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分析

2015-12-23 02:38陈其芳
财经理论与实践 2015年6期
关键词:行为农村居民影响因素

陈其芳

摘要:通过对湖南省112人农村居民的调查,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目前我国有超半数以上的农村居民不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区还未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农村居民年龄、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农村居民对养儿防老的态度、政府宣传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有显著影响。

关键词:农村居民;商业养老保险;行为;影响因素

一、引言及文献综述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也得到较快增长,与过去相比,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的改善,促使农村居民不断增加对自身养老、医疗等社会保障方面的需求。虽然当前我国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在广大农村地区广泛推广,给农村居民带来了巨大实惠,但农村居民生活水平日益不断增长,将促使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趋势越来愈明显,以满足自身对社会保障更高的需求。然而当前我国农村地区保险业发展相对滞后,导致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购买率还不是很高,还主要是依靠传统养老方式以及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

袁春瑛,薛兴利,范毅(2002)认为传统的家庭养老方式面临诸多问题,而社会养老保险尚未单独满足农村居民养老需求的实际情况,现阶段家庭养老、土地保障与社会养老相结合的方式是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理性选择[1]。戴卫东,孔庆洋(2005)认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养老保障有负面作用和积极作用的双重效应影响[2]。刘娜(2014)认为新农保制度建立之后,我国农村仍然面临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功能发育不充分等困境,造成我国农村老年人生活稳定性降低[3]。而石绍宾,樊丽明,王媛(2009)实证分析农民子女养老能力、身体健康状况、家庭中儿子的数量、农民的未来预期等因素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影响[4]。张娟,唐城,吴秀敏(2010)认为农民的年龄、人均纯收入、耕地利用方式、受教育程度、对农村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等因素对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意愿有显著影响[5]。肖应钊(2011)等人认为子女个数、为家庭考虑是否参保、是否参加商业养老保险、希望的养老方式以及对新农保的总体评价等因素对农民参与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意愿具有较强影响[6]。肖云,刘培森(2011)认为供养老人的难度、老年人生活状况满意度、新农保政策的认知情况、土地对老年人生活的保障作用等因素对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有显著影响[7]。刘辉,徐利群(2014)通过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农民的文化程度、农民的健康状况、家庭月收入等因素对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意愿有显著的影响[8]。张译桐(2014)从个人因素、家庭因素、邻里因素、政策因素等方面对农民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9]。

可见,当前学者们重点是对农村养老保障、新型农村养老保险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而对农村居民商业养老保险方面的研究还不多见。只有少数学者如唐慧娟(2015)提出农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虽然是一种个人的行为,并简单认为农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是受到家庭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没有深入地运用计量经济模型对进行农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进行实证研究与检验。那么,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呢?为了准确地分析影响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主要因素,本文通过对湖南省衡阳市和常德市的农村居民的实地调研,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以期正确引导农村居民合理地利用商业养老保险来为自身提供养老保障,提高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居民群体中的开展效率,并为推广农村居民商业养老保险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和决策价值。

二、变量选取、研究假设与模型设定

(一)变量选取及研究假设

1、因变量。本文采用意愿调查法,以农村居民是否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实际情况,并选取Probit模型来实证分析湖南省112人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

2、自变量。根据已有前期相关研究成果与课题组调查所取得资料发现,农村居民的个人因素、农村居民的家庭因素、农民心理认知状况、外部环境因素等因素可能会影响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具体来看:

(1)农村居民个人因素。农村居民个人因素包括农村居民年龄、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和农村居民健康状况三个因素,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农村居民年龄越大,其收入来源是越来越窄,往往其自理能力也会越来越差,因此,年龄越大的农村居民来说更愿意拥有一份有保障的养老保险来确保自己的生活无忧。而相比年轻的农村居民来说,青年的农村居民认为自己会通过外出打工、经商等方式在更短的时间周期内可以获得商业养老保险待遇,其购买养老保险的意识和意愿程度都不高。另外,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接受新事物的能力也往往越好,对商业养老保险的目的及未来发展方向的认知程度越高,越倾向于会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因为商业养老保险的产品相对太多、太过复杂,受教育程度不高的农村居民是很难理解那些专业的保险条例,对购买保险的意愿和积极性就会大打折扣。此外,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对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也产生重要影响。身体较差的农民从事农业劳动的能力较差,外出打工的收入少,对养老保障需求会越大,越有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

(2)农村居民家庭因素。农村居民家庭因素包括子女人数和家庭年纯收入两个因素,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产生重要影响。一般来说,农村居民家庭中子女数量越多,尤其是男孩数量越多的时候,该家庭会更加倾向于家庭养老,而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倾向和意愿会越低。农村居民的家庭年收入越低,如果扣除农业生产投入、日常生活开销等外,可用投资的资金十分有限,即家庭年纯收入越低。农村居民为了以后的基本生活,将家庭年纯收入往往会选择存入到银行,而不太愿意用仅剩下一点点的现金来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而家庭年纯收入越高的农村居民家庭越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Zhang and Song、Seeborg etal研究也得出类似结论,认为家庭年纯收入越高的农民,对生活水平要求越高,支付能力越强,越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3)农村居民心理认知状况。农村居民家庭因素包括对商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对养儿防老的态度、对土地保障的态度三个因素,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产生重要影响。如果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了解程度越高,并且知道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能够达到自己所想要的目标,他们才会愿意购买。在我国广大农村地区,“土地保障”和“养儿防老”等传统观念对农村居民有着深远的影响,因此,家庭养老一直是农村居民心目中最好的养老方式,家庭养老也一直是农村养老的主要模式。如果这些农村居民的传统思想根深蒂固,他们是很难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

(4)外部环境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身边是否有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邻里及家族关系、政府宣传的影响程度三个因素,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产生重要影响。周边邻里以及家族的行为往往会影响农村居民的决策行为。Manski(2000)认为外生效应、内生效应和交互效应会导致经济体的相互作用,这三种效应也说明个体行为选择中存在着邻里效应,尤其在农村地区邻里效应更加明显。因此,我们设计身边是否有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该指标来衡量邻里效应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影响。另外,邻里及家族关系越融洽,农村居民购买商业保险的意愿程度会越低,他们认为养老可以沿用传统农村养老方式,邻里及家族关系融洽与密切对养老有帮助。此外,政府宣传商业养老保险的力度越大,给农村居民带来的影响越大,农村居民越了解商业养老保险,会越增加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

(二)模型设定

由于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可以分为愿意和不愿意两种情况,分别用1和0表示,是一个典型的二元离散变量。并且,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受多方面因素影响,因此选用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是分析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的最佳模型。最常用的二元离散选择模型是二元Probit模型,其误差项服从标准正态分布,模型形式如下:

其中,Ф-1(xi)是累积正态分布密度的反函数,称为“probit”。Yi表示第i个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情况,Xi(i=1,2,3,…,11)为解释变量,包括农村居民年龄、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农村居民健康状况,子女人数等11个变量,α是常数项,βi是解释变量的系数。

三、数据描述性分析与实证结果解释

(一)样本选择

本文采用随机抽样法和典型抽样法相结合的方法,选取湖南省衡阳地区、常德地区作为调研地区。为了使样本农村居民更加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本文选取隶属于湖南省衡阳地区的衡阳县、衡南县;常德地区的汉寿县、石门县的农村居民作为调查对象。2015年6月,课题组对两个地区120户农村居民进行了实地走访,利用调查问卷的方式了解影响当前农村居民对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因素,使本研究在掌握第一手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方面的数据,有利于对研究结果给出更加客观的解释。此次调查获得的有效问卷共112份,有效率为93.33%,其中衡阳地区63份,常德地区49份。

(二)数据描述性分析

1、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情况

调查数据显示,有52人农村居民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占比46.43%;有60人农村居民不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占比53.58%。说明目前我国有超半数以上的农村居民不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区还未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

2、农村居民个人因素

调查样本农村居民中,年龄在30岁以下的农村居民有20人,占样本总数的17.86%;年龄在30-60岁之间的农村居民有57人,占样本总数的50.89%;年龄在60岁及以上的农村居民有35人,占样本总数的31.25%(详见表2)。

调查样本农村居民中,受教育程度在小学及小学以下的农村居民有34人,占样本总数的30.35%;受教育程度在初中层次的农村居民有38人,占样本总数的33.93%;受教育程度在高中层次的农村居民有31人,占样本总数的27.68%;受教育程度在本科及以上的农村居民有9人,占样本总数的8.04%(详见图1)。可见,当前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受教育程度不高,初中及以下占样本总数的64.28%。

调查样本农村居民中,有13人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较差,占样本总数的11.61%;有50人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一般,占样本总数的44.64%;有49人的农村居民的健康状况较好,占样本总数的43.75%(详见图2)。

3、农村居民家庭因素

调查样本农村居民中,农村居民子女人数2人以下有16人,占样本总数的14.28%;子女人数2-3人有44人,占样本总数的39.29%;子女人数3人以上有52人,占样本总数的46.43%(详见图3)。可见,农村居民子女人数在2人以上的占比为85.72%。

图3 被调查农村居民子女数量分布

调查样本农村居民中,家庭年纯收入在1万以下的农村居民有18人,占样本总数的16.08%;家庭年纯收入在1到5万的农村居民有53人,占样本总数的47.32%;家庭年纯收入在5到10万的农村居民有33人,占样本总数的29.46%;家庭年纯收入在10万以上的农村居民有8人,占样本总数的7.14%(详见图4)。可见,当前大多数农村居民的年纯收入还普遍较低。

4、农村居民心理认知状况

调查样本农村居民中,有38人的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不了解,占样本总数的33.93%;有55人的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一般,占样本总数的49.11%;有19人的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非常了解,占样本总数的16.96%(详见表3)。

调查样本农村居民中,有26人的农村居民不同意土地起到养老保障作用,占样本总数的23.21%;有52人的农村居民比较同意土地起到养老保障作用,占样本总数的46.43%;有34人的农村居民非常同意土地起到养老保障作用,占样本总数的30.36%(详见表4)。调查样本农村居民中,有29人的农村居民不同意养儿防老,占样本总数的25.89%;有58人的农村居民比较同意养儿防老,占样本总数的51.79%;有25人的农村居民非常同意养儿防老,占样本总数的22.32%(详见表4)

5、外部环境因素

调查样本农村居民中,有92人的农村居民身边没有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占样本总数的82.14%;有20人的农村居民身边有人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占样本总数的17.86%。可见,大多数的农村居民还没有购买过商业养老保险,还没有充分发挥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居民养老当中的作用。调查样本农村居民中,有11人的农村居民认为邻里及家族关系不融洽,占样本总数的9.82%;有101人的农村居民认为邻里及家族关系融洽,占样本总数的90.18%。

调查样本农村居民中,有52人的农村居民认为政府宣传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很小,占样本总数的46.43%;有35人的农村居民认为政府宣传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一般,占样本总数的31.25%;有25人的农村居民认为政府宣传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很大,占样本总数的22.32%(详见图5)。

(三)实证结果解释

把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相关变量的数据输入stata11计量经济软件中,然后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愿意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检验结果见表5,模型一为全部变量纳入模型的最初估计结果,模型二为全部变量显著的最终估计结果。从模型的回归结果来看,模型一、模型二的LR statistic分别为133.25、128.60,均通过了1%的检验,因此模型一和模型二整体是显著的,说明模型是有意义的。

农村居民年龄在模型一中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在模型二中通过了1%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其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农村居民年龄对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愿意有显著影响。农村居民年龄越大,由于自身赚取收入的能力越来越小,其自身对养老保障的需求会越来越大,其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程度越高。年龄越大的农村居民也希望拥有商业养老保险的方式,能够帮助自己实现安享晚年和“老有所依、老有所乐”的人生目标。

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在模型一中通过了10%的显著性水平检验,在模型二中通过了5%的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其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对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愿意有显著影响。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村居民,不仅能够正确地认知商业养老保险政策、目标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也能够清楚地认识到商业养老保险对农村养老的保障作用,并能够读懂与准确地理解商业养老保险的专业术语和相关条例。因此,受教育程度越高的农村居民,越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并为自身养老提供一份保障。

家庭年纯收入在模型一、模型二中均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其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家庭年纯收入对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愿意有显著影响。家庭年纯收入越低的农村居民,说明可用资金越小,往往为了应对突发意外事件、小孩教育等,将那些小部分可用现金仅仅存放在家中或者存放到银行,而很少去购买商业养老保险。而家庭年纯收入越高的农村居民,说明可用资金越大,可以实现手持现金、存款到银行、购买养老保险、购买理财产品等多种目标。因此,家庭年纯收入越高的农村居民,其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愿意越强。

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在模型一中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检验,在模型二中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其回归系数为正,说明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对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愿意有显著影响。如果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了解程度越高,越能够理解商业养老保险的相关条例以及在农村养老保障的作用,其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程度越高。

农村居民对养儿防老的态度在模型一、模型二中均通过了10%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其回归系数为负,说明农村居民越赞同养儿防老的观点,其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程度越高。在我国不仅有“养儿防老”传统思想观念,也还受到子女要有孝敬父母的优良传统的影响,更加促使当前农村居民还是受到深受传统“养儿防老”的养老模式,其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还是较低。然而农村居民对土地保障的态度没有通过显著性水平检验。说明当前由于大量农村居民进城务工,农民的种地热情和土地收益都不断下降,在农村地区出现了大量的抛荒现象,农村居民已经很明显地不把自己的养老保障再寄希望于土地之上。农村居民依靠土地保障来解决农村居民的养老问题的可能性越来越小。

政府宣传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在模型一中通过了5%显著性水平检验,在模型二中通过了1%显著性水平检验,且其回归系数为正,说明政府宣传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对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愿意有显著影响。政府通过电视、网络等方式来加大宣传商业养老保险的力度越大,农村居民越了解商业养老保险,会越增加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

四、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通过对湖南省112人农村居民的调查,运用Probit模型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目前我国有超半数以上的农村居民不愿意购买商业养老保险,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地区还未充分发挥其保障作用。农村居民年龄、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家庭年纯收入、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的了解程度、农村居民对养儿防老的态度、政府宣传商业养老保险的影响程度等因素对农村居民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意愿有显著影响。

(二)政策建议

基于上述研究结论,得出几点政策启示:

(1)不断提高农村居民文化素养。逐步提高农村居民的文化水平,可以开阔视野,促进农村居民接受新事物的能力,是从主观因素上提升农村居民对商业养老保险认识的关键。因为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可以对商业养老保险的基本知识、相关条例等方面有清楚的认识,从而提高购买商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同时,提高农村居民文化水平,还可以改变农村居民的养老观念。通过积极购买商业养老保险,不仅为自己将来养老买了一份保障,也可以节省国家资源,有力地减轻政府负担。

(2)商业保险机构加强商业养老保险的宣传和产品开发力度。商业保险机构通过下乡发放商业养老保险资料、到农村居民当中讲授商业养老保险的基本知识、现场咨询等多种方式加强宣传对商业养老保险工作,增强农村居民的商业养老保险意识,慢慢帮助农村居民改变“土地养老”、“养儿防老”等传统养老观念。其次,商业保险机构要依据农村居民的养老实际需要,开发与设计适合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产品,制定合理的产品价格,最大限度地满足农村居民的养老保险需求。此外,商业保险机构在重视营销产品的同时,更要注重售后服务,需要做到宣传、投保、核保、到赔付或退保等一条龙的全程热忱服务,提高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居民群体当中的服务意识和形象。

(3)政府和监管部门要有所作为。政府要想方设法地提高农村居民收入,从源头上形成激励商业养老保险的机制。只有农村居民收入得到提高,他们才有富余的钱去购买商业养老保险,才能弥补普通社会统筹的养老保险的不足。此外,政府还要大力扶持农村居民商业养老保险的开展及运营状况,加强对商业农村养老保险公司进行财政补贴和税收优惠政策。监管机构要努力创造有利于农村居民商业养老保险的发展条件,适当地放宽保险资金运用的渠道,增加保险公司收入,让保险公司有更多成本投入到开发农村商业保险产品的开发、设计、推广等活动当中,让商业养老保险在农村居民当中发挥最大的效应。

参考文献:

[1]袁春瑛,薛兴利,范毅.现阶段我国农村养老保障的理性选择[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2(12):430-434.

[2]戴卫东,孔庆洋.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村养老保障的双重效应分析[J].中国农村经济,2005(1):40-51.

[3]刘娜.“新农保”背景下我国农村养老保障体系研究[J].东岳论丛,2014(2):137-141.

[4]石绍宾,樊丽明,王媛.影响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因素[J].财贸经济,2009(11):42-48.

[5]张娟,唐城,吴秀敏.西部农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及影响因素分析[J].农村经济,2010(12):73-75.

[6]肖应钊,李登旺,李茜茜,耿焕瑞,厉昌习.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社会保障研究,2011(5):40-51.

[7]肖云,刘培森.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体制改革,2011(5):66-71.

[8]刘辉,徐利群.农民参加新型农村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J].农村经济,2014(2):55-61.

[9]张译桐. 农民参与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行为选择及影响因素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4(6).

猜你喜欢
行为农村居民影响因素
今年一季度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4.8% 细算农家增收账
促进农村居民心理健康与实现精准扶贫
儿童玩具设计要素
反腐败从正人心开始
环卫工人生存状况的调查分析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
俄罗斯农村居民就业、收入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