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诊断

2015-12-26 06:57会石利华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7期
关键词:尖角握拳胼胝

张 会石利华

(1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MR室,辽宁 营口 115007;2 张家港市乐余人民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21)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MRI诊断

张 会1石利华2

(1 营口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MR室,辽宁 营口 115007;2 张家港市乐余人民医院,江苏 张家港 215621)

目的探讨原发性中枢神经细胞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的MRI表现,提高对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病理证实15例PCNSL的术前临床及MRI表现。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6.3岁。结果单发14例,多发1例,共16个瘤灶,其中顶叶4个,颞叶3个,额叶/胼胝体/小脑各2个,枕叶/基底节/沿脑室浸润各1个。“握拳征”5个,“脐凹征”4个,“尖角征”3个,“蝶翼征”2个,串珠状/结节状各1个;MRI表现平扫16个瘤灶均呈等或略低T1、T2信号,3个瘤灶内见点状或散在点状长T1/T2囊变。增强后病灶均呈明显强化,囊变区不强化。结论PCNSL的MRI表现上有一定的特征性,充分认识其影像表现,有助于提高诊断率。

脑肿瘤;淋巴瘤;磁共振成像

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极为少见,约占全部淋巴瘤的1%,颅内肿瘤的0.3%~1%。其中绝大部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来随着免疫制剂应用及AIDS患者增多,PCNSL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免疫功能正常者亦可发病[1]。而该肿瘤影像表现同颅内常见肿瘤(胶质瘤、转移瘤、脑膜瘤等)存在过多交集,为诊断增加困难。且PCNSL恶性程度高,病程短,手术并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放化疗联合治疗疗效较好[2]。可见提高PCNSL的影像诊断率至关重要。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5例中,男9例,女6例。年龄27~72岁,平均年龄46.3岁。临床表现均以头痛、头昏、恶心呕吐等症状就诊,并发精神症状5例,肢体活动障碍3例,视力障碍1例。所有病例均无器官移植、使用免疫制剂病史,均行颈、胸、腹系统检查未见异常,以排除继发性可能。

1.2 设备及扫描方法:采用GE Signa 1.5T超导磁共振扫描仪行常规平扫及增强扫描。使用8通道头颈联合线圈。平扫行横轴位FSET1WI(TR 1943 ms,TE 19.2 ms)、FSET2WI(TR4200ms,TE 107 ms)、FlairT2WI、矢状位T1WI(TR 2141 ms,TE 20 ms)扫描、DWI(SE/EPI,TR 5000 ms,TE 91.3 ms,b值1000 s/m2)。层厚6 mm,层间距1 mm,视野(FOV)24 cm,矩阵288 mm× 192 mm。对比剂使用钆喷酸葡胺(Gd-DTPA),剂量0.1 mmol/kg体质量,静脉注射后行轴、矢、冠3个方位T1WI抑脂扫描,参数同平扫(冠状位同矢状位)。

从病灶的位置、大小、形态、信号、强化特征及坏死、水肿程度等方面分析。信号以灰质作为参照物;大小考虑形态不规则因此以最大径作为分析指标;水肿程度以瘤体最大径与瘤体及水肿最大径比值作为标准分为三类:轻度≤0.5,中度0.5~1.0,重度>1.0。

2 结 果

2.1 位置、形态、大小:本组收集15例,单发14例,多发1例,共16个瘤灶中。①位置:幕上14个,其中顶叶4个,颞叶3个,额叶/胼胝体各2个,枕叶/基底节/沿脑室浸润各1个。幕下小脑2个;②形态:圆形或椭圆形6,不规则10个;③大小:最大者最大径6.7 cm,最小者直径1.5 cm,平均直径约3.3 cm。

2.2 MRI表现:本组15例,16个瘤灶中T1WI/T2WI等信号11个,T1WI/ T2WI略高信号5个;信号均匀者13个,病灶内见点状或散在点状囊变者3个。10例11个瘤灶行DWI实质部分均呈高或略高信号,囊变区呈低信号。增强,16个瘤灶实质部分均呈中度或明显强化,3例囊变区不强化。强化后表现“握拳征”5个、“脐凹征”4个、“尖角征”3个、“蝶翼状”2个(位于胼胝体)、串珠状1个(沿脑室壁)、结节样1个(多发者中最小灶)。轻度水肿8个,中度水肿6个,重度水肿2个。16个病灶均未见出血表现。见图1~6。

图1 T1WI肿瘤呈稍低信号,较水肿信号低;图2 T2WI示瘤体稍高信号,周围见重度水肿;图3 肿瘤呈“握拳征”明显均匀强化;图4 右颞叶病灶呈明显强化,后方见“脐凹征”(白箭);图5 右枕叶瘤体呈明显强化,前后分别见“尖角征”(白箭)及 “脐凹征”(黑箭);图6 胼胝体部瘤体呈明显均质“蝶翼征”强化

3 讨 论

原发性中枢神经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极为少见,约占全部淋巴瘤的1%,颅内肿瘤的0.3%~1%。其中绝大部分为非霍奇金淋巴瘤,近年来随着免疫制剂应用及AIDS患者增多,PCNSL发病率有逐年上升趋势;免疫功能正常者亦可发病[1]。本组均为免疫功能正常者。大多数为B细胞来源,T细胞来源极少见,本组15例16个瘤灶,仅1例1灶为T细胞来源,其他均B细胞来源,与文献报导一致。男女发病率无差异,本组男女比例2∶1,考虑受样本数有限所局限。发病年龄跨度较大,以40~60岁多见。临床表现以头痛、头昏、恶心等症状首发为主,根据病灶所在位置可出现相应肢体障碍、走路不稳、精神症状等。肿瘤以幕上单发多见,可多发。本组15例16个瘤灶,幕上14个,占87.5%,幕下2个。幕上肿瘤多数位于深部白质、脑室周围、基底节及胼胝体,少数位于脑表面。PCNSL对放化疗敏感,经正规放化疗后瘤灶可明显缩小或消失,但易复发。给予激素治疗,瘤体可短期缩小。

病理上,瘤细胞具有成簇聚集在血管周围、呈“袖套”样生长并向周围组织浸润特点[3]。中枢神经系统缺乏免疫组织及血脑屏障的存在,免疫细胞无法进入到中枢神经系统内,因此中枢神经系统被认为是“免疫豁免区”,多数学者认为,PCNSL肿瘤细胞来源于脑组织血管周围未分化的多潜能间叶细胞[4]。PCNSL肿瘤细胞排列紧密,瘤细胞大小较均一,核浆比很高,细胞间质水分少。

PCNSL的MRI表现上有一定特征,归纳如下:①等或略长T1/T2:与灰质对比PCNSL平扫T1WI多呈等或略低信号、T2WI呈等或略高信号,为本病的特征性表现。本组15例16个瘤灶,瘤灶主体呈等信号11个,略长T1、T2信号5个;②信号较均等:PCNSL信号多数较均等,囊变、坏死少见。本组16个瘤灶,3个瘤灶内见囊变,且较小;③明显强化:增强PCNSL多呈明显强化,多数均质,少数欠均。由于瘤细胞包绕血管生长,血管壁受侵,血脑屏障破坏,对比剂漏出至细胞间隙,故强化明显[5];④特殊的强化形态:“握拳征”、“脐凹征”、“尖角征”、“蝴蝶征”为本病的另一个特征性表现。“脐凹征”为团块状或结节状瘤体强化后边缘出现脐凹样改变。“尖角征”为瘤体强化后于某个层面呈尖角样突出。“蝶翼征”位于胼胝体部瘤体强化后呈蝶翼样表现。当病变以室壁并沿室壁蔓延时可呈串珠样改变。本组16个瘤灶,“握拳征”5个,“脐凹征”4个,“尖角征”3个,“蝶翼征”2个,占87.5%;⑤轻/中水肿:PCNSL多数轻、中度水肿,少数重度水肿。本组16个瘤灶,轻、中度水肿14个,重度水肿仅2个。⑥DWI呈高信号:DWI上呈高信号改变为PCNSL特征性之一,与病理上高核浆比有关,本组10例11个瘤灶行DWI显示实质部分均呈高信号改变。

鉴别诊断:①高级别胶质瘤:恶性度高,好囊变、坏死,各序列信号混杂,强化多呈环形或花环状;②转移瘤:高龄患者,有原发病史,强化多呈环形、结节状,水肿较重;③脑膜瘤:有脑外肿瘤表现,如广基颅板、白质塌陷、脑表面血管内移等,增强可见“脑膜尾征”。

综上所述,依据PCNSL好发于幕上深部白质、脑室周围、胼胝体等及平扫等或略长T1/T2信号、明显强化且强化后清楚可见“握拳征”、“尖角征”、“脐凹征”、“蝶翼征”以及DWI呈高信号特点,联合分析上述特点可以作出正确诊断。

[1]Bataille B,Delwail V,Menet E,et al.Primary intracerebral malignant lymphoma:report of 248 cases[J].Neurosurg,2000,92(2): 261-266.

[2]徐卫,李建勇.34例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恶性淋巴瘤临床分析[J].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6):870-871.

[3]向超,李茂.MRI对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诊断[J].实用放射学杂志,2011,27(5):666-669.

[4]Coulon A,Lafitte F,Hoang K,et al.Radiographic finding in 37 cases of primary CNS lymphoma in immunocompetent patients[J].Eur Radiol,2002,12(2):329-340.

[5]沈伟文,陈爽,高为民,等.颅内淋巴瘤MRI诊断[J].临床放射学杂志,2000,19(10):291-297.

R739.41

B

1671-8194(2015)07-0122-02

猜你喜欢
尖角握拳胼胝
产前超声间接征象在部分型胼胝体发育不全诊断中的价值
走路握拳头脑健
小兔上学
星星没有尖角且会死亡
星星没有尖角且会死亡
星星没有尖角且会死亡
经常握拳 延年益寿
脚底长疙瘩,需要治疗吗?
经常握拳 可以提神
山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