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校长最难的是坚守教育理念,做最纯粹的教育者”—专访上海光华学院(浦东校区)校长王慧琴

2015-12-19 09:12邓茗文编辑覃巧云摄影蕫德
留学 2015年13期
关键词:光华外教浦东

记者_邓茗文 编辑_覃巧云 摄影_蕫德

“做校长最难的是坚守教育理念,做最纯粹的教育者”—专访上海光华学院(浦东校区)校长王慧琴

记者_邓茗文 编辑_覃巧云 摄影_蕫德

修改成绩提高GPA以帮助学生获得更好的录取结果,王慧琴校长明确拒绝这样做,“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背离教育的本质”是她坚持的原则。

有责任 爱真理勇于创新

王慧琴,南昌大学理学硕士及工学博士学位。曾在大学工作长达十年,副教授职称;2007年开始从事A-Level的教学及教学管理工作,熟悉国际教育体系。2011年7月任任光华浦东副校长,2013年7月出任校长。

“今年的一个毕业生,SAT考了将近2300分,的确很高,虽然学校老师反复强调美国大学更看重学生在校的平时表现,但是这个学生仍然只是关注SAT的准备,结果耽误了学校的课程,影响了GPA,可能由于这个原因,孩子没有被录取到更好的学校。”上海光华学院浦东校区校长王慧琴告诉《留学》。

“身为校长,难道我不希望她上一所更好的大学吗?”谈起这个毕业生,王慧琴流露出惋惜,但言语中也透着一份坚定,“我是不会在学校出具的成绩上做任何妥协的,因为我要让孩子们知道,太注重标准化成绩不注重平时成绩,而导致的这个结果,要自己来承担,而不是让他们认为错误可以随便抹掉。我觉得这是孩子成长非常重要的一环。”

如果学校把学生的GPA改得更漂亮些,不仅可能让学生获得更好的录取结果,还会因学生光鲜亮丽的录取结果帮助学校在市场上获得更好的“声誉”,从而为校招生带来便利。面对这样的市场潜规则,不少校长妥协了,但王慧琴却一直坚守。而这份坚守也换来了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支 持。

从大学讲堂走向中学课堂

在进入上海光华学院浦东校区(简称光华浦东)之前,王慧琴曾在大学任教十年,也曾在另一所国际课程学校有过任A-Level化学老师的经历。从大学讲堂到中学课堂,却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原来一直在大学教书,教了十年后,基本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风格。我觉得讲得已经非常清晰了,但孩子们接受起来不是特别好。那个时候,我感到中学教学还是蛮有挑战的。”为了把课讲好,王慧琴很拼,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生怕自己讲得不够好,耽误了学生的学业。而此时,她的孩子还很小,家庭和工作越来越难以兼顾。在教完一学年后,王慧琴选择辞职回家做全职妈妈,直到孩子三岁上幼儿园。

在做全职妈妈期间,王慧琴回顾和思考了自己作为一名老师的成长过程,想明白了应该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才能把教学内容转化成孩子能够接受的知识。对于高中教学,王慧琴有了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冥冥中又将王慧琴带向了高中课堂。

2010年2月,王慧琴加入了当时还在控江校区的光华浦东,成为了一名A-Level化学老师。

“到了光华后,我感觉我真的准备好了。从一个大学老师,变成了一个能教初中生、高中生的老师。我入校带的第一届学生都特别喜欢我,让我有一种很幸福的感觉。”学生对她的评价是,王老师能够用简洁的语言,生动的讲授方式,让他们真正理解化学知识,课堂效率非常高。要做到这一点,实际上对老师的学术功底要求很高,只有充分对本学科理解非常透彻的老师,才可能做到。

有了孩子之后,王慧琴才意识到自己真正热爱的,是从事基础教育。而之前十年的大学教书经历,一年在另一所学校的A-Level教学经历,一年多全职妈妈的体验等等,一切都没有白费。做一名公立教育体制之外的中学老师成为王慧琴的理想职业,这给了她更多的空间实践自己的教育理念。

拎客

上海光华学院剑桥国际中心

上海光华学院成立于2008年8月。成立之初,学校在控江中学校区内办校,被简称为光华控江;2014年,学校搬迁到位于浦东的新校区后,更名为上海光华学院(浦东校区),简称光华浦东。这是一所为中国学生提供国际课程的民办学校。学校获得英国剑桥大学考试委员会(Cambridge International Examinations,简称CIE)授权,开设A-Level课程;获得美国大学理事会(College Board,简称CB)授权,开设AP课程;并与美国瓦萨奇高中合作,提供瓦萨奇高中课程。

临危受命任副校长外教改革首当其冲

在光华浦东,王慧琴全情投入到教学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成果,她的努力也得到了领导的认可,很快从一线的化学老师提升为年级组长。2011年7月,一个突如其来的变故,改变了王慧琴的职业发展路径。

“我们学校的执行校长突然提出离职,他在离开之前推荐我做主管教学的副校长。”王慧琴说,一个学校执行校长的离开,对学校还是很有影响的。“那时,一想到学校的几百个学生的学业,真是没有任何可以后退的理由。”于是,她就在没有任何学校管理经验的情况下,临危受命,接手了学校的管理工作。

上任之后的王慧琴,首先想解决的是中教外教不平等的问题。当时,学校的外教还有一些特殊待遇,比如外教不用坐班,甚至不用批改作业,而中教必须坐班,而且还要上晚自习;外教的工资在当月月底发放,而中教的工资在次月8日发放。王慧琴认为,大家都是平等的,外教不应该是个特殊群体。老师只有优秀和不优秀的区别,没有国籍的区别。

于是,她要求无论中教外教都必须坐班,中教外教的工资都统一发放,开大会也不再将中教外教分开,同一个年级的中教外教在同一个办公室办公,外教和中教都承担教学、学生管理、学生活动、晚自习等工作。“我要通过这个信号告诉大家,大家是平等的。”

王慧琴说,刚开始有些外教对新的规定不能理解,但她仍坚持她的决定,并耐心细致地不断与外教沟通她的教育理念并身体力行,告诉老师怎样才是一名优秀的老师。她将每周五下午3点到4点,定为教师交流时间,中教外教在一起分享教学心得,开展互动。

很快,学校中教外教间的协作力更强了,形成了互帮互助,对教学问题展开争论,但对事不对人的友好氛围。后来,有外教跟王慧琴说,他们特别喜欢这里公开透明、平等相处的氛围。王慧琴非常骄傲地告诉《留学》,自从她管理学校以来,没有一个外教跳槽到别的学校。

目前,光华浦东已经打造了一支稳定的教师队伍,教职员工65名,其中一线教师47名, 升学指导老师5名,中外教比例接近1∶1。“现在回想起来,由于自己在师范大学任教多年,每年都会带毕业生到中学教育实习,这大概也为我如何挑选老师,提供了比较丰富的经验。”

对于在校的320名学生,王慧琴十分重视培养他们的多元文化意识,除了数、理、化、经济、文学、历史的学科有外教,学校的体育、音乐、艺术设计老师也均为外教,在这些课上,学生除了学习相关课程的知识,也希望学生能够通过这些课程来习得不同的文化,理解不同的文化及包容不同的文化。

拎客

由六大类课程形成的课程体系

?

完善课程体系 增设美国班课程

在教学上,王慧琴带领教师团队不断完善基于A-Level的课程体系。目前学校已经形成由六大类课程组成的课程体系。在这个课程体系基础上,学校开设的课程也越来越多。目前,IGCSE及A-Level课程已经开设到了16门。

近几年,学校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想去美国留学,而美国大学的入学标准和英国教育体系不太一样。英国教育体系下的大学,以专业为导向。比如,牛津大学明确表示要寻找在某个专业中最优秀的孩子;而美国大学,尤其是顶尖名牌大学的入学标准,则不仅要求学生成绩优秀,而且希望学生有各种各样的能力。于是,三年前光华浦东又开设了美国课程 班。

根据美国大学的选拔评估体系,光华浦东在原有课程和体系框架的基础上,加重了人文类课程的比重。“这样就使美国班的孩子发展得更加全面。”

大家都是平等的,外教不应该是个特殊群体。老师只有优秀和不优秀的区别,没有国籍的区别。王慧琴告诉《留学》,“美国班的孩子,三年下来,既要学数学、科学,又要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A-Level国际班的孩子,则可以根据自己的学术兴趣和职业方向来选择课程,可以不用学自己不喜欢的课程。”

与美国高中合作 提高成绩认可度

随着留学美国的趋势越来越强劲,光华浦东在美国班课程上下的功夫也越来越深。2015年2月,光华浦东与美国著名私立寄宿学校瓦萨奇高中达成合作协议,获授权在学校开设瓦萨奇高中课程,达到瓦萨奇高中学术标准的学生可以获得该校的高中文凭。

“今后,美国课程班学生的成绩单,都由瓦萨奇高中直接开具,学生在申请美国大学时,由瓦萨奇高中将成绩单直接送到美国大学。由于瓦萨奇高中在美国有很高的声誉,所以这个成绩单的认可度非常高。”王慧琴告诉《留学》,去年SAT考试出现了舞弊现象,加上美国大学对中国学生成绩单的信任度问题,大学不知道该怎么评估中国学生。在这种情况下,光华浦东和美国知名高中合作,按照瓦萨奇高中的学术标准教授课程。同时,瓦萨奇高中的学术代表也将入驻光华浦东,监督学校的学术标准、学术诚信,保证考试的公平性。学生的成绩直接录入瓦萨奇高中Kaihu系统(教学管理系统),大学申请时,由瓦萨奇高中开具成绩单,直接寄送给申请的大学。由于瓦萨奇高中在美国大学招生官中有很高的声誉,这将为学生申请美国大学增加优势。

2015年的录取季,光华浦东的申请成果一如既往地丰硕,诸多学生被牛津大学、帝国理工大学、加州大学多所分校等英美顶尖名校录取。

做校长最难的就是坚持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背离教育的本质。

提高教学质量 勇于创新

王慧琴一直非常重视学校教学,不满足现状。在她眼里,教学效果、教学质量永远都有提升的空间,她提到,在从事国际教育的前两年,熟悉国际学科的考试大纲,能教出好成绩,就感到很开心。接着就思考如何在教学中,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尽可能发展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等。

这两年,由于美国班的开设,美国大学评估学生时更看重学生的课堂表现与课堂参与。加上搬到浦东新校区后,教学设施有了极大的提升,原来没有办法实现的教学方法,有了实现的硬件基础。

近期,王慧琴和一些老师正在积极设计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STEAM创新实验和“翻转”课堂。希望能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能力、研究能力。在即将到来的新学期,王慧琴将站到讲台上,给全校老师展示她最新设计的化学课。“有的老师在新教学法的应用上,比较保守,我就是想自己给老师们做个榜样,让他们体会到教学创新的重要性,只有具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

做校长最难的是坚守教育理念

对于王慧琴来说,作为一名国际课程学校的校长,最大的挑战或许不是教学与管理,而是教育理念在当前市场环境下受到的强压。在被问到做校长最难的是什么时,王慧琴说:“最难的就是坚持我们的教育理念,我们不能为了迎合市场而背离教育的本质。很多事情都需要坚守。”王慧琴跟《留学》分享了几个与“坚守”有关故事。

上海光华学院(浦东校区)2015届毕业生英美名校(预)录取情况

学校名称及(预)录取通知书数量

坚守学术诚信—

“有个学生转学来到光华浦东,他来的时候就非常优秀,数理化一点问题都没有,一下就考到全班第一。我认为这个孩子将来肯定能冲斯坦福这种名校。但他的美国文学课,期中的考评是个B。”王慧琴分析:“第一,他可能没有足够重视这门课;第二,毕竟他来的时间比较短,还没有适应文学课的教学。”

这个学生2015年在申请斯坦福大学的夏校(Summer School),他的化学老师在给斯坦福的推荐信里写到:这个孩子转学过来的时候,我预期他要用两个月来适应这个学校,结果他用了两周就适应了这里的教学,考到了第一名。

但学生还是担心那个“B”会影响申请,于是向王慧琴提出,希望学校能把他美国文学课的成绩改高一点。学生的妈妈也给王慧琴打电话,表示他们家对孩子冲击名校寄托了厚望,不想有一点闪失。

然而,王慧琴还是拒绝了他们的要求,她对学生说:“这个没有任何办法。推荐信里,老师也说了,你是刚转学过来的,这个成绩大学应该是能够接受的。你也不是天才,也需要时间来适应新的教学环境。”学生在和王慧琴的交谈中,也承认由于要准备SAT考试,对文学课没有足够的重视。

王慧琴对学生说:“美国大学看重的是你的成长过程,你应该向大学展示最真实的自己。你就如实告诉大学,你是孩子,你会犯错误,但你会做得更好。”这个学生听从了王慧琴的建议,最后如愿拿到了斯坦福夏校的Offer。

坚持以教学能力招聘老师—

“上个月,有个老师投简历应聘光华浦东的教师岗位,他是一个学校的数学教研组组长,有六年的教学资历,如果只从教育教学的背景上看一点问题都没有。我这边的规定是,所有来应聘的老师都要试讲,做学术评估。这个应聘老师试讲完之后,我和教研组长发现跟想象中差得很远。如果一个教了六年国际课程的老师,还只能讲到这个水平的话,他改进的可能性几乎为零。”

王慧琴心里明白,从招生角度来讲,招这个老师,从履历上看,是能够吸引家长的,包括他所在学校的学生就有可能转学过来,而且这个老师教出来的学生考试结果也还不错。“但这不是我想要的老师,我要的老师是真正能够把课教好,让孩子在课堂上能够真正学到这门学科的真谛,而不只是以考试结果为导向的教学。”

虽然王慧琴心里曾动摇了一下,但最终还是坚持把老师的教学能力放在第一位,没有录用这个老师。“做校长就是这样,既然做了这个选择,你就要承担这个压力。”数学教研组长Daniel Traber,对王慧琴这个决定所代表的责任与担当竖起了大拇指,“也正是因为用严格的标准挑选老师,我们的师资团队都非常优秀,这也是我最引以为豪的地方。”

坚持为提高语言能力而教学—

一天,英语教研组长P a w e l Fulmyk对王慧琴说,你看我为了光华头发都白了。“我真的觉得他都老了,因为要出托福、雅思的成绩,英语教学是最难做的。”王慧琴说,在语言考试上,家长有压力,学校也有压力。

这个英语教研组组长想做以文学为基础的英语教学,他认为以应试的方式去备考,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英语能力。王慧琴认同他的教学理念,但与此同时,她得顶住来自家长的压力。“比如,招生的时候,家长会问,你们有雅思课吗?我说没有。托福课呢?我说也没有。我会跟家长谈我们的英语教学理念,如果他们认可就来,不认可就不来。我跟家长说,你们付了一大笔学费,把孩子送到这里,是来受教育的。我们不是提供服务的,我们是提供教育的,我们要做的就是遵循语言教学的规律,真正提高孩子的英语应用能力。”

坚持鼓励学生以兴趣和职业规划为导向选校—

王慧琴一直鼓励学生以专业为导向选校,而不要一味为了追求排名而放弃自己喜欢的专业。“今年有个学生打算申请帝国理工的机械工程专业。我鼓励并提醒他,帝国理工的这个专业非常难申,如果申请该校的数、理、化专业会比较容易申到。学生确实认准了机械工程专业,不考虑换专业。”家长也很认同王慧琴倡导的理念,也鼓励孩子选择自己热爱的专业。

到录取季,这个学生一直没等来帝国理工的Offer,内心很失落。王慧琴跟他说:“你申报的时候,我就已经告诉你有这样的风险,那你就要有这样一个心理准备。”学生的回应是,“我能承受我的选择带来的后果,但是我不会放弃我对机械工程专业的热爱”。王慧琴说,光华浦东的孩子都是这样执着的孩子,能见证这些孩子的成长,是做老师最开心的事情。

当然,也有老师质疑过王慧琴的理念,曾建议她鼓励学生用更务实的方式选校,这样学校的录取结果会变得更“漂亮”一些。但王慧琴却说:“一个孩子,可以选一个冷门专业先进到名校再换专业,但是换专业需要一个思考的过程,不可能一进去就换。学生可能还沉浸在自己被名校录取的喜悦中,过了一年、两年才发现读的这个专业不是自己想要的,这样让学生多走很多的弯路,对孩子本身也是一种伤害。我一直鼓励学生选择大学首要考虑大学是否和自己的学术兴趣、职业规划相吻合。”

>> 2015年6月12日,在光华浦东2015届毕业典礼上,学生和家长用红指印组成了这幅梅花图。王慧琴校长在拨穗仪式后,在这幅承载家长期待和孩子梦想的作品上画龙点睛。梅花喻义具有民族情怀的优秀中国人,王慧琴希望光华浦东的孩子都成为有责任、爱真理,敢于创新的年轻人。

“作为一个老师,我在职业道德上,一直守护得非常好,我没有妥协过一次。这一点我非常骄傲。作为一个校长,最难就是如何去坚守一个真理,并且把它执行下去。坚守是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是我也相信坚守会带来更大的成功。正如王慧琴一再跟《留学》所强调的,“之所以坚守,是因为你能骗别人,但其实骗不了自己。”

在对教育理念的坚守之下,王慧琴感受到光华浦东培养出来的孩子都目标明确,富有进取精神。她认为,会选择的孩子,才有责任心,才能忍受追求真理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并克服它们。进入名校不是学生的唯一目标,获得名校的能量,并在未来全球职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在世界的舞台上展示自己的成就,才是成功。

对于如今的光华浦东,王慧琴说,学校之所以能取得现在的成功,也是因为自己幸运地拥有一支与自己教育理念相同的团队。2014年学校从杨浦区搬到浦东新区,整个管理团队都选择和学校共进退,这就是一份坚守和责任的体现。

猜你喜欢
光华外教浦东
中国想象力:以自我成就众我
浦东美术馆·大玻璃·独异性
浦东从先行者到引领区
点亮生命的光华
外教Lis的诗意生活
前有深圳、浦东 今天的雄安新区潜力有多大
珠翠光华
浪淘沙·浦东上海自贸区
外教新词堂
外教新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