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直播出镜报道攻略
——以湖北经视《直播大事件》为例

2015-12-23 05:51孙志博
新闻前哨 2015年3期
关键词:现场报道主持人信息

◎孙志博 杨 涛

电视直播出镜报道攻略
——以湖北经视《直播大事件》为例

◎孙志博 杨 涛

《直播大事件》是湖北经视为了打造频道影响力、抢夺频道话语权、制造眼球效应的一档新闻事件类直播栏目。从2013年9月至今,已经进行了近50场各类大事件的直播。节目以事件为向导,突出对突发事件,城市重大建设工程进展等市民关注的话题,进行直播报道。由于直播的形式使其极具时效性,受到观众的高度关注。其直播时段的省,市网收视率在同时段节目中保持领先。

节目由演播室主播串场,主现场SNG主持人直播连线,辅以分现场3G直播回传等形式构成。笔者作为SNG环节主持人,承担着事件描述,控制直播进程的主要任务。笔者将从以现场出镜理论为基础,通过对之前直播中遇到的各种突发情况的总结,探讨做好电视直播出境报道的若干要素和规律。

出镜报道前的准备工作

目前,国内的出镜现场报道大部分为策划性报道。即在直播开始之前的几天,现场人员已经知道直播的具体时间,内容。对于主持人来说,在直播之前的一段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是非常必要的。这也为主持人直播出镜时做出较为全面的报道提供可行的条件。

1.充分掌握直播事件的背景信息。

主持人现场出镜,最核心的任务是介绍现场所见所闻。但是有些时候,由于现场情况限制,如在一场建筑物爆破直播现场,连线主持人无法靠近事发现场。此时主持人未必能在新闻现场获得最有效的信息,这就需要主持人动用之前充分的准备,对“新闻背景”进行交代。如《汉口中山大道封闭施工首日》直播中,现场主持人除了要介绍现场封闭施工,以及影响外,还要补充关于中山大道的相关信息。这就要求其在直播之前的几天,充分了解汉口中山大道的背景、历史,以及通过查看之前采访了解封闭施工的原因等。借助对背景信息的充分了解,在直播连线的最后一段,现场主持人说:20世纪初,伴随京汉铁路通车,张之洞下令拆除汉口城墙,改建马路,也就是中山大道的前身。百年间,中山大道见证了汉口商业繁华。如今武汉飞速发展又给中山大道带来了焕然一新的机会,借助之前对中山大道历史以及地位的了解,在直播最后进行点题式的总结,拓展了直播的深度。

对报道对象进行深入了解也有利于应对直播突然中断,现场再次切回主现场,主持人由于之前已经将现场全部信息介绍完而无话可说的情况。对于需要“撑时间”的情况,主持人把准备的新闻背景进行介绍,既可以填充空白时间,又可以丰富节目内容。

另外,还要充分发掘获得背景信息的渠道:首先,节目负责人会给出节目串联单,上面有各个岗位的工作方向。除了看清自己的一部分之外,还要充分吃透其他岗位的内容,心中有全局观,直播中会更加游刃有余。第二,从节目负责人处获得与直播事件相关人员的电话提前进行采访。第三借助其他媒体,如报纸,网络查找与事件相关的信息。最后,还可以去图书馆找资料。如在《东湖龙舟赛》直播之前,记者就联系上了与赛事相关的一位龙舟协会负责人。提前了解了龙舟比赛的历史,本地发展情况等信息。帮助作者在直播连线过程中,既有对现场的解说,还有对这项运动背景的介绍,丰富了报道内容。

2.直播开始前的黄金半小时。

从到达直播现场之后到直播正式开始会有一段空余时间,是直播准备的黄金期。笔者以 《汉口中山大道封闭施工》为例,探讨直播之前应该如何准备。

首先是熟悉直播场地。直播现场几个机位,主持人具体在什么位置出镜这些都是由现场导演决定的,当然如果主持人有自己的想法可以和导演商量具体的出镜位置。同时出境地点前后左右的具体情况,需要提前去了解。如果时间紧张可以原地观察,如果准备时间比较充裕,主持人应该四处走动,了解具体情况。如在《中山大道》直播中,记者先沿着封闭的中山大道外围步行观察,看看人,车周边的商业都受到什么影响,然后选定一个高点俯瞰整个封闭施工的中山大道。这样就可以明确主持人出境地点与周边方位的关系。同时也可将观察到的见闻用在直播中。

第二,进行充分的现场采访。现场的市民和事件相关负责人员是直播中重要的信息源。直播前可以通过对他们的采访获得第一手信息。在直播前,记者对沿线的居民,交警等进行采访,了解到封闭施工之后给他们生活带来的变化。这些采访对话有些直接用在了直播当中,使整个直播过程更加鲜活。但采访中应注意辨别信息的真实性,尤其是市民采访通常带有主观情绪。主持人应根据经验判断哪些获得的信息可以传播,哪些需要确认之后再进行传播,哪些不宜传播。对于当事人表述内容的真假,应该注意判断。可让被采访者详述事件的经过,之后再对有疑问的段落重复提问,看其前后表述是否一致。

最后,寻找可以进行出镜采访的嘉宾。 对于封路直播,交通如何改线?这是观众非常想了解的信息。如果能请到专家到现场,主持人代表观众提出大家关心的问题,可以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由于直播的突发性,很多时候需要现场寻找可以采访的嘉宾。一方面需要考虑直播安全寻找相关负责领导,而尽量不选择市民。另一方面要考虑嘉宾的语言表达能力。记者在《中山大道限行》直播前,与现场指挥的交警支队长进行充分的沟通,并且说服其把封闭限行的情况向大家介绍。通过他全面的叙述,使观众了解到具体限行的线路。交警自己说限行情况,比现场主持人的表述更加权威,准确。

直播出境报道攻略

电视新闻报道对于出镜者提出的要求是:“大事发生时我在第一现场。”第一现场的概念是,在事件发生时,人们在现场里面最早看到你的形象,最先听到你的声音,最快得到你的报道。[1]

1.选个“好地方”。

对于观众来说,在知道一件事情的来龙去脉之前,首先要告知其事情发生的具体地点。对于主持人来说,要在事件发生的地点,寻找一个最适合进行连线的具体位置,也就所谓的“好地方”。那么什么样的位置算是好地方呢? 以《2014高考进行时》这次报道来说。出镜地点是湖北省考试中心,考虑到要为观众反应高考动态,记者选择了湖北各个地市考场现场的视频监控墙为背景。首先,在无法进入高考考点现场的情况下,监控画面的背景可以直观体现高考正在进行的时态,是一个动态的信息;其次,现场连线过程中记者也可以就各地考场的实时画面进行解说,丰富直播内容。根据以往的直播经验,一个好的出镜点要具备以下3个特点:

(1)能体现直播现场特点的地方。比如,反应洪峰来临的报道,选择江边测量水位的卡尺旁边。

(2)利于观察现场情况的地方。比如,出镜者如果选择一个高点,可以对所报道物进行更好的观察。

(3)对直播干扰相对小的地方。比如,选择现场底音不超过现场报道的声音、确保直播过程中不会有人走入镜头,踩到话筒线等外界干扰。

在确定了一个出镜的“好地方”之后,接下来就要把所在位置说清楚。

2004年7月10日,北京市遭遇了突如其来的暴雨袭击,城市功能在倾盆大雨的冲刷下瘫痪了,北京市被雨水浸泡。中央电视台晚间21点播出的新闻节目《今天》在节目开头有两位记者的电话连线报道。其中,一位记者在报道中透露了自己所在的位置,“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长安街”,众所周知,北京市的长安街从建国门到复兴门共计五公里之长。稍有常识的人都知道“隔街不下雨”的自然现象,更别说长达五公里的长安街当日雨量分配会有所不同。更别说仅仅是降水问题,所以在新闻报道中记者对于“位置”的介绍应该更加具体、细致,否则新闻信息失实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2]

2.调动感官丰富表达。

虽然电视的传播内容只有声音和画面,但作为一名优秀现场报道者却能让电视机前的观众 “摸到”“闻到”这就需要调动出镜者的听觉、嗅觉、味觉等多重感官使得现场信息从平淡无味变得色、香、味俱全。比如在2004年日本九州北部福冈县地震的新闻节目中,现场出镜的记者对裂缝状况做了比较详细的描述,还特意蹲下来,用手触摸了一下裂缝中的泥土。在报道中他说:“裂缝下的土摸上去,明显要湿润一些,说明这条裂缝形成时间还比较短.”通过他的描述,使观众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此次地震的强度。

3.多样的景别表现。

在一部分直播连线中,我们会看到现场报道主持人只露出上半身的固定机位出镜。虽然这种出镜画面很稳,但却失去了很多现场精彩的细节。一次精彩的现场报道应该是现场主持人与摄像师很好的互动。根据现场的条件和报道内容,可以选择特写,全景,仰拍,俯拍。尤其是在美国、日本的电视新闻节目中,我们经常能看到仰拍、俯拍等多种镜头的表现形式。美国NBC电视台早间新闻节目在报道一则新闻时,出镜记者是在水族馆里开始的,他身穿潜水衣,在水中漂浮着,画面以俯拍镜头为主。反观国内,大部分出镜者都是规规矩矩地站着不动,镜头使用也往往比较单一。这种千篇一律的出镜形式,势必带来审美疲劳,而鲜活、生动的出镜形式无疑会在第一时间吸引观众注意。记者在《直播大事件》栏目的出镜中,一般来说现场最少是两个机位。一个机位负责全景和特写或者跟拍,另一个机位是高处俯拍的大全景。多机位的轮转,使现场立体的呈现在观众眼前。

总之,现场出镜者应该意识到现场报道是新闻的生命和灵魂所在,充分发挥“我在现场”的优势。通过充分的准备、广博的知识积累、灵活的现场应变、将丰富的感官体验与现场报道当成一件艺术作品来精心雕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成果。

注释:

[1]张林 蓝艺:《大事背后——凤凰卫视咨询台揭秘》,中国和平出版社2005年版

[2]宋晓阳:《出镜记者现场报道》,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4年版

(孙志博:武汉大学;杨涛:湖北广播电视台电视经济频道)

猜你喜欢
现场报道主持人信息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广播新闻现场报道的优势和发展趋势
电视民生新闻现场报道初探
记者在突发事件中如何做好现场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