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化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分析

2015-12-26 06:57孙贵杰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7期
关键词:检验科生化标本

孙贵杰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中心血站,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生化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的分析

孙贵杰

(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中心血站,内蒙古 通辽 028000)

目的回顾性分析导致检验前生化标本出现质量问题的因素。方法选择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检验科的生化标本共2500例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不相符或者结果异常的样本数和其结果异常的原因。结果在2500例生化标本中有109例标本出现与临床症状不符或者是标本不及格,不及格率为4.36%。其中有30.28%是由于标本量少,有19.27%的标本是由于放置时间过长;而17.43%的标本是由于标本溶血以及餐后抽血所导致的。结论生化标本检查前的质量控制是影响影响生化标本检测结果正确性的重要环节。其中涉及到患者,护理工作人员对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运送时间,标本的处理等。做好每个环节的质控,提高生化标本的检测水平,为患者提供可靠的临床检查数据。

生化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

生化标本的准确性除了受到检测方法的限制外,在整个送检的过程中均有很多因素影响其准确性[1]。对于生化标本的质检控制应该要包含整个检验环节,其中检验前的生化标本是重要的环节。生化标本分析前的一般程序包括检验申请,患者样本采集准备,样本采集,样本的运输以及实验室内的传输等。这一环节涉及很多参与人群,医师,患者,护士和护工,检验员等,因此该环节对于生化标本产生的影响最为突出。为了提高生化标本的检查准确率,生化标本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尤为关键[2]。本文主要是回顾性分析检验科的收集的生化标本,分析导致其发生质量变化的常见原因,为提高生化标本的质量以及检验的准确性,提供一定的临床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从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检验科的生化标本共2500例作为回顾性分析对象。

1.2 研究方法:分析在2500例生化标本中,与患者的临床症状不相符或者结果异常的样本数。分析导致其结果异常的原因。

1.3 统计学方法:本文的研究数据是采用SPSS16.0的统计学分析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数数据是采用卡方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在2500例生化标本中有109例标本出现于临床症状不符或者是标本不及格,不及格率为4.36%。其中有30.28%患者是由于标本量少,有19.27%的标本是由于放置时间过长;而17.43%的标本是由于标本溶血以及餐后抽血所导致的。见表1。

表1 生化标本分析前因素不及格标本统计

3 讨 论

生化标本的质量控制分析,包括检验之前的质量控制,以及检验过程中和检验之后的质量控制[3]。全面的质量管理是保证生化标本准确性的重要环节。由于检验前涉及多个环节和多个部门,因此检验前样本变质的概率较高。检验前的质量控制是为了能够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时为临床疾病诊断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4]。在生化标本送检前有多个环节以及多方面因素会导致不合格样本的产生。

检验之前患者的自身因素是其中的一个基础环节。患者的情绪或者状态均会影响体内各种检验值的改变,特别是对于血液样本。如患者在平静状态下以及激动状态下其血红蛋白以及白细胞等指标会出现增高,而剧烈运动后或者休息不当则会影响如丙氨酸转氨酶,乳酸脱氢酶等指标的波动[5]。另外患者在标本采集前的饮食或者服用的药物等,也会对采集的血液样本造成影响。根据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餐后抽血从而导致患者的样本不及格的比率占有17.43%。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样本采集时,需要主要患者的状态和情绪。需要告知或者叮嘱患者尽量避免在餐后进行抽血。同时要观察患者在样本采集时的状态,若患者处于比较兴奋的状态,如惊恐,烦躁,不安等。护理工作人员应要配合家属,先安抚患者的情绪,待其稳定后再进行样本采集。

标本采集时间的把握也是至关重要的。不同的检查目的,生化标本的采集时间有不同要求。例如对于患者疑似病毒性感染,进行病毒性感染抗体检查时,需要在患者疾病的急性期以及疾病的恢复期分别进行2次的血清检查,才能获得准确的生化检测结果[6]。而对于疑似心梗的患者则需要在患者发病的4~6 h进行标本的采集。另外,采集的样本需要尽量选取有代表性的标本。例如对于尿液标本,中段尿液是最佳的样本采集部位。而痰液标本则需要选取深部痰液,避免采集的痰液标本中有唾液的残留。而对于骨髓或者采集脑脊液的标本,则需要避免采集的标本中有血液渗入。若标本采集过程不是采集具有代表性的标本,则有可能会引起临床试验结果的漏诊或者误诊,严重损害患者的利益,耽误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在采集全血样本时需要加入抗凝剂,而对于加入抗凝剂的量则是有严格的要求。抗凝剂加入的剂量应该与采集全血的量成一定比例,因此护理工作人员在进行样本采集过程中需要严格按照抗凝剂的试剂盒中的说明书进行加入[7]。另外,血液样本中还会出现标本溶血等情况,若标本发生溶血会严重影响血液标本的检查结果。因此在血液样本采集时需要注意选择合适的血管,尽量选择较为明显,粗大的血管。成人患者一般是建议选择肘正中的静脉,而儿童由于血液相对较小,则会选择颈动脉。另外,护理工作人员还需要提高自身的穿刺技术,不正确的穿刺技术是导致血液样本出现溶血的重要原因[8]。

检验科室对于生化标本的验收。生化标本的流程一般是标本采集后,由专人送到检验科,由检验科的专业工作人员进行验收,检查标本唯一性标志是否有,核对申请单检查项目以及标本是否符合。简单观察标本的外形以及性状等是否出现异常。检查标本采集时间和接受时间之间是否过长,影响生化标本的质量。检查收集标本的容器是否有出现破损等,污染或者影响标本的质量[9]。

检验科收到标本后应该及时进行处理,根据本文的调查结果显示,约有19%的标本是由于放置时间过长而导致样本变质,影响测定结果。若生化标本不能及时处理,一定要将标本放置在合适的存放环境中。并且在标本最长放置时间内完成标本的检测,避免由于放置时间过长而导致的标本变质[10]。

综上,生化标本检查前的质量控制是影响生化标本检测结果正确性的重要环节。标本在检验前会涉及到多个环节,如患者,护理工作人员对标本的采集,标本的运送时间,标本的处理等。做好每个环节的质控,避免由于人为可控制的因素影响生化标本的质量,影响标本结果的正确性。做好检验前生化标本的质控工作,对于提高生化标本的检测水平,为患者提供可靠的临床检查数据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1]王英娟.浅谈生化检验质量管理体会[J].基层医学论坛,2012, 16(26):3480-3481.

[2]王云雅,刘定静,王喜青,等.生化标本检验前质量控制[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11,18(1):63-64.

[3]孟晓辉,黄睿.生化标本检验之前的质量控制的重要性[J].医药前沿,2012,(21):159-160.

[4]邹朝平.血标本生化检验分析前质量控制浅析[J].医药前沿,2013, 3(12):145-146.

[5]易华.生化检验结果异常的原因分析[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3, 12(9):113-114.

[6]崔树明.临床生化检验前标本不合格的原因及控制对策[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3,26(7):931-932.

[7]胡亚红.血液标本检验前的质量管理[J].中国乡村医药,2011,18(2): 56-57.

[8]孙云霞.临床检验不合格血液标本的分析与对策[J].医学信息(内·外科版),2009,28(12):1145-1146.

[9]陈秀兰,邱方成.血液标本采集和运送对分析前质量控制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11,8(7):850-852.

[10]王艳军,张小丽,王贝晗,等.血液标本放置时间长短对17项生化检验结果的影响[J].武警医学,2011,12:1034-1036.

R446.1

B

1671-8194(2015)07-0141-02

猜你喜欢
检验科生化标本
不明原因肝损害的32例肝组织活检标本的29种微量元素测定
巩义丁香花园唐墓出土器物介绍
COVID-19大便标本采集器的设计及应用
侨商徐红岩:生化科技做“抓手”奋力抗疫
浅析检验科常规生化检验的室内质量控制
从废纸篓里生化出的一节美术课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力量训练的生化评定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量控制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医院检验科生化质控管理工作的现状与改进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