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例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产妇的临床观察

2015-12-26 06:57袁凤玲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7期
关键词:无痛分娩初产妇乙组

袁凤玲

(河南省郑州市圣玛妇产医院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52例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产妇的临床观察

袁凤玲

(河南省郑州市圣玛妇产医院麻醉科,河南 郑州 450000)

目的在产妇分娩当中运用硬膜外神经组织麻醉,探讨与分析其对母婴健康产生的影响以及所达到的无痛效果。方法以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104例分娩初产妇为研究对象,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给予其中52例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无痛分娩(甲组),另52例为自然分娩(乙组),对两组的各个产程、分娩方式以及新生儿状况的影响进行观察与对比。结果在分娩活跃期上(第一、二产程),甲组要快于乙组(P<0.05),两组在第三产程上差异不显著(P>0.05);在产妇剖宫产率上,甲组要显著低于乙组(P<0.05);在对新生儿的影响上,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分娩初产妇来说,运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可以使分娩疼痛和产程活跃期时间得到减轻与缩短,使剖宫产率得到降低,不会影响胎儿,值得推广。

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无痛分娩;临床观察

对于产妇尤其是初产妇来说,分娩当中所经历的疼痛是难以忍受的,严重影响了产妇的健康心理,增加了剖宫产率。在现代医疗技术不断提升的形势下,产妇对分娩的要求越来越高,既要确保母婴健康,又要尽量使分娩痛苦得到减轻。于是临床上开始考虑运用对母婴造成的影响小,能够方便给药,起效速度快,不会影响产妇运动神经以及在分娩当中可以让产妇清醒的理想分娩方式[1]。而本研究对我院收治的52例分娩初产妇运用了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无痛分娩,效果显著,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资料源自我院在2012年9月至2014年2月收治的分娩产妇104例,所有产妇均为初产妇,且没有禁忌证、足月单胎头位以及有着较好的骨盆条件。年龄20~38岁,平均为(27.6±5.2)岁;孕周37~42周,平均为(39.2±2.3)周。依照随机对照的方式将产妇分成甲组和乙组两组,每组52例。对比两组的一般资料(年龄、孕周)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镇痛方式:乙组为自然分娩,不运用任何镇痛措施;甲组给予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无痛分娩。具体如下:在产妇宫口张开3 cm及以上时,帮助其采取实施人工破膜,使患者取左侧卧位在L3~L4抑或L4~L5锥间运用BD联合套管穿刺针实施硬膜外穿刺,在穿刺针到达硬膜外腔之后,将15 μg的舒芬太尼和2.5 mg的罗派卡因注入,退出穿刺针针头并置入硬膜外导管,固定妥当后,把0.2~0.33 μg/mL的舒芬太尼、0.1%~0.2%罗派卡因加0.9%NS共计100 mL连续微泵持续硬膜外输注,锁定时间为15 min,持续背景输注上述药物5 mL/h,PAC1mL,4 h最大允许量限于80 mL,T10为麻醉平面的控制度,在减弱了镇痛作用时通过微泵自控持续给药(硬膜外腔),在开全宫口时停止给药[2]。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产妇的各产程(第一、第二、第三产程)以及胎儿窘迫、产后出血和新生儿窒息率进行观察,并记录分娩镇痛对分娩方式多造成的影响。

1.4 统计学方式:以上数据的统计学处理均通过SPSS16.0软件进行,以±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t来进行检验;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甲组和乙组对产程各期影响对比:在分娩活跃期上(第一、二产程),甲组要快于乙组(P<0.05),而两组在第三产程上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见表1。

2.2 两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在产妇剖宫产率上,甲组要显著低于乙组,两组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1 甲组和乙组对产程各期影响对比(min)

表2 两组对分娩方式的影响[n(%)]

2.3 两组胎儿窘迫、产后出血率和新生儿窒息对比:通过严密产程观察,在新生儿窒息和胎儿窘迫发生率上,甲组比乙组略有下降,在产后出血率上,甲组比乙组略有上升,但两组差异不显著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临床上所要达到的理想分娩镇痛特征主要有以下几点:不会影响母婴;给药容易、起效快以及作用安全,可对整个产程镇痛需求相满足;不会出现运动神经阻滞,且对宫缩以及产妇运动构不成任何影响;在分娩当中产妇保持清醒;为了与手术要求相满足,可增加适当麻醉药[3]。目前临床上所普遍使用的分娩镇痛方式为麻醉药配合硬膜外阻滞麻醉方式。本研究在硬膜外阻滞麻醉的基础上,运用0.1%~0.2%罗派卡因+0.2~0.33μg/mL舒芬太尼,起到了非常好的镇痛效果,前者可对痛觉神经纤维进行抑制,特别是处于低浓度时,能够阻滞分离感觉与运动神经;后者能够有效结合脊髓中的阿片受体,对痛觉的传入进行阻碍。两种药物联用,能够使药物使用量得到减少,使药物对母婴产生的不良影响得到降低[4]。由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运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进行无痛分娩的甲组在分娩活跃期上要快于自然分娩的乙组,同时在产妇剖宫产率上,甲组要显著低于乙组,以上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对胎儿影响的影响上,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

综上所述,对于分娩初产妇来说,运用硬膜外神经阻滞麻醉可以使分娩疼痛和产程活跃期时间得到减轻与缩短,使剖宫产率得到降低,不会影响胎儿,值得推广。

[1]钟景梅.硬膜外阻滞麻醉无痛分娩的临床护理体会[J].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8):329-330.

[2]尚获.158例无痛分娩效果评价[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8):156-156.

[3]钱锦秀.蛛网膜下腔及硬膜外联合麻醉法用于无痛分娩60例效果观察[J].医学信息,2010,23(2):6-8.

[4]张玉秋,刘玉秋,王野,等.全产程硬膜外分娩镇痛对母婴的影响[J].现代妇产科进展,2010,19(9):716-717.

R614

B

1671-8194(2015)07-0204-02

猜你喜欢
无痛分娩初产妇乙组
无痛分娩技术在产科临床应用研究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分析人性化护理在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效果
观察无痛分娩产妇使用全程优质护理的效果
一题多解求总量
宫腔填塞水囊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观察
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的治疗方式及效果评估
沈志洪:着眼“无痛分娩”,推进妇幼健康学科群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