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试存在的英国方式

2015-12-24 19:57梅尔韦斯特
中国德育 2015年22期
关键词:评级课程标准中学

梅尔?韦斯特

教育有第五个目的吗?

我们有很多方式去定义教育的目的,但无论如何定义,有四部分我认为是不可或缺的,我想这四部分无论在世界的哪里,人们都会同意它们应是教育系统的一部分。

首先,让年轻人自己去发现潜力。在西方,我们喜欢用育苗的例子来形容教育:我们种下种子,然后浇水、培育,再看着他们成长。我们知道,世界上没有两颗种子会长得一模一样。教育的第二个目的与就业能力有关。现如今,整个世界是一个大“市场”,只有具备能力才能在“市场”中生存。如果你没有可以立足的能力,那你就不能进入“市场”,因此,每个人都需要一份工作,没有工作,这个人的生活将会很糟糕。第三,关于自我认同。纵观世界,人口到处流动,人们越来越多地思考着身为一名英国人或中国人或韩国人或澳大利人究竟意味着什么。教育要传递给孩子的应是他们国家自身的文化及其独特性。

最后这一点也很重要:公民权利。在西方,体现公民权利的方式是投票选举。当然,西方的模式并不适用于全世界。在西方,我们会说“总统先生”,每个人都必须平等,当然,每个人并不一样,但我们相信他们都是一样的。我并不是说哪种方式更好,而是说我们希望教育能够去教授孩子他们身处的社会运作模式是什么样的。

说到这里我们知道,教育的目的应该围绕着个人潜力、就业能力、自我认同以及公民权利。但有一个大“恶魔”存在着,那就是绩效。学校的办学质量要用绩效来考核,而考试成绩是考核绩效最直接的方法。在当今高度国际化的环境中,人们身在哪个国家已经不那么重要了,我们共同创造了“考试文化”。那么,一个相互矛盾的问题出现了:一方面,我们希望教育能够实现我上述的四个目的,另一方面,对学校而言,绩效更重要。学校要迎合所有的教育对象是非常困难的,人们过于关心考试,以致于很难让学校成为孩子们长期学习的场所。

没有“评价”的考试

目前在英国有两种考试体系,一种针对小学阶段,另一种针对中学阶段,我先说说小学阶段的。

在我们小学教育阶段,考试是全国统一的,基于国家课程标准,由国家政府部门负责。对于我们的小学教育来说分级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共四个等级,每一级又分a、b、c三个档位,就像1a、2a那样。孩子们在小学毕业(11岁)时需要达到4a级,这是国家政府部门规定的标准。除此之外还要有评语,描述孩子们可以做什么的表现评语,这些会计入分级进行打分。许多教学材料也是根据分级出版的,学校会购买这些材料进行教学。分级制度能帮助老师在考试前就大体知道考试结果会怎么样。

分级的另一个好处是可以将学生信息传递给中学。当孩子们升中学时,有些孩子已经达到五级的水平,学校就知道他们的优势。还有一些孩子只有三级甚至二级的水平,这样学校也可以知道问题所在。因此,当中学接收这些孩子时,他们就知道这些孩子要从哪里开始学起。当然,中学并不完全信任小学的评级,他们会对评级打一些折扣,但不管怎么说,这些信息还是有用的。

但政府最终决定废除评级制度。我还记得1982年刚实行评级制度时,老师们说这很糟糕,他们无法处理好。现在政府也这么说,这很糟糕,我们不可能处理好。政府觉得评级没那么有威慑力了,老师们已经习惯,孩子们也不再惧怕,因此,他们决定修改评级制度以及国家课程标准的内容。

小学评级制度虽然消失了,但国家考试还在,所有11岁的小学生都要参加。所以,学校依旧会创造出自己的方式来管理考试进程。国家希望85%的学生可以达到考试要求。所以,对一所学校而言,85%的学生要达到指定要求,如果没有达标就会被国家称作“失败”的学校。如上所说,小学阶段的考试是全国性考试,相比较而言,英国中学阶段的考试体系则像一个“自由市场”。我们国家一共有七个考试机构,每个机构都是政府认证过的公司,他们负责中学考试事宜。从历史上来说,他们中的大多数都是由一所或多所大学创立的,但现如今基本是公司化运营。

作为考试依据的课程标准

引发新问题

下面我要说一个由课程标准引发的问题与变化。我们那里的学校和中国的一样,多数学校归当地政府管理,就像海淀学校、朝阳学校分属不同的区来管理一样。然而,国家不想让学校归当地政府管,因为当地政府经常不遵守国家推行的教育政策。所以国家就想办法,他们观察学校的表现,如果他们的表现达不到国家规定的标准,国家就把他们称作“失败”的学校,接着他们会从当地政府手中拿走这些学校的管理权。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进展得太慢。国家就继续想办法,说有些学校非常优秀,足够好了,根本不需要当地政府来管理,于是,他们就给优秀学校发邀请函,邀请这些学校成为国管学校。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5年9月底,英国大约60%的学校(包括小学和中学)成为了国管学校,并且数量还在快速增加。

课程标准在“失败”学校遇到了挑战。课程标准规定所有的孩子都至少要学习一门外语,但是据“失败”学校的老师说,他们学校里很多孩子连英语都学不好。国家课程标准想把整个学术要求纳入中学教育体系中,但是很多孩子不想这样,他们只想快点离开学校找到一份工作,因为他们的家庭更关心的是孩子离开学校后能否顺利就业。

奇怪的是,课程标准在优秀的学校也是块“绊脚石”,这是因为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必须学习十门学科。但是,许多中产阶级的父母想让他们的孩子学习音乐和戏剧,音乐和舞蹈,或者学习以后在大学里用得着的学科,然而这些学科却不在课程标准里,比如哲学、心理学等,所以,国家课程标准这时反而成为优秀学校的“枷锁”。在16岁之前,孩子们无法选择其他学科,因为他们的时间已经被国家课程标准要求的十门学科占得满满的。

鉴于这种情况,政府提出,如果你是国管学校,你可以不教授国家课程标准里的内容,可以自由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标准。现在有意思的是我们有超过60%的学校是国管的,但执行国家课程标准的却是非国管学校。

此外还有些新变化,例如,一些学校里还有与国家课程标准统一的职业课程标准,这是很重要的发展,英国以前从没出现过职业课程标准。还有一个变化是有些学校会根据学生年龄灵活使用国家课程标准,以便孩子们能提前参加国家考试,孩子们15岁即可参加考试而不必非等到16岁。这样一来就多出一年,这一年能作为孩子们的“间歇年”(“间歇年”是介于中学和大学之间的一年,在英国正变得越来越流行)。“间歇年”期间孩子们先不去大学,而是离开学校去旅行或者兼职。这一年他们成长后再去上大学,对个人的全面发展是很有益的,这对于英国来说也是一个有趣的发展模式。

责任编辑/邱 璇

猜你喜欢
评级课程标准中学
广州市教育局邀请专家深入解读《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
关于开辟版块答疑解惑的通知
新课程标准下的计算教学怎样教更有效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分析师最新给予买入评级的公司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诸暨市学勉中学
创投概念股评级一览表
《钱经》月度公募基金评级
《钱经》月度私募基金评级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