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谈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2015-12-21 08:10黄良才
新课程教学(电子版) 2015年3期
关键词:门第繁漪侍萍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谈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

黄良才

(浙江省长兴县华盛高级中学,313100)

高中语文戏剧单元中的《雷雨(节选)》是教材中常读常新的经典篇目,日常教学中教师常常对周朴园的解读流于表面,给人物贴上阶级标签,用道德来衡量好人和坏人.尤其对于《雷雨》第二幕,如何看待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我们会不自觉地把周朴园对侍萍的“怀念”往虚伪性上引导,从文中找到出处来印证这种观点:周朴园的怀念是虚伪的,是自欺欺人的精神寄托,以此填补丑恶、空虚的心灵.这种观点有其合理性,但仔细推敲,也许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称不上爱情,但对侍萍的怀念却不是虚伪的,而是真诚的.曹禺先生曾说过:“他对侍萍的怀念可能是真的.”

年轻人谈爱情总喜欢挂在嘴边的是激情,三五年的思念算得上恋人,三十年日夜思念,凭什么轻易下定论:怀念是虚伪的?周朴园保留着她的各种生活习惯,四处打听她的下落.他年轻时到德国留过学,有追求爱情的渴望,他引诱温柔美丽的侍萍,不尽因美貌,或多或少是被侍萍的温柔贤淑、守规矩所吸引,有一定的感情基础并生下两个儿子.三十年了,心中侍萍的形象依然是贤惠、规矩的,这样的女子不值得他去怀念吗?我认为他对侍萍的怀念是真诚的,原因有四点.

一、门第观念迫使周朴园屈服,选择抛弃动过真情的侍萍

侍萍被抛弃,客观上来讲不都是周的错,赶走侍萍绝不是周的本意,他不是爱上了门当户对的小姐,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不可违抗.他暗地勾引侍萍,生下两个儿子,这当然不被有门第观念的地主家庭允许,有这种辱没家风的事,周父母容得下侍萍吗?这由不得周选择,除非和封建家庭决裂,带着妻儿离开这个家,但周没有这样的觉悟和胆识,与生俱来的身份决定他从思想上放弃了这样做.周不是存心想赶走侍萍,而更多是来自于家庭的压力,周始乱终弃根本上来说是封建门第观念造成的.不是没有感情基础,不是侍萍丑陋粗俗,不是周移情别恋,而是“为了赶紧娶那位有钱有门第的小姐”.周出于封建门第考虑,选择放弃侍萍,这份美好的回忆和对侍萍的愧疚是他三十年来生活在怀念当中的感情基础.

二、周朴园婚姻的不幸,家庭的不温馨,让这份怀念弥足珍贵

他赶走了侍萍后,经历两次婚姻,第一个是阔家小姐,抑郁而死.第二个是繁漪,资产阶级知识女性,受过新式教育,追求个性解放,结婚后没有得到周的关心和爱护,在沉闷压抑中,变得疯疯傻傻,这也让周朴园对生活失去热情、变得冷漠.他们的婚姻关系仅仅是生下了冲儿,加上周在家庭生活上专制、强横,要求繁漪处处要服从,做好榜样,繁漪不能忍受这种枯燥、烦闷的生活,精神上十分痛苦,以至和周萍发生乱伦关系,成了个可怜的疯女人.繁漪以自身疯癫的行为来反抗周.周萍爱上亲妹妹四凤,周冲也爱上四凤,而周萍和周冲对周朴园都是敬而远之,这种畸形关系正是封建家庭道德、精神扭曲的表现.这些人物和周的关系是对抗、冷漠的,周时时会感觉到生活不如意,孤独寂寞,想想温柔而贤惠的侍萍会感觉心灵的温暖,这是他最美好的、赖以咀嚼的回忆.这种怀念是真实可感的,不是为做给别人看,不是故意做出姿态,而是他内心的需要.

三、周朴园的怀念方式很多,通过舞台说明和人物语言表达出来

比如笨重的家具摆放在原来的屋子里,底下人不能随便进;不要新雨衣,执意要旧雨衣;一到夏天,就关上窗子;保存着绣有一朵梅花的绸衬衣;衣柜上放着侍萍的照片;一直记得侍萍的生日四月十八日;打听过侍萍的消息,得知侍萍抱着孩子跳河后,表情痛苦,汗涔涔的,周认定侍萍已死做出的反应,是真实、不做作的,这是下意识的真情流露.周错误地抛弃了侍萍,但不表示周不在乎她,周对曾犯下的罪过一直深深忏悔,后来他想用金钱来弥补心中的愧疚,说明对侍萍不是没有感情的.

四、资本家自私冷酷、唯利是图的本性湮灭了仅存的人性光辉,湮灭了怀念的微弱的真诚

我们的确可为周的愧疚和怀念作一些辩解,看到了他人性的一面.对侍萍三十年没有改变,对年轻漂亮、知识女性繁漪从没爱过,三十年的冷冰冰对待夫妻关系,对周萍的爱护有加,说明心中有一段抹不掉的回忆、感情.然而,微弱的人性光辉不能掩盖周的残酷凶狠、恶毒无情的本性.比起父母的冷酷无情来,他变本加厉,不仅是封建大家长,还是金钱至上的资本家.他发了黑心财,故意使承包的江桥出险,淹死两千多人,知道侍萍身份后,马上变脸,没有丝毫关心,严厉冷漠,担心被敲诈,想到的唯一解决办法是金钱,让我们看到了资本家的无情、丑陋嘴脸.对侍萍流露的感伤和担忧都只存在了一瞬间,周甚至没做思想斗争就撕破脸皮.他心中的天平一边是对侍萍温柔、贤淑的回忆,一边是作为资本家兼封建家长的利益权衡和残忍本性,当他看到苍老的侍萍时,心中的梦境破碎,充满了失望,资本家的自私、冷酷掩盖了微弱的人性,他几乎想都没想就翻脸不认人,这样的表现反倒不觉得虚伪.周朴园是真恶人,而不是伪君子,这是由他资产阶级唯利是图的本性决定的,不能说他的愧疚是假的,三十年的日夜怀念是虚伪的.

作者这样处理,不仅使人物性格丰富而复杂,突出人物的典型特征,而且增强了作品的深刻性,给学生提供多角度探索雷雨主题的可能性.通过对这一难点的多元化解读,可以充分引导学生多方位理解人物形象,拓展学生思维深度和广度,以改变教学简单化、单一化的弊病.

猜你喜欢
门第繁漪侍萍
承启门第之仪的门钹
繁漪“病”寓新探
繁漪“病”寓新探
论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等级婚姻及社会影响
如何看待《雷雨》周朴园其人
——周朴园对侍萍的情感分析
爱与虚伪
我看《雷雨》
由《雷雨》节选中的舞台说明浅析周朴园对侍萍的感情
试析周朴园认出侍萍前的心理过程
生意人的“门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