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及康复中的应用

2015-12-21 12:45李玲霞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15年5期
关键词:出血性脑出血康复

李玲霞

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天门 431700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在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及康复中的应用

李玲霞

湖北天门市第一人民医院神经内科二病区 天门 431700

目的 探讨对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干预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出血性脑卒中138例患者按入院时间和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6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早期心理、认知、康复等综合护理干预,比较2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及语言和运动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6个月后随访,实验组语言和运动功能评分及生活自理能力的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综合护理干预可明显降低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改善患者语言和运动等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早期护理干预;出血性脑卒中;并发症;康复效果

出血性脑卒中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破裂出血,早期致死率很高。患者预后常遗留不同程度语言功能、认知、运动等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护理干预为出血性脑卒中治疗的一个重要环节,对脑出血患者语言及运动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意义[1]。2012-10—2013-12,我们对69例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实施早期综合护理措施,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抽取我科2011-01—2014-12收治的出血性脑卒中13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男80例,女58例;年龄49~72岁,平均(61±9.52)岁,均经CT或MRI确诊为脑出血,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受损症状。根据患者入院时间和护理方式分为2组,以2012-10—2013-12入院并实施早期综合护理措施的69例患者为实验组,以2010-01—2011-12入院并实施常规护理措施的69例患者为对照组。2组患者性别、年龄、基本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2组患者入院后均采取常规护理措施即迅速评估病情,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和瞳孔变化。注意患者有无突然烦躁不安、呕吐、有无脑疝形成[2]。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制定护理计划,强调家属共同参与等常规护理模式进行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同时实施如下早期综合护理措施。

1.2.1 早期舒适心理护理:脑卒中患者早期往往会伴不同程度肢体、语言和吞咽等功能障障碍,易引发焦虑、恐惧、抑郁等不良情绪,护理人员首先保持患者病室洁净,减少非必要探视时间,创建舒适住院环境,使患者得到充分休息,同时积极与其进行心理沟通与疏导,全面了解其社会、生理、心理状况,及时进行心理疏导,列举治疗成功病例,讲解积极配合治疗重要性,并尽量取得家属信任和配合。缓解其不良情绪刺激,树立战胜疾病信心,积极配合早期治疗和康复锻炼。

1.2.2 早期肢体功能康复训练:出血性脑卒中患者在病情稳定后即可进行早期康复护理,嘱咐急性期患者必须绝对卧床休息,保持正确、良好的姿势和体位,同时对患肢实施被动运动,活动顺序由大关节到小关节,循序渐进,幅度从小到大,以牵伸挛缩的肌肉、肌腱和关节周围组织。多做与挛缩倾向相反活动,特别是肩外展、外旋、前臂旋后、踝背伸及指关节的伸展活动。被动运动可与按摩推拿交替或配合进行。按摩推拿注意力度轻柔、节律舒缓,对病情较重或高龄患者,被动活动与临床治疗同步进行,并可配合中医循经点穴以增强康复效果,减少患肢关节挛缩变形和关节脱位变形的发生。

1.2.3 早期认知功能训练:在患者术后清醒的第一时间即可开始,由经专门统一培训的护士操作,通过猜谜语游戏、地图作业、彩色积木块排列等实施注意力、记忆力和集中力训练等认知功能训练,同时利用视、听、触、嗅和运动等多种感觉输入来配合训练;训练时间要适度,对其进步给予及时奖励;并嘱患者辨别记忆事情的轻重缓急,先记必须紧要之事,避免无关繁碎琐事的记忆。根据患者功能改善情况随时调整,训练方法应循序渐近为原则。

1.3 疗效评价 比较患者在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简式Fugl-Meyer量表对患者认知、运动和日常生活能力进行比较评定。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4.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2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

2.2 2组随访情况比较 2组患者入院后康复1个月后和随访6个月后。实验组各项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2组出院后6个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比较实验组生活能力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脑出血是我国高血压患者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早期病死率高,中期致残率高,后期复发率高[3]。患者早期心理和康复训练不当可形成不良情绪持续刺激,降低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同时增加患肢肌肉挛缩、关节僵硬畸形等并发症发生率。本文通过实验组实施早期综合心理、认知和康复训练等护理干预,通过科学的、个体化的舒适心理护理而使患者在住院期间在生理、心理上达到愉悦状态,或在最大程度上缩短、降低患者心理上的的不愉悦程度[4]。有效缓解患者情绪低落、焦虑等负性情绪,并增加其康复信心和治疗积极性,同时早期规范实施肢体、认知等功能锻炼,有效提高患者语言和运动等功能的恢复,并减少并发症发生率,且出院6个月随访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显著高于对照组,各项指标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使患者预后达到满意疗效,值得推广应用。

表2 2组语言、运动功能相比较

表3 2组出院后6个月随访日常生活能力比较[n(%)]

[1]吴英报,李斌.早期护理干预对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预防作用及康复效果[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24):94-95.

[2]袁向芳.脑出血患者的护理体会[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17(4):105-106.

[3]张芹.脑出血护理中临床路径的应用效果[J].贵阳中医学院学报,2013,2(35):256-257.

[4]胡军荣,张立娟,佐炳会,等.舒适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J].航空航天医药,2010,21(6):1 043.

(收稿2014-07-12)

R473.74

B

1673-5110(2015)05-0134-02

猜你喜欢
出血性脑出血康复
脑出血联合慢性不可预知温和刺激抑郁模型大鼠的行为学相关性分析
康复专科医院康复设备维保管理新模式的建立和探讨
自动痔疮套扎术治疗出血性痔疮患者的临床有效性研究
PAI-1基因多态性与缺血性脑卒中rt-PA静脉溶栓后出血性转化和血管再闭塞的相关性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出血的疗效观察
体感交互技术在脑卒中康复中的应用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扩大翼点入路改良手术治疗基底节区脑出血并脑疝疗效观察
高血压脑出血外科治疗进展
探讨磁共振增强减影技术在颅脑出血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