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推进中学德育发展的几点思考

2015-12-21 07:32郭志忠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人生观传统美德道德教育

郭志忠

蒙台梭利曾说:道德的营养不良对人的心灵的危害,正如身体的营养不良对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样。因此,道德教育普遍被认为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当前我国中学生的思想和行为现状令人担忧,一些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发生了扭曲,无法正确对待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不懂得尊重他人,缺乏同情心、宽容心,盲目自信,抵触积极事物,不追求上进。这些现象已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思考。因此,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加强思想道德教育。笔者根据自己多年的德育工作经验,认为新时期的中学德育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注重对学生基本道德情感的培养

道德教育是德育的基本内容,讲道德是做人的基本原则。中学道德教育主要包括社会公德教育、家庭美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因此,在道德教育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基本道德情感。对此,教师可从培养人类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情感入手,将同情、仁慈、善良等道德情感教给学生,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从小事做起,感悟道德情感的作用。

道德教育的目的是把学生培养成为善良、公正、诚实的人。这种从基本情感入手的道德教育是积极的、易被学生接受的,而且具有很强的适应性,能为学生发展奠定基础。

二、注重智力教育与道德培养的统一

当前的学校教育过于重视文化知识教育,轻视思想品德等育人教育,这就导致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普遍较低。在校园里,学生的骂声随处可闻;在校园外,网吧里学生的身影随处可见。

现如今的学生常常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爱心、责任心和感恩之心。笔者认为,德才兼备是人才,有德无才是凡人,有才无德是小人。因此,德育应该放在学校教育的首位。

三、注重传统美德的辅助教育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所谓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指中华民族流传下来的,有益于后代的优秀道德文化,是中华优秀民族品质、优良民族精神、崇高民族气节、高尚民族情感、良好民族礼仪的总和。有人将其概括为:孝敬父母、尊师敬业、团结友爱、立志勤学、谦虚礼貌、诚实守信、律己宽人、先人后己、整洁健身、勤劳节俭、爱国爱民、天下为公。

当代中学生对传统美德知之甚少,需要对他们进行传统美德教育。

例如,“尊道贵德”这种道德观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般准则,它的具体表现就是诚信,教师可引导学生依此完善自己,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妥善处理人际关系。

四、注重对学生的理想教育

中学生最富有理想,一旦理想在他们心中扎下了根,他们就会信心百倍,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认真学习。理想是人的一种信念,是追求的目标,是人的精神支柱与前进动力,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升华。同时,理想也是人的内在需求,是人们调节自身与世界关系的支撑点和出发点。

在道德教育中,教师要把理想教育与知识教育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明白理想和学习是分不开的。

例如,教师可开展有关理想的主题班会.用张海迪、达·芬奇、童第周等人的故事启发学生,从而使学生明白,要想实现自己的理想,就必须努力学好文化知识。

另外,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为学生提供发挥才能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对未来充满信心。

五、注重实践和创新在道德培养中的作用

在开展道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实事求是、勇于实践、落到实处,把课堂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推进德育发展具有十分深远的意义,它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基础。学生只有形成了正确的道德观念,才能遵守道德规范,有效处理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因此,教师要加强德育,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总之,学校德育是人生道德养成过程中重要的一环,它可以弥补家庭教育的不足,促进学生良好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因此,教师要认真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始终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为把每个学生都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才而努力!

猜你喜欢
人生观传统美德道德教育
身边的传统美德
中小学信息道德教育研究二十年:回顾与展望
梁漱溟的“力性”人生观
凭借传统技法传承传统美德——评李保均的长篇小说《花农》
苏轼所写墓志铭与祭文里的人生观
用中华传统美德涵养党的道德建设
《弟子规》与传统美德研究中心简介
如何对幼儿开展道德教育
成人:道德教育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