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

2015-12-21 07:54王晓霞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5年10期
关键词:创设德育学科

王晓霞

随着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学科之间的交叉领域越来越多,因此初中历史学科也要承担起德育的重任。在初中历史学科中,有很多与德育密切相关的知识。下面笔者就结合自身教学实践,阐述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困难之处,并对这些困难进行分析与研究,提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策略。

一、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困难之处

1.缺乏融入德育内容的氛围。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往往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不重视对德育氛围的创设。这样一来,即使教师在课堂上融入了德育内容,往往也难以将德育内容与历史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另外,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大部分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了对历史基本概念的讲解上,不重视对德育内容的传授,这就会使学生无法理解历史学科中的德育内容,难以形成历史思维。

2.融入德育内容的方法不够完善。

一般情况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采用的是班级教学的模式。在这种模式下,教师很难兼顾到所有学生,学生接受德育内容的程度也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制订融入德育内容的方法,并根据学生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选择。 但是,由于学生数量太多,历史教师难以了解每个学生的特点,这就会降低融人德育内容的针对性。在这种情况下,教师就要对融入德育内容的方法进行不断的探索与研究。

二、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策略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实际特点,有针对性地融入德育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1.总结德育内容融入方法。

首先,在融入德育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解,并根据学生的实际特点,恰当选择融人德育内容的方法。对此,在历史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历史故事,向学生传授德育内容,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

其次,在融入德育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特点。具体来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让学生在学习初中历史知识的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由于价值观念是随着初中生的成长而不断发展的,因此教师要遵循历史教学规律,通过双向交流,促进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

最后,在融入德育内容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引导学生讨论历史知识背后的德育思想,这样就能在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的同时,促进学生对历史学科中德育内容的理解。 2.创设德育内容融入环境。 为了提高融入德育内容的效率,教师要对影响德育内容融入的因素进行详细的分析。具体来说,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德育环境的缺失严重地制约了学生道德水平的提升,影响了学生对德育内容的理解。

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为学生创设德育融人环境。具体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定期开展德育内容研讨,鼓励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了激发学生的思考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可开展活动,引导学生深刻感悟历史学科中的德育内容。

另外,为了提高学生的道德知识储备,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提高德育内容的规范性和合理性,引导学生感受德育内容的内涵,逐渐加深学生对历史学科中德育内容的理解。

综上所述,要想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教师就必须重视对德育内容的分析与总结。当前,在初中历史教学中融入德育内容尚存各种困难,教师要不断研究历史教学方法,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德育内容融人环境,从而促进学生对德育内容的了解。

猜你喜欢
创设德育学科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超学科”来啦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