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2015-12-21 12:45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血肿微创低温

王 伟

山东泗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泗水 273200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王 伟

山东泗水县人民医院神经外科 泗水 273200

目的 分析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自2013-03—2014-03我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2组,对照组(30例)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研究组(30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亚低温治疗,分析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与生存质量情况。结果 研究组随访1、3个月时的ESS与BI评分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3.33%,病死率6.67%均比对照组低,恢复良好率23.33%,中残率43.33%均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显著。

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亚低温;高血压脑出血

随着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广泛用于高血压脑出血临床治疗中,患者的临床有效率得以显著提高,但远期预后效果不理想[1]。本文对微创手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疗效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自2013-03—2014-03我院诊治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0例,按照完全抽样法1:1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对照组男19例,女11例,年龄40~74岁,平均(55.16±10.78)岁,高血压病程1~25a,平均(7.89± 4.26)a,发病至就诊时间3~12h,平均(6.91±0.83)h,出血量30~130mL,平均(50.18±9.84)mL;研究组男18例,女12例,年龄41~74岁,平均(55.61±10.87)岁,高血压病程1~25a,平均(7.93±4.34)a,发病至就诊时间3~12h,平均(7.02±0.86)h,出血量30~130mL,平均(50.26±9.87)mL;其中出血部位为壳核34例,丘脑14例,脑叶12例。2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高血压病程、出血量与出血部位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所有病例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2];经头颅CT证实为脑出血且首次发病;均签署治疗方案与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无手术和应用麻醉药物的禁忌证。排除标准:严重全身性或颅内感染者;合并脑疝和脑干功能衰竭者;凝血机制障碍者;脑出血病因为颅内动静脉畸形或动脉瘤者;丧失生活自理能力者[3]。

1.3 治疗方法 2组患者均予基础内科对症治疗,包括脱水降颅内压,调节血压血脂,防治脑水肿、再出血、并发症,纠正电解质紊乱,应用神经营养剂等[4]。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术后依据头颅CT结果与引流液情况行引流冲洗,1~2次/d,时间3~5d;研究组术后在对照组基础上予局部亚低温(仪器:HGT-2000型亚低温治疗仪,参数设置:水温为10~15℃、体温为33~34℃)治疗,持续时间3~5d,患者病情稳定后予自然复温,约1℃/4h,且在12h内体温须恢复正常水平(37℃左右);2组患者均于治疗7d后评定临床疗效。

1.4 观察指标 疗效性观察指标: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生存质量:恢复良好、中残、重残、植物生存、死亡。

1.5 判断标准 ESS评分:85~100分轻度,60~84分中度,0~59分重度;BI评分:90~100分生活可自理,80~89分须借助他人,0~79分生活无法自理;生存质量参照格拉斯昏迷(GOS)评分标准评定,分值越低表示意识障碍越严重[5]。

1.6 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用SPSS 20.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疗效性指标情况 2组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为1~3个月。2组患者随访1、3个月时的ESS、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研究组随访时的两项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疗效性指标情况(±s,分)

表1 2组患者不同时间段的疗效性指标情况(±s,分)

注:与同期对照组比较,*P<0.05;与同组治疗前比较,#P<0.05

评分 组别 治疗前 治疗7d 随访1个月 随访3个月ESS评分 对照组 42.16±15.93 44.98±11.14 58.37±9.26# 71.38±6.14#研究组 42.23±16.05 48.94±8.24 69.35±12.59#* 81.37±10.61#*BI评分 对照组 39.28±5.76 41.32±7.35 49.87±10.65# 71.24±12.36#研究组 38.29±5.67 44.64±8.67 63.27±11.42#* 85.47±9.57#*

2.2 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研究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3.33%(4/30),其中再出血、肺部感染各2例;对照组为30.00%(9/30),其中再出血4例,肺部感染2例,颅内感染3例;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3 2组随访3个月时生存质量情况 研究组随访3个月时的恢复良好、中残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随访3个月时的生存质量情况比较[n(%)]

3 讨论

结果显示,2组随访时的ESS、BI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证实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具有较高的临床疗效。同时,研究组患者随访1、3个月时ESS、BI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表明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考虑亚低温治疗通过抑制氧自由基生成与氨基酸递质释放,有效降低脑组织细胞耗氧量,以减轻脑出血导致的原发性神经损伤,并控制缺血期至再灌注期的灌流量,有效避免脑水肿与继发性神经损伤,发挥其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正常作用[6]。

王旭东等[7]研究指出,肺部感染、再出血等术后并发症是导致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在本研究中,通过对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分析,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研究组病死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微创术后应用亚低温治疗不仅能够降低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而且可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寿命。同时,本研究通过对2组随访时的生存质量进行分析,研究组恢复良好率23.33%、中残率43.33%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0.00%、26.67%,且此结果与谢仁龙等[8]成果类似,进一步证实联合治疗方案能够有效改善患者预后,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关于亚低温治疗方案改善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微创术后预后的明确机制,需临床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能够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与生存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1]肖开敏.早期强化降压联合亚低温治疗对脑出血患者术后影响的评估[J].中国临床新医学,2013,6(5):423-425.

[2]胡锦国.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联合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分析[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21):3 163-3 165.

[3]陈思光.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双针引流治疗复杂高血压脑出血36例[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9):1 094-1 095.

[4]崔斌.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40例[J].安徽医学,2011,21(9):1 288-1 289.

[5]张战芹.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106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7):69-70.

[6]郭家奎.亚低温对脑出血立体定向引流术后患者S-100B、血糖、乳酸及神经功能的影响[J].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13,12(1):52-55.

[7]王旭东.微创血肿清除术结合肝素生理盐水持续冲洗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观察[J].内科急危重症杂志,2012,18(6):364-365.

[8]谢仁龙.颅内血肿微创穿刺清除术加亚低温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14,12(2):225-227.

(收稿2014-04-13)

R743.34

B

1673-5110(2015)05-0096-02

猜你喜欢
血肿微创低温
持续骨牵引复位在近节指骨干骨折微创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肺癌的微创介入治疗——专访北京医院肿瘤微创治疗中心主任李晓光
大型低温制冷技术新突破
硬脑膜外和硬脑膜下血肿相关知识,你应了解吗?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CT混杂征对脑出血血肿扩大的预测价值
零下低温引发的火灾
联合低温脱硫脱硝工艺研究
贲门失弛缓症的微创治疗进展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