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常规康复措施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5-12-21 12:45陈春锦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后遗症脑血管病康复训练

陈春锦

福州总医院第二住院部老年科 福州 350002

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常规康复措施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

陈春锦

福州总医院第二住院部老年科 福州 350002

目的 探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常规康复措施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将106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随机分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措施,观察组同时接受日常生活活动训练。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Fulg-Meyer运动量表评估肢体功能,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患者Barthel指数及Fulg-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良、中等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SF-36量表QOL躯体健康及精神健康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加强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脑血管病后遗症;日常生活能力;康复训练;生活质量

我国脑血管病发病率高,患者急性期后常常留有肢体功能障碍等后遗症,长期康复训练有助于改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1-2]。脑卒中患者的康复训练早期效果最为理想,本文研究目的是探讨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及常规康复措施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1-06—2013-10本院诊治的106例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经头颅CT/MRI证实。106例患者中男62例,女44例,年龄49~78岁,中位数年龄62.9岁,病程13~45个月,平均(16.87±2.18)个月。其中脑出血42例,脑梗死64例。排除失语、痴呆及意识障碍无法正常进行康复训练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56例,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病程等临床资料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2组均接受脑血管病常规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措施,后者包括作业疗法及物理疗法,观察组同时加强日常生活活动训练,主要内容包括:(1)每日练习穿衣服及脱衣服,限制健侧肢体的协助,同时进行洗脸、拧毛巾等训练。(2)每日进行上下楼梯训练,上楼时先迈健腿,下楼时先迈患腿,训练时注意膝关节屈曲动作及走路的完成。(3)每日进行进食及饮水训练,2次/d,每次0.5h左右。(4)每日练习从床至轮椅及从轮椅至床移动的方法,每日进行拼图等手指精细运动训练。

1.3 评估指标 采用Barthel指数评估日常生活能力,采用Fulg-Meyer运动量表评估肢体功能,采用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估生活质量。Barthel指数共包括修饰、洗澡、穿衣、控制大便、排尿控制、如厕、轮椅及床的移动、平地行走及上下楼梯10个内容,评分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患者生活自理能力越强。共分为良、中、差3个级别:(1)良:总分>60分;(2)中:41~60分;(3)差:总分≤40分。Fulg-Meyer运动量表分项积分为腕10分,手14分,上肢30分,下肢22分,评分越高表示患者肢体运动功能越理想。SF-36量表共有8个维度,包括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躯体健康包括生理职能、生理功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精神健康包括活力、社会功能、精神健康及情感职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干预前后生活自理能力及肢体功能的比较 干预前2组Barthel指数及Fulg-Meyer评分无显著差别,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及Fulg-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良、中等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2组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及Fulg-Meyer评分比较(±s)

表1 2组干预前后Barthel指数及Fulg-Meyer评分比较(±s)

注:组内治疗前后相比,﹟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P<0.05

组别n Barthel指数 Fulg-Meyer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50 43.60±3.68 52.60±4.39﹟42.16±5.49 57.90±6.72﹟观察组56 43.45±3.27 61.09±5.15﹟△42.06±5.21 68.97±7.31﹟△

表2 2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评分分级比较

2.2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2组SF-36量表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SF-36量表QOL躯体健康、精神健康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表3 2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s)

注:2组相比,△P<0.05

组别n躯体健康评分 精神健康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对照组50 38.76±4.36 40.46±5.03 43.96±5.67 45.63±6.27观察组56 35.80±4.47 56.25±5.58﹟△44.25±5.90 59.03±6.49﹟△

3 讨论

日常生活能力是人类为了达到独立生活的目的而每日进行具有共性的、最基本的身体动作群,是人类独立生活所必须具有的一种能力[3-4]。脑卒中急性期患者病情稳定后进行功能训练,做相应的作业训练可避免产生不正常的运动模式,帮助患者肢体功能早日恢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5]。本组结果显示,干预后6个月观察组Barthel指数及Fulg-Meyer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Barthel指数评分良、中等级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SF-36量表QOL躯体健康及精神健康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本文结果表明,脑血管病后遗症期进行康复训练仍可提高运动功能,加强日常生活能力训练可进一步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

杨梅等[6]报道了对57例脑卒中偏瘫患者的研究结果表明,与单纯进行常规康复训练患者相比,加强上肢强制性日常生活能力训练,4周后可显著提高Barthel指数评分及Fulg-Meyer运动量表评分,2组间比较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日常生活功能训练可以对相应的大脑皮质功能区形成良性反馈,同时在训练过程中由于健肢活动受限,时间-效率法可促进肢体功能的恢复。脑卒中患者的长期康复训练中,日常生活能力恢复是一个再学习过程,其较运动障碍恢复慢,但当患者运动功能恢复进展不明显时,日常生活能力仍有可能继续改善。脑血管病患者偏瘫后往往下肢功能恢复更快,手是进行精细复杂活动的器官,如出现功能障碍将会对患者日常生活带来极大影响。因此,应重视手功能的恢复,进行扣钮扣、使用筷子及拼图等精细动作训练。在训练过程中,可采用镜像疗法提高训练效果,看见镜中自身影像运动可使脑部活化量更大及活化区域更广[7]。

综上所述,加强对脑血管病后遗症患者的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可显著提高患者肢体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生活质量。

[1]赵成华.偏瘫治疗仪配合运动疗法在脑卒中患者肢体功能康复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8):74-75.

[2]Joseph C,Rhoda A.Activity limitations and factors influencing functional outcome of patients with stroke following rehabilitation at a specialised facility in the Western Cape[J].Afr Health Sci,2013,13(3):646-654.

[3]邱小红,刘雄琼,田斐.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的康复疗效[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2,18(7):636-637.

[4]李明,赵明仙,盂建勋.作业训练对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医师杂志,2011,13(6):786-788.

[5]Nadeau SE,Wu SS,Dobkin BH,et al.Effects of task-specific and impairment-based training compared with usual care on functional walking ability after inpatient stroke rehabilitation LEAPS Trial[J].Neurorehabil Neural Repair,2013,27(4):370-380.

[6]杨梅,马爱华,别明波,等.强制日常生活活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上肢功能影响的研究[J].北京医学,2013,35(7):585-586.

[7]侯红,蔡可书,范亚蓓,等.镜像疗法结合运动想象训练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13,35(2):112-114.

(收稿2014-05-10)

R743

A

1673-5110(2015)05-0068-02

猜你喜欢
后遗症脑血管病康复训练
急性脑血管病诊断中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与动脉自旋标记的应用价值
听觉脑干植入儿童康复训练个案研究
春天的“后遗症”
多功能智能康复训练床的设计与仿真
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介入治疗的疗效分析
穴位按摩与康复训练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你有没有网络消遣的后遗症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上肢康复训练机器人的研究
第17次中国脑血管病大会2017’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