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岁儿童的健康管理及护理

2015-12-26 06:57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7期
关键词:管理工作社区儿童

杨 柳

(东莞市沙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免科,广东 东莞 523981)

0~6岁儿童的健康管理及护理

杨 柳

(东莞市沙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计免科,广东 东莞 523981)

目的探讨0~6岁儿童健康管理措施和效果。方法本次研究分别对2011年、2012年、2013年本院辖区内的8596、9234、12356例0~6岁儿童健康管理措施实施效果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健康管理措施应用后,0~6岁儿童超重、营养不良、消瘦、生长迟缓和低体质量等问题发生率均有所降低,且各年间儿童健康问题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本研究结果证实,规范化0~6岁儿童健康管理措施的应用,有助于儿童整体健康水平的提高,避免发生营养过剩或营养不良所诱发的各类疾病。

儿童;健康管理;社区管理

儿童健康管理是围绕着孩子的健康进行管理,包括医学科技的体质检测评估、营养处方、运动处方、心理评估及健康心理处方、健康档案管理等,从而降低孩子的身体疾病、心理疾病(如忧郁症等)的风险,为孩子做出对健康成长最有利的方案。0~6岁是儿童生长发育过程的关键阶段,会直接决定着儿童性格、智力和体力的最终发展水平,其所产生的影响会持续一生。随着近年来我国人民健康意识的逐步形成和发展,0~6岁儿童健康管理的重要意义逐渐受到了人民的关注,并成为我国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的重要内容[1]。本研究就对0~6岁儿童健康管理措施和应用效果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本次研究分别选择2011年、2012年、2013年本院辖区内的8596、9234、12356例0~6岁儿童为观察对象,为其建立健康档案,分别于健康管理措施应用前后对其体质量、身高等资料进行测量。

1.2 评价标准:本研究以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制定的儿童生长标准对0~6岁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进行评价,并对儿童超重、营养不良、消瘦、生长迟缓和低体质量等情况进行判断[2]。本次研究使用Z评分法对健康管理措施实施效果进行评价,Z评分=(观察指标-参考标准中位数)/参考标准标准差。消瘦标准为WHZ低于2个标准差参考标准,生长迟缓标准为HAZ低于2个标准差参考标准,低体质量标准为WAZ低于2个标准差参考标准。超重标准为WHO的3个规定指标中,两个以上大于标准差,营养不良标准为WHO的3个规定指标中,一个以上低于2个标准差[3]。

1.3 健康护理措施:以下是我社区服务中心根据2011年4月25日在《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0~6岁的服务规范内容:

1.3.1 新生儿家庭访视:新生儿出院后1周内,医务人员到新生儿家中进行,同时进行产后访视。了解出生时情况、预防接种情况,在开展新生儿疾病筛查的地区了解新生儿疾病筛查情况等。观察家居环境,重点询问和观察喂养、睡眠、大小便、黄疸、脐部情况、口腔发育等。为新生儿测量体温、记录出生时体质量、身长,进行体格检查,同时建立<0~6岁儿童保健手册》。

1.3.2 婴幼儿健康管理:时间分别在1、3、6、8、12、18、24、30、36个月龄时,共9次。有条件的地区,建议结合儿童预防接种时间增加随访次数。服务内容包括询问婴幼儿喂养、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做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进行母乳喂养、辅食添加、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

1.3.3 学龄前儿童健康管理:为4~6岁儿童每年提供一次健康管理服务。①时间因人而异表上有约定时间每年1次。②地点散居儿童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集体儿童可在托幼机构进行。③内容询问上次随访到本次随访之间的膳食、患病等情况进行体格检查生长发育和心理行为发育评估血常规检测和视力筛查指导合理膳食、心理行为发育、意外伤害预防、口腔保健、中医保健、常见疾病防治等预防接种体检结束无禁忌证后接受疫苗接种

1.3.4 健康问题处理:对健康管理中发现的有营养不良、贫血、单纯性肥胖等情况的儿童应当分昔其原因给出指导或转诊的建议。对口腔发育异常唇腭裂、高鄂弓、诞生牙、龋齿、视力低常或听力异常儿童应及时转诊。

1.4 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17.0软件对本次医学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使用()表示计量资料,使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对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使用χ2检验方法对计数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若P<0.05,则表示数据之间差异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超重和营养不良:0~6岁儿童健康管理措施应用后,儿童超重患病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均有所降低,且各年间儿童超重患病和营养不良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1。

表1 0~6岁儿童超重患病和营养不良状况分析 [n/%]

2.2 消瘦、生长迟缓和低体质量:0~6岁儿童健康管理措施应用后,儿童消瘦、生长迟缓和低体质量发生率均有所降低,且各年间儿童消瘦、生长迟缓和低体质量发生率对比,具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见表2。

表2 消瘦、生长迟缓和低体质量情况分析[n/%]

3 讨 论

本研究结果表明,在0~6岁儿童健康管理过程中,采取有效的健康干预措施后,0~6岁儿童整体健康水平实现了明显提高,并逐渐成为了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核心。在儿童健康管理过程中逐步改善流程、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并适当创新,有助于0~6岁儿童家长健康管理水平的逐步提高,为儿童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4]。

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过程中存在下述问题:一是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现阶段,我国社区健康管理机构同时存在多套儿童健康管理系统,但各个系统之间无法实现信息共享和兼容,系统硬件设施较为落后,存在信息系统繁杂、网速慢、电脑配备不够等问题,因而大大降低了系统工作效率。二是0~6岁儿童健康管理单位整体环境较差,工作设备配置不足,无法吸引儿童的注意力。三是儿童健康管理中心工作人员工作积极性较差,员工数量较少,流动性大,且多为临时聘用人员,整体质量参差不齐,因而制约了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进一步发展。四是0~6岁儿童健康管理涉及范围较广,但深度较差,社区医疗中心尽管能够为0~6岁儿童提供丰富的健康服务,但无法满足亲子活动、早教。智力测试等高端需要。

建议从下述几个方面出发加以改进:第一,建立和完善儿童健康管理信息系统,为0~6岁儿童设立健康档案,将其与计划免疫卡合为一体,在儿童出生后由医院统一设置和管理,新生儿出院后将其统一交由社区健康医疗中心进行统一保管。第二,加大社区儿童健康管理人力资源投入。在0~6岁儿童健康管理过程中,人才问题是其最为核心的关键问题,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高低会直接决定儿童健康管理工作开展的质量,因此,社区医疗单位应通过待遇水平提高等方式,吸引更多的人才投入到儿童健康管理工作中,从而为0~6岁儿童健康管理提供可靠的人才基础。第三,增加儿童健康管理资金投入,增加儿童健康管理设备,扩大业务范围,改善医疗中心的条件和环境。第四,政府部门应深化对于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认识,将其视为国家安全问题的关键环节,并引起社会各界的支持与关注,加大0~6岁儿童健康管理工作的宣传和教育。第五,应将0~6岁儿童健康体检和健康管理工作纳入社会医疗保险范围。随着近年来我国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发展完善,医疗保险制度的覆盖范围在逐步扩大,然而,0~6岁儿童仍然被排除在社会医疗保险覆盖范围以外,尤其是儿童大病门诊和住院医疗。若将0~6岁儿童纳入免费体检和医疗保险报销范围之内,则将有助于0~6岁儿童健康水平的整体提高,使其得到更多的医疗保护。

[1]李慧霞,巫云辉,麦艳冰,等.社区0-36个月儿童健康管理适宜技术的应用与探索[J].社区卫生工作平台,2011(10):3297-3299.

[2]金玉莲.儿童专科医院在儿童健康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10,30(5):383-384.

[3]梁勤儒,韩玲,贺素磊,等.正视综合医院儿科困境组建更多儿童医院[J].中国医院管理,2009,29(5):3-4.

[4]朱红雨,陈香礼.2000年~2005年28707例住院儿童疾病谱分析[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07,15(5):549-551.

R473.72

B

1671-8194(2015)07-0247-02

猜你喜欢
管理工作社区儿童
青脆李、脆红李周年管理工作历
建筑施工管理工作探讨
社区大作战
做好初中班级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影像社区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对干休所管理工作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