题目有什么联系?学生找到第一组题中的每题的其中一个数用一个乘法或除法算式来代替,就变成第二组题,老师继续让学生把每题中的第2个数也用一个乘法或除法算式来代替,算式会变成什么样的呢?这些算式又有什么共同点呢?这时学生纷纷举手编题,如:2×8+9×2、2×8+36÷2......等,学生既找到了一步题与多步题联系,也发现了多步题的计算方法。在课后的练习中则可以设计安排这样两道题□×□+□÷□、□×□-□÷□,说出题目的运算顺序,并试在□中填上数字并考考小组内的其他同学。再如教学循环小数时,可先让学生利用竖式计算10÷3=   70÷33=   ,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余数和商中有关数字闪动或用彩色粉笔突显出来,让学生观察。这样,既可以使学生理解数学知识,又可在这些无限循环的数字中感受到数字的有序美。简写循环小数的教学,则可使学生感受到数字的简洁美。

2.采用多媒体,感受美

凭借多媒体进行教学,是在数学教学中进行美育的有效手段,也是丰富学生感知认识和情感体验的有效途径。所以,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尽可能的选择一些直观教学手段,尤其是充分利用班班通,使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如在几何图形教学中,可以充分利用投影片进行旋转、抽拉、覆盖等操作变化,引导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欣赏图案的对称美、操作美。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面积”一课时,利用计算机课件的鲜艳色彩、旋转的画面、直观形象地把两个三角形通过旋转、平移等一系列动感的画面拼成了一个平行四边形或长方形。图像生动逼真地显示了图形的剪拼、旋转、平移的过程,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美的情境。真是一幅动感画面激起千层浪,使同学们自然而然地展开了联想和讨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已呼之欲出,同学们已经进入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之中,强烈的求知欲和创新意识已然写在脸上。

当然,数学作为理性学科的代表,其知识体系本身是极其明确和严谨的,我们应继续坚持积极创造条件使学生体验到数学教材中的美,循循善诱的引导学生积极投入创美的实践。在如何把数学中的简洁、有序、对称、统一美与实际生活中的美相应的联结起来,把数学问题生活化这方面还应加大研究力度。

我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只要教师立足于教改探索,以美育为己任,充分利用教材、资料,以及各种教学手段,充分地展示数学美,诱发学生审美情趣,让美在数学课中如花绽放,不仅可使枯燥乏味的数学课变得更加生动、愉快,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养成勇于探索、敢于创新的良好习惯,并在美的气氛中体验美的乐趣,享受美的快乐,在美的陶冶中主动、生动的发展。endprint

猜你喜欢
算式美育美的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好美的雾
怎么写算式
好玩的算式谜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一道加法算式
一道减法算式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