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问卷调查分析

2015-12-25 07:48王良存
安徽农业科学 2015年30期
关键词:问卷调查高职学生三农

王良存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高职院校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问卷调查分析

王良存

(安徽财贸职业学院,安徽合肥 230601)

摘要[目的]调查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情况,探讨高职院校学生不愿去农村工作的原因。[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问题涉及调研对象的自然信息,影响学生走向农村的因素以及学生在农村的就业选择。[结果]安徽省高职教育专业集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而农林管理类和农业技术类专业布局较少;高职院校来自农村的学生占比较大;学生父母放弃农业生产,转而进城务工者较多;大部分高职学生拒绝去农村工作,即使去农村发展,也更愿意选择体面的工作;待遇问题、面子问题、父母的意见等是高职学生不愿意去农村工作的原因。[结论]要切实转变高职学生就业观念,完善综合素质培养机制,并由政府进一步完善农村基层工作的就业政策,以此增强高职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

关键词高职学生;“三农”意识;问卷调查

2013年12月23、24日在北京举行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会议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可见党和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农业基础稳固,农村和谐稳定,农民安居乐业,整个大局就有保障,各项工作都会比较主动。但是要想建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美丽中国,就必须培养大批有为青年,走进农村,走近农民,发展农业。

高职院校肩负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的三重责任。在新形势下,为农村、农业和农民服务是职业教育的服务功能之一。教育部等七部委联合做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工作的若干意见》又确定:为“三农”服务是职业教育工作的两大主要任务之一。高职院校作为人才培养的摇篮,对服务“三农”人才培养具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一方面,国家高度重视“三农”问题,需要大批人才深入到农村发展农业建设,另一方面,高职院校积极响应号召,培养符合农村需要的人才。那么高职院校的学生是否愿意响应国家号召,是否愿意到农村去奉献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了解学生的想法、困惑和建议对推动“三农”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调查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笔者对高职院校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情况进行调查,目的在于通过调研描述高职院校学生在自己职业规划中是否愿意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为此,笔者所在调研组设计的问卷调查主要包括:①学生的专业及家庭情况,目的是间接了解专业和家庭背景与学生职业选择有何关系。②影响学生走向农村、服务“三农”的主要因素,目的是间接了解是何原因阻碍或促进学生服务“三农”。③学生服务“三农”选择的就业方向,目的是间接了解高职院校开设何种课程以服务“三农”建设需要。

1.1调研的范围与对象课题组研究人员希望通过此次调研较为全面地了解安徽省高职院校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因此在调研范围的选择上,尽可能保证样本的广泛性,调研范围囊括了安徽省多所高职院校不同专业的学生。

1.2调研工具的设计与调查过程课题组采用问卷调查法,全部题目都是选择题。问卷题目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调研对象的自然信息,影响学生走向农村的因素,学生去农村的就业选择。

此次问卷调查工作自2014年11月课题组问卷调查编制开始,至2015年5月形成问卷调查报告截止,历时7个月,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收回有效问卷549份,有效回收率达91.5%。

2调查结果

根据问卷统计结果,此次调研得到以下关于高职院校学生服务“三农”意识的主要研究结果。

2.1安徽省高职院校及专业总体情况安徽省是职教大省,全省各类职业院校共计73所,除安徽林业职业技术学院这一林业院校外,目前安徽省没有一所完全的农业性质的职业院校,仅在个别院校中开设涉农专业,如安徽财贸职业学院的农村金融专业等。根据2013年安徽省高职高专教育发展报告,目前安徽省高职教育中布局多的专业集中在计算机应用技术、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等,鼓励发展的专业,即布局较少的专业有农林管理类和农业技术类。

2.2高职院校生源情况在本次问卷调查中,设置了关于学生生源地的问题,因为生源或多或少会影响高职学生毕业后的职业选择。在被问到来自哪里时,15%的学生来自城市,有67%的学生来自农村,而来自县城和城镇的学生各占9 %。 如图1可见,高职院校来自农村的学生占很大比例。

2.3高职院校学生家庭情况父母的职业也可能影响子女未来的就业选择,所以本次问卷也对父母所从事的职业进行了调查。其中,务农、自由职业和私营企业分别是学生父母所从事的数量最多的职业,占85%。从访谈中了解到,很多以前在农村务农的父母,越来越多地选择到城市打工或从事自由职业等。可以看出,随着改革开放和进城务工潮的推动,越来越多的农村劳动力转移到城市,放弃农业生产。

2.4高职学生服务农村的意愿在被问到是否愿意去农村工作时,39%的学生给予肯定答复,愿意去农村,有61%的学生拒绝毕业后去农村工作。可以看出,持否定态度的学生明显高于持肯定态度的学生,也就是很多学生选择毕业后留在城市而非农村工作。

2.5高职学生去农村愿意从事的工作在被问到如果去农村工作,愿意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时,有20%的学生选择大学生村官,29%的学生认为农村潜在很大机遇,愿意到农村去创业,有44%的学生认为去农村担任教师是一个不错的选择,6%的学生愿意到农村提供文化技术方面的服务,而仅有1%的学生愿意从事农业生产(图2)。

2.6高职学生不愿去农村工作的原因在被问到不愿意去农村工作的原因时,46%的学生认为农村条件比城市差,工资待遇低,有时还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在这样的情况下,更多的学生倾向于选择条件较优越、工资待遇高的城市。11%的学生认为是面子问题,他们认为毕业后在农村工作会让自己和家人觉得没有面子,在亲戚朋友面前抬不起头。城市生源的学生认为在城市工作是理所当然的事,而且绝大多数的父母也不会允许自己的子女毕业后去农村工作。来自农村的学生认为考上大学就相当于“跳农门”,好不容易走出农村,毕业之后再回农村会被人笑话,无颜面对自己的家人和朋友。所以,无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的学生,都宁可漂在城市,拿着微薄的工资,也不愿到农村基层工作,除非在农村从事一些比较稳定且体面的工作,比如教师。43%的学生认为在农村不能施展自己的才华,他们认为农村发展潜力有限,机会少,缺乏人才发展提升空间,几乎没有人员培训、进修这方面的工作安排,他们担心一旦到农村工作,就有可能终身套在农村。因为没有培训和进修的机会,自己所掌握的知识只在原有知识水平上“坐吃山空”,可能永无出头之日,更可怕的是还会殃及子孙后代。

2.7 激发高职院校学生走向农村的因素在被问到什么因素能够促使大学生去农村工作时,排列第一的因素是农村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位列第二的是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而能够提供丰厚的薪水居于第三位,考研或考公务员加分是促成学生去农村的第4个原因,排在最后一位的是被授予荣誉称号或精神鼓励。由此可见,无论在城市还是在农村工作,学生最关注的是自己以后的职业发展情况,是否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决定了他们选择什么样的工作,因为发展前景决定了个人提升的空间,体现出学生对自己的职业有明确的规划,同时从提供良好的就业机会也反映了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学生已经能够清楚意识到这一问题,只要能够提供良好的工作机会,无论是城市或农村,他们都愿意去尝试。

3结论与思考

当前高职院校的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不强。为了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农村发展步伐,鼓励有为大学生毕业后去农村工作,增强他们服务“三农”的意识,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

3.1学生方面:要切实转变高职院校学生观念首先,大学生要努力转变就业观念,保持良好的就业心态。当前,高职院校学生承受多重压力,“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是大多数毕业生的共同感慨。现实使很多大学生不得不适当降低收入预期,选择到中小城市或者农村就业。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发展,城乡差别逐渐缩小,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到农村工作充满了机遇与挑战,也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并不是一种丢脸的选择。第二,大学生要以社会需要为基准点,坚持正确的就业原则。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一直是在农村,随着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政策的倾斜,急需要大量的人才投入到农村建设中来,同时各类人才,尤其是农业专业人才也获得了施展才能的平台。所以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应坚持个人意愿和社会需求想结合,避免鼠目寸光,着眼于长远发展。大学生在农村为农民、农业服务的过程中既能贡献自己的知识和力量,体现个人价值,又赢得发展机遇,促进自身成长。第三,大学生要客观地进行自我评价,认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在校学习中,努力提高自身综合能力,面对现实,准确定位,了解当前社会的就业环境、就业政策、劳动力市场的供需情况等,做到兴趣、性格与职位相匹配,制定初步的职业发展规划。

3.2高校方面:完善培养机制,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高等院校应该以先进的办学理念为指导,以学生就业为导向,适当调整学科、专业和课程设置,从注重专业知识教育为主变为以能力素质培养为主,从培养单一专业技术人才向培养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转变,培养学生的实际技能、社会适应能力、社会责任感等综合素质。另外,高校要把学生的就业指导工作做到实处,帮助大学生规划和设计职业生涯,树立为“三农”服务的理念。实现社会的就业均衡,是高校做好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一个方向。从入学开始指导学生自我定位,做好初步的职业匹配和规划,对毕业生着重于当前就业政策、就业方向、择业技能方面的指导。高校要具有敏锐的捕捉社会需求信号的能力,实行校企合作,鼓励学生到农业企业实习,将其视为学生的“校外课堂”和毕业生走向社会之前的“操练场”。

3.3政府方面:进一步完善就业政策2005年7月国家出台了《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给在毕业后去农村基层工作的学生以优惠政策。多项优惠政策激励了很多毕业生去农村工作,但是在他们服务期满后面临更多的就业压力,比如去留问题,这种就业潜在风险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这促使一些大学生对于服务基层计划感到茫然和忧郁。所以,国家需进一步完善政策并落到实处,充分考虑学生的职业需求,比如,在选拔或选调公务员时,一定要注意从有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中选拔,这样使他们不会对未来感到迷茫。其次,国家要提高农村基层就业大学生的工资待遇。从上面的调查也发现,待遇低是阻碍大学生到农村工作的一个重要因素,如果大学生连自己的生活都无法保障,何谈安心工作。目前,在短时期内无法缩小城市和农村在自然条件、经济条件、思想观念和生活环境上的差距,因此只能通过给予到农村基层工作的毕业生更高的待遇来作为补偿,引导和鼓励毕业生到农村地区就业,给予他们工作、生活和学习上的政策优惠,着实为他们的职业发展考虑。

总之,为了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新社会,加快城镇化步伐,实现共同富裕,需要更多的有为青年投身农村,发展农业。所以,进一步增强高职院校学生服务“三农”的意识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1]2013年安徽省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情况分析报告[R/OL].[2015-09-10].http://www.ahgj.gov.cn/109/view/2110.

[2]杨玉春.高职院校社会服务能力的分析与思考[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3(3):36-39.

[3]张振环.找准着力点,在服务中提升价值:农业院校在新农村人才培养中的作用[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7,11(5):6-8.

[4]夏广军,徐红艳.浅谈高等农业院校服务“三农”模式[J].农业科技管理,2005(1):31-32.

中图分类号S-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15)30-351-03

基金项目中华全国供销总社2014年度职业教育专项研究课题(GX1411)。

作者简介王良存(1981- ),女,安徽肥西人,讲师,硕士,从事高职教育研究。

收稿日期2015-09-16

QuestionnaireSurveyonVocationalCollegeStudentsintheThreeRuralIssues

WANGLiang-cun(AnhuiFinance&TradeVocationalCollege,Hefei,Anhui230601)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situation of the students in vocational colleges in Anhui Province, and to explore the reasons why the students do not want to work in rural areas. [Method] Using the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survey, the problem involves the natural information of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students to go to the countryside and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in rural areas. [Result]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Anhui Province is concentrated in computer application technology, e-commerce, marketing, etc., while the agricultural and forestry management and agricultural technology professional layout is less;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students from rural areas accounted for a relatively large; Students’ parents give up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and turn into the city. Most of them refuse to go to work in rural areas, even if they go to rural development, they are more willing to choose decent work; Treatment, face problems, the views of parents, and so are the reasons for higher vocational students not willing to work in rural areas. [Conclusion] To effectively change the concept of vocational students’ employment, improve the comprehensive quality training mechanism, and by the government to further improve the work of rural grassroots employment policies, in order to enhance the vocational students service "three rural" consciousness.

Key wordsCollege students; Three rural issues consciousness; Questionnaire survey

猜你喜欢
问卷调查高职学生三农
数说2021“三农”新变化
商务部:多措并举惠“三农”
2020年“三农”十大新闻
40年,时光轴下的“三农”演进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化途径分析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