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学科教学知识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反思

2015-12-21 07:35龚湘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学科知识高中历史学科

龚湘

众所周知,将知识传授给学生是教师的职责之一。当前,很多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存在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相互分离的问题。本文以学科教学知识理论为基础,从历史学科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历史教学策略的知识等方面对高中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学科教学知识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并对理论运用进行了反思。

学科教学知识(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PCK)在20世纪80年代提出之后就得到了大量的关注。学科教学知识指的是教师的学科知识与教学知识之间的有机结合,实际上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专业学科知识的个性化理解。

学科教学知识的提出者舒而曼认为,学科教学知识就是将教学内容转化为学生较为容易理解的形式,从而对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兴趣进行适应,而这种转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科知识向着学科教学知识的转化。学科教学知识对教师的教学质量、学生的学习质量、课堂的教学效益都有着直接的影响。

一、学科教学知识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高中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指的是一种综合性的知识,其融合了历史教师的学科知识、教育知识与教学方法等内容。历史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要依据教学情境转化课程内容,以使这些知识在转化之后契合学生的特点与认知水平。高中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运用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1.历史学科知识的运用。

在学科教学知识中,学科知识属于核心要素,历史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制约着其学科教学知识的水平。因此,在对学科教学知识进行运用的过程中,历史教师要以扎实的学科知识为前提条件。

一般情况下,历史学科的主要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做到以古鉴今。由教学目标可知,历史学科知识包括历史基础知识、历史知识运用技能等。因此,教师只有拥有良好的历史学科知识,才能够实现学科教学知识的良好运用。

例如,“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这部分内容的教学要求是:说出1787年宪法的主要内容和联邦制的权力结构,比较美国总统制和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异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在对学科知识、教学目标、课程内容、背景知识等进行综合考虑的情况下确定教学内容,从而提高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与可操作性。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美国独立战争的过程,分析美国独立战争及独立后的社会现状,从而得出颁布1787年宪法的必要性。

2.关于学生的知识的运用。

教师所具有的关于学生的知识包括学生的年龄、性格、态度、能力、基础等。学科教学知识在历史课堂教学中的主要作用就是实现学科知识形式的转换,以便于学生接受。因此,在历史课堂教学中运用学科教学知识是以学生为基础的,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历史学科知识进行转化,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历史学习水平与学习兴趣,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需求进行充分的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教学。

例如,在教学“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德意志帝国所实行的君主立宪制有别于一般概念的君主立宪制,教师可先介绍英国的君主立宪制,然后与之进行比较,引导学生找出异同之处。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学生的基础知识与学科能力,依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选择理解难度较小而又与教学要求相契合的内容,将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转化为较易理解的内容,从而完成教学过程的实施和教学目标的达成。

3.关于历史教学策略的知识的运用。

历史学科教学知识指的是历史学科教学中所需要的知识,与历史学科知识存在一定的区别。历史学科教学知识包括历史学科知识,而且除了历史学科知识之外还包括教育知识,因此教师要依据课堂教学的实际需求,制订教学策略。

历史教学是对历史知识与历史思想进行传播的过程,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方式实现学科知识的转化,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另外,教师还要为学生创造学习的环境与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依据课程的类型特点,采用“先学后教、以学定教”的方式进行教学,以知识为基础,以学生能力提高为目标,依照“创设情境、理解新知——组织探究、运用新知——拓展整合、归纳新知”的流程启发学生的思维,以问题的解决实现目标的达成,从而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二、对学科教学知识理论运用的反思

1.转变教学观念。

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着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师的教学观念指的是教师对教学、学生等相关概念的看法,这些看法体现在教师的课堂活动与课堂决策中,影响着教师的教学目标、方法及效果。

教师的教学观念影响着学科知识、关于学生的知识、关于教学策略的知识的融合与重组,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自身教学思维方式的改进,以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发展。

2.提高学科知识水平与能力。

历史学科知识是教师学科教学知识最为重要的来源之一,教师只有拥有了渊博的学科知识,才能够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相关研究表明,扎实的学科知识能够促进教师实现对教学活动、教学资料等方面的完善。因此,历史教师应该对历史知识结构从整体上进行把握,深入了解历史学科所涉及的理论知识。

历史教师只有拥有扎实的学科知识,才能够及时解决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历史教师的学科知识对教学内容与策略都有重要的影响,因此提高教师的学科知识水平能够进一步提高历史教学的有效性。

3.结合历史教师培训与实践。

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如果历史教师缺乏教育知识,就无法实现学科教学知识的构建。教师的教育知识能够帮助教师对教学方案及教学策略进行设计与完善,因而它是历史教师知识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

在提高教育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一方面要积极参加各种教师培训活动,学习相关知识,实现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之间的转化;另一方面要注重知识的实践,采取自主学习与反思、合作与交流等方式,实现培训与实践的有机结合,从而真正发挥教育理念与课堂实践的合力作用。

4.掌握教学实践方面的知识。

学科教学知识具有实践性.它是教师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个性化的知识。因此,教师学科教学知识的形成过程是动态的,具有明显的建构性、个体性。

教师只能够通过自身实现对学科教学知识的构建,无法从他人那里直接获得学科教学知识。教师在构建学科教学知识的过程中要注重对个人实践知识的掌握,具体可采取以下措施:树立崇高的职业道德,给予学生足够的关心,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开展科研工作。

5.积累教学经验,反思教学。

在学科教学知识形成的过程中,教师要实现教学经验的积累,并进行教学反思。教师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对教学经验进行积累、对教学环节进行反思能够进一步促进学科教学知识的完善。在反思的过程中,教师要对自己掌握的理论知识进行充分的利用,实现对教学实践更深层次的理解。反思能够促使教师自主地进行学习与合作,从而提高专业水平。教师进行反思的最有效方式是撰写教学日志,教师要通过对教学事件的记录与教学过程的审视,促进教学有效性的提高。

6.与其他历史教师进行交流与学习。

历史教师在与其他历史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要对其他历史教师的信念与经验进行学习与汲取,并通过转化形成属于自己的经验。在与优秀教师进行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对优秀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进行学习与借鉴,对教学中遇到的问题进行更好的认识与解决,从而提高自身学科教学能力。历史教师要通过沟通与交流对教学问题及难点进行探讨,进一步提高对教学的认识,从而在不断提高学科教学能力的过程中形成属于自己的学科教学知识。

总之,在对学科教学知识相关文献与资料进行充分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学科教学知识理论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及其反思进行了探讨。历史教师的学科教学知识一方面包括历史学科知识与教学策略,另一方面包括关于学生的知识。本文重点对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科教学知识的运用进行了阐述,为教师提高教学能力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猜你喜欢
学科知识高中历史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品读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学校德育要植根于学科知识的意蕴之中
“超学科”来啦
讨论法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高中历史学科高效课堂的构建
高中历史的学习感悟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基于本体的学科知识门户语义服务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