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120例治疗与分析

2015-12-21 12:45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产科围术肌力

陈 琳

湖北十堰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十堰 442000

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120例治疗与分析

陈 琳

湖北十堰市妇幼保健院产科 十堰 442000

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

周围神经损伤为临床常见并发症,其会导致患者出现支配区功能障碍,影响正常生活,严重甚至引发患者出现残疾[1]。产科医师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会忽略围术期引发的周围神经损伤,导致出现医疗纠纷。本文通过对2011-03—2014-05在我院产科收治的120例患者随机分组,讨论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及治疗方法,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11-03—2014-05我院产科收治周围神经损伤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0例。实验组年龄27~75岁,平均(47.3±5.6)岁,按照疾病类型划分:子宫脱垂18例,子宫腺肌瘤12例,顺产15例,子宫颈癌15例;对照组年龄26~77岁,平均(46.8±5.1)岁,按照疾病类型划分:子宫脱垂14例,子宫腺肌瘤14例,顺产12例,子宫颈癌20例。2组患者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排除引发周围神经损伤的条件。实验组应用综合疗法给予治疗:(1)物理治疗:应用TDP灯进行局部神经照射,同时应用超短波进行神经刺激;(2)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给予当归、川芎、丹参等中药煎服,同时给予维生素B6、叶酸和银杏叶片等改善微循环药物进行治疗,以保证治疗效果;(3)针灸推拿治疗:为了增强患者肢体的神经生长,可协助患者进行肢体的被动活动。通过电针实施续短波治疗,1次/30min,1次/2d,一个疗程需要持续治疗10次。

1.3 观察指标 观察比较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电生理恢复情况。疗效判定标准[2]:(1)治愈:患者达到A级以上的肌力水平,肌肉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正常水平;(2)显效:一至两处肌力水平下降,大部分肌力运动和感觉功能恢复正常水平;(3)有效:肌肉运动和感觉功能有显著提高,超过三处肌力水平降低;(4)无效:肌肉运动和感觉功能都无显著变化。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 实验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n(%)]

2.2 电生理恢复情况 实验组运动电位、SCV、MCV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产科围术期引发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36]:(1)体位不当:体位不当是导致围术期患者出现周围神经损伤的重要原因,在临床治疗和护理过程中应避免大力牵拉臂神经丛,避免患者在全麻状态下,上肢外展90°以上,防止患者上肢长时间下垂,同时应避免患者头部垂仰过度,通过保持合适的体位可有效避免周围神经损伤发生。(2)神经压迫:在临床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周围神经因长时间压迫会引发水肿,因而引发周围神经损伤。因此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应位于相对较浅位置,膝关节等部位应垫厚棉垫。使用约束带的患者,应避免关节部位,应固定在关节的上方或下方。膀胱结石患者应保证坐骨结节在手术台外6cm的位置,并垫高臀部,保证足部外展。(3)高龄合并慢性疾病:高龄合并慢性疾病患者在产科手术中更易引发周围神经损伤。高龄患者抵抗能力下降,且合并糖尿病和结节性动脉炎,麻醉后可加重患者病情。因此在手术前应仔细检查患者的神经系统状况,并掌握手术禁忌证,防止出现周围神经损伤。(4)肢体牵拉不当:患者肌力在未恢复正常前,在术后搬运和暴力牵拉上肢均可导致周围神经损伤。(5)局部用药: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常需要局部用药,常因药物和针刺激引发周围神经损伤。

目前临床对治疗周围神经损伤尚无特效药物,临床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用治疗,麻木等轻微感觉障碍患者多为暂时性病症,症状多在1周后消失,患者出现周围神经损伤超过1周以上未消失患者应行肌电图检查,确定损伤位置,并采用针对性治疗方案,接触诱发周围神经损伤的因素,同时配合药物和针灸等治疗,促进患者周围神经功能恢复[7-8]。

综上所述,产科围术期患者采用综合疗法可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果,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1]尹德芳,王伟,丁兆雪.妇产科围术期周围神经损伤的原因及处理策略分析[J].中国伤残医学,2014,22(6):120-121.

[2]刘晓琳,王金武,戴尅戎.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0,24(5):622-627.

[3]唐圆,刘湘华,刘丹,等.以组织工程建构技术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难点[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3,17(7):1295-1304.

[4]何传胜,刘瑞莲.干细胞及神经相关因子对运动性周围神经损伤再生的影响[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2010,14(27):5 099-5 102.

[5]赵鹏程,吕永钢,邹杨,等.电刺激联合干细胞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J].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12,39(6):540-547.

[6]陈令军,喻锦成,符俏,等.生物材料构建神经导管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临床应用[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2,16(34):6 413-6 420.

[7]李巍巍,苑秀华,杨坚.电疗法对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7):640-641.

[8]张耀丹,王晓明,黄更珍.周围神经损伤修复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版),2013,8(2):210-213.

(收稿2014-05-12)

R745

B

1673-5110(2015)05-0105-02

猜你喜欢
产科围术肌力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肾结石围术期针对性护理应用
个性化护理在老年白内障围术期病人中的应用观察
助产士主导镇痛分娩管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效果
BOPPPS教学模式在产科护理实训课中的应用
模拟急救演练在产科住院医师综合培养中的应用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探讨产科护理中常见风险与预防和处理方法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