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蜜调大黄胶囊粉神阙穴敷贴治胃肠积热型便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2015-12-26 06:57王珊苹皮桂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7期
关键词:泻下神阙穴胃肠

王珊苹 皮桂芳 林 奕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湖南 长沙 410007)

蜂蜜调大黄胶囊粉神阙穴敷贴治胃肠积热型便秘的疗效观察与护理

王珊苹 皮桂芳 林 奕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湖南 长沙 410007)

目的观察蜂蜜调大黄胶囊粉神阙穴敷贴治胃肠积热型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将76例患者分为治疗组(38例)和对照组(38例),治疗组使用蜂蜜调大黄胶囊粉神阙穴敷贴,对照组服用乳果糖。结果治疗结束1周后,便秘改善程度评分对比:治疗组治疗排便费力、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大便次数、腹胀较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大便性状无显著性差异P=0.203>P=0.05。治疗疗效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疗效比P=0.032<0.0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 蜂蜜调大黄胶囊粉神阙穴敷贴治胃肠积热型便秘有较好疗效,应用方便,安全有效。

大黄胶囊粉;神阙穴;敷贴;胃肠积热型便秘

便秘是指大肠传导功能失常,导致大便秘结,排便周期延长;或周期不长,但粪质干结,排便艰难;或粪质不硬,虽有便意,但排出不畅的病证[1]。便秘是临床上的常见症状,常常伴有腹胀、腹痛、头晕头胀、食欲不振、夜寐不安、心烦易怒等症。便秘使肠道内有毒物质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而且长期便秘可诱发痔疮、肛裂、直肠癌等,还可能因为用力排便至血压升高,诱发中风等,越来越引起患者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中医在治疗便秘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吴师机云:“外治之理,亦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亦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尤其是中医外治法不但无不良反应,而且对于虚弱患者、不耐受攻下者及服药困难者有着明显优势。我科自2012年10月至2014年10月运用蜂蜜调大黄胶囊粉穴敷贴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76例,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76例均为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科门诊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男20例,女18例;年龄18~50岁,平均35岁;病程6个月~5年。对照组38例,男19例,女19例;年龄20~52岁,平均33岁;病程6个月~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所有病例均参照《功能性胃肠疾病(FGIDS)-RomeⅢ)国际标准》[2]及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分会胃肠动力学组和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中国慢性便秘的诊治指南》[3]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便秘症候之肠胃积热证[4],主证:大便干结如粟,排便困难;次证:①口臭口干;②小便短赤;③腹部胀满或痛;④便时肛门疼痛;⑤舌红、苔黄燥;⑥脉滑数。具备主证1项次证2项即可确诊。排除如下患者:①病程<6个月;②年龄<18岁或>60岁;③肠道器质性疾病如结肠息肉、占位等;④妊娠期及哺乳期妇女;⑤腹部手术史。

1.3 方法

1.3.1 治疗组采用蜂蜜调大黄胶囊粉神阙穴敷贴。大黄胶囊(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自制药,批准文号:湘药制字Z20070264)3粒,0.4克/粒,将囊内生大黄粉倒出与一汤匙蜂蜜搅拌调匀;贴药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乙醇棉球擦净,用贴敷穴位的特制敷料将调好的药膏固定在神阙穴上,每天贴4~5 h,每天更换1次,2周为1个疗程。护理:①随时调配随时敷用,以防蒸发。②为便于清洁皮肤,防止药膏过多残留脐眼内,可用单层纱布将药隔开。③对胶布过敏者,改用绷带固定贴敷药物。④久病体弱消瘦以及有严重心脏病、肝脏病等的患者,用药量不宜过大,贴敷时间不宜过久,并在贴敷期间注意病情变化和有无不良反应。⑤对于残留在皮肤的药膏,不可用肥皂等有刺激性物品擦洗。如需换药,可用消毒干棉球蘸温水或石蜡油轻轻揩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

1.3.2 对照组口服乳果糖口服液,10 mL,1天3次,2周为1个疗程。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均停用其他与本病治疗无关的中西药物,并配合一般护理:①每天晨起空腹饮温开水800 mL,分2~3次饮尽;每天饮水不少于3000 mL。 ②平时多活动,避免久坐久卧,早晚饭后行走30~60 min;保持站位顺时针按摩腹部10~20次;平卧或坐位时进行收缩肛门运动,以锻炼提肛肌的收缩力。③饮食调理如多进食粗纤维食物,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及烟酒。④保持心情舒畅,避免烦躁恼怒。

1.3.3 疗效评价标准:根据2005年中华医学会外科分会肛肠外科学组编制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标准[5],观察:①排便困难;②粪便性状;③排便时间;④下坠、不尽、胀感;⑤排便频度;⑥腹胀。每个问题评分根据不同程度分别记0~3分,六个问题得分相加便为便秘症状总分。计算方法为积分法n=(治疗前总积分-治疗后总积分)/治疗前总积分×100%。临床痊愈:便秘症状消失,大便正常,积分较治疗前降低≥90%。显效:便秘症状明显改善,积分较治疗前降低≥70%。有效:便秘症状好转,积分较治疗前降低≥30%。无效:便秘症状无改善,积分无降低。

1.3.4 统计学方法: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完全随机设计两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采用秩和检验,采用SPSS19.0软件处理分析后得出结果。

2 结 果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便秘症状积分比较

治疗组治疗排便费力、排便时间、排便不尽感、大便次数、腹胀较对照组统计学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优于对照组。但两组间大便性状无显著性差异P=0.203>P=0.05。见表1。

表2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疗效比P=0.032<0.05,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 论

3.1 贴敷疗法是祖国医学中的独特疗法之一,李时珍《本草纲目》中就记载了不少穴位敷药疗法,因其适应治疗范围广泛且具有内服或其他治疗方法所达不到的效果和特点,深受医患欢迎。随着目前国际上提倡的“自然疗法”和逐渐兴起的中医热,运用天然药物和传统疗法治疗疾病越来越受到人们的认可;而且此种方法,历经千年而不衰,证明了其强大的生存能力和可靠的疗效。贴敷疗法通过药物直接作用于患处,并通过透皮吸收,使局部药物浓度明显高于其他部位,作用较为直接,直达病所,直接发挥药效,作用较强。

3.2 神阙穴又称脐中,为任脉腧穴,冲、任、督“一源而三歧”,皆交汇于脐,此为先天之结蒂,后天之气舍,故素有“脐通百脉”之说。现代医学研究表明,脐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之处,其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功能最弱,药物易穿透扩散,且脐下无脂肪组织,故渗透力强[6]。脐血管丰富,脐下不但有丰富的静脉网,腹下动脉分支也通过脐部,所以药物可在脐部扩散到静脉或腹下动脉分支,而进入体循环;且药物吸收后,未经过肝肠循环,从而保证药物的有效成分未被肝脏破坏分解;本穴位置亦与大肠的位置、体表投影相邻近,故使用大黄敷脐可直接促进肠道蠕动,达到疏通经络、调达脏腑、泄热通便之效。

3.3 便秘症候之胃肠积热型便秘乃因素体阳盛、或饮酒过多,或过食辛辣厚味导致肠胃积热,耗伤津液,以致肠道干涩燥结,形成热结。如《景岳全书·杂证谟·秘结》曰:“阳结证,必因邪火有余,以致津液干燥。”大黄性寒,味苦,具有泻下攻积,清热泻火等功效;临床上主治实热便秘,积滞腹痛等病症[7]。大黄的泻下作用,早在《神农本草经》就有记载:“药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其泻下作用的机制包括如下环节[8]:大黄致泻的主要成分为结合型蒽苷,吸收后大部分直达大肠,在大肠被细菌水解生成苷元,苷元刺激肠黏膜,促进肠蠕动而发挥致泻作用。闫美娟[9]通过实验分析和比较得出生大黄、酒大黄、熟大黄、大黄炭均有泻下作用,但生大黄泻下效力最强。调以蜂蜜,清凉并可加强药效,助达病所;且大黄调蜂蜜使其具有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效。

大黄敷脐治疗胃肠积热型便秘,使药物不需经口服,从脐吸收入里,调理肠胃,通腹导泻,既能够改善胃肠蠕动功能,增加胃肠动力,又可避免因内服而受肝脏及各种消化酶对药物有效成分的破坏,从而使药物更好地发挥治疗作用;既消除了因内服泻药对胃肠道的不良刺激,又避免了长期服用泻药损津耗气。敷贴疗法使用方便,操作简易,患者容易接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我们深信,像贴敷疗法等我国中药外治法这些传统的医学宝贵财富,会为人类的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并显示出无限广阔和美好的前景。

[1]田德禄.中医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226.

[2]Drssman DA.The 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s and the Rome Ⅲ process[J].Gastroenterology,2006,130(5):1377-1390.

[3]中华消化学会胃肠动力学组.中国慢性便秘诊治指南[J].中国全科医学,2007,8(2):119-121.

[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2:11.

[5]外科学分会结直肠肛门外科学组.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J].中华胃肠外科杂志,2005,8(4):355.

[6]吴小燕,戴世银.中药敷贴神阙穴配合辨证推拿护理治疗小儿腹泻[J].现代护理报,2008,23(2):7.

[7]彭成.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141.

[8]候家玉.中药药理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2:70

[9]闫美娟,隋峰.大黄各炮制品泻下作用的比较研究[J].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2010,16(13):170-171.

R473.5

B

1671-8194(2015)07-0227-02

猜你喜欢
泻下神阙穴胃肠
中药穴位贴敷神阙穴防治阿奇霉素致小儿消化道不良反应效果观察
完全胃肠外营养治疗胃肠外科患者临床效果
胃肠超声造影对胃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研究
艾灸神阙穴防治宫缩乏力所致产后出血的研究进展
太阳
浅析“神阙穴”禁刺说*
护理干预对剖宫产术前行胃肠减压的影响
太阳
胃肠病糊上就好
神安镇静膏外敷神阙穴在36例儿童骨科术前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