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2015-12-26 06:57杨旋芳
中国医药指南 2015年7期
关键词:左心健康状况急性

杨旋芳

(梅州市中医医院内一科,广东 梅州 514011)

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理护理效果观察

杨旋芳

(梅州市中医医院内一科,广东 梅州 514011)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在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6例,并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进行相应治疗的同时均行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并分别对两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6个分量均显著改善,差别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很满意的比率和总满意度均明显提升,分别高达60.42%和87.50%,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老年急性左心衰竭;心理护理;护理满意度

急性心力衰竭是心内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左心衰竭则属于心力衰竭的一种类型,而伴随着老龄化社会趋势的进一步加强,其老年人发生急性左心衰竭的人数也不断增多[1]。由于老年人受到自身体质条件和外界多种因素的影响,易产生极大的心理压力和沉重的心理负担,心理健康状况相对较差,进而严重影响患者的临床治疗[2]。因此,笔者为积极探讨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在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的临床应用价值,从辅助治疗的层面大幅度提高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临床治疗水平,使其现有的临床诊疗技术得以进一步的改善和提升。本研究特对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了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其疗效确切、效果显著,现将临床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96例,其中男50例,女46例,年龄为60~85岁,平均年龄为(72.42±8.93)岁。入选患者均与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临床诊断标准明确诊断,同时通过相关项目的入院体检和详细的病史调查而严格排除全身系统性疾病和恶性肿瘤患者,并将入选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8例和对照组48例。两组入选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别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研究方法:两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进行相应治疗的同时均行常规基础护理干预,而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系统性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具体干预措施包括:①构建和谐护患关系:医护人员应对入院后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具体病情予以了解和掌握,同时也应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实际心理状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并根据患者的实际状况及时采取相关诊疗措施,使患者在心理上产生对医护人员的信任感和安全感,增强患者的求生意识和治疗意识,进一步坚定患者战胜病魔的决心和勇气。对于患者及其家属对急性左心衰竭疾病本身的相关疑惑应予以耐心细致的解答,并结合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的分析,使患者充分意识到医护人员所采取的治疗方案的可行性和重要性,从而与患者及其家属之间建立一种和谐互信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及其家属都能更好的配合临床治疗。②定期开展健康教育: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由于受到年龄因素的影响,其机体本身大都具有多种躯体性疾病,再加之急性心肌梗死的突如其来更给老年患者加重了心理负担,紧张、焦虑、抑郁等一系列负性情绪相继出现,严重干扰了临床治疗方案的顺利进行。医护人员应根据老年患者的实际状况定期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开展系统性的健康教育,并通过对急性左心衰竭疾病相关知识和用治疗原则以及预防措施的介绍和讲解,不断提高老年患者对自身疾病的认知程度,增强患者配合治疗的积极性和有效性,从而积极促进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提高治疗效果。③完善家庭和社会支持:进一步加强患者家属、患者朋友与患者之间的积极沟通和有效交流,使患者充分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社会的关怀,并使其意识到自身存在的社会价值,有效调动患者全面配合治疗早日回归社会的积极性,尽可能减少老年患者的孤独寂寞感,重塑患者治疗的信心,以更加饱满的身心状态完成治疗。

1.3 评价指标:分别对两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护理满意度进行比较和分析。采用心理健康测试量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评定,症状自评量表——SCL90主要由由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等相关因子组成。采用自行设计的“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对护理满意度进行评定,评定标准:90分以上为很满意,75~90分为满意,60~74分为基本满意,60分以下为不满意。总满意度为很满意和满意之和。

1.4 统计学处理:本次临床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1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并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6个分量均显著改善,并且两组间比较差别均具有明显的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1。

2.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对护理服务很满意的比率和总满意度均明显提升,分别高达60.42%和87.50%,并且差别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见表2。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分情况的比较()

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症状自评量表-SCL90各因子分情况的比较()

注:与对照组患者相比 *表示P < 0.05

项目 例数(n) 观察组 对照组躯体化 48 2.40±0.42* 4.36±0.37强迫症状 48 1.76±0.30 1.82±0.29人际关系 48 2.34±0.51* 2.80±0.54抑郁 48 2.82±0.45* 4.55±0.68焦虑 48 2.60±0.32* 4.21±0.52敌对 48 1.98±0.47 2.03±0.49恐怖 48 2.11±0.40* 3.47±0.56偏执 48 1.85±0.63* 2.79±0.67精神病性 48 2.09±0.54 2.10±0.52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护理满意度的比较(n,%)

3 讨 论

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往往是指由于急性心脏病变所引起的心排血量显著、急骤降低导致的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淤血综合征。而急性左心衰竭时所产生的的缺氧和高度呼吸困难则是导致患者死亡的致命性因素,必须予以尽快使之缓解,待急性症状得以有效缓解后,再根据诱因及基本病因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3]。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出具有常规症状表现外,还会受到一系列负性情绪的影响。因此,及时改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对于保障患者临床治疗的顺利进行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心理护理是临床护理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其他措施无法替代的作用[4]。其往往是指医护人员在与患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中, 通过亲切的言语、微笑的表情、和蔼的态度和行为去面对和影响患者,提高患者的感知认识,进而改变其心理健康状况和行为的干预措施。心理护理能够积极辅助患者的临床治疗,并通过对患者不良情绪和相关心理问题的逐一解决从而达到理想的救治效果[5]。在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进行护理的过程中,应通过系统性的心理护理来解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和濒危感, 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状况和负性情绪反应。

本研究特选取在我院进行治疗的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应用了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方案,临床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系统性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患者在躯体化、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偏执等6个分量均显著改善;与此同时,患者对护理服务很满意的比率和总满意度均明显提升。综上所述,全面的心理护理干预措施对于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心理健康状况的改善和护理满意度的提升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1]汪勇,张蔚,王安平.医学心理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2001: 284.

[2]郑晓风.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对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1,18(7):1378-1379.

[3]何晓燕.78例老年急性心衰患者心理护理的临床实践探讨[J].时珍国医国药,2009,20(6):1487-1488.

[4]任爱红,魏金玲,何卫红,等.CCU 急性左心衰 58例心理护理效果观察[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13):106-107.

[5]蒋云,闫铃雅.对老年心衰病人实施早期心理护理体会[J].西南军医,2010,12(5):988.

R473.5

B

1671-8194(2015)07-0273-02

猜你喜欢
左心健康状况急性
急性左心衰竭患者急诊抢救的护理干预措施
昆明市大学生口腔健康状况调查
经桡动脉介入治疗慢性左心衰竭冠心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HBV相关性慢加急性肝衰竭HBV DNA转阴率的Meta分析
左心衰竭如何用药治疗
糖代谢异常不同阶段对左心结构及功能的影响
急性胰腺炎致精神失常1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55例
妊娠合并急性胰腺炎30例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中小学生身体健康状况下降”问题杂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