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变化

2015-12-26 07:38
学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

新课程改革后初中数学教学方法的变化

魏俊娥 (河北省石家庄市栾城区楼底中学 051430)

新课程标准实施后,教师的教学手段和方式发生了不同的变化,其中部分教师对新课程改革的实质不甚明了,在教学中出现了一些问题:有的教师未能真正理解新课程改革,在教学过程中为了实施新课程标准而盲目跟风;有的教师为了倡达成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而不顾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夸大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现象。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必须提高警惕,适应新课程改革后的变化,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以确保学生在新课改的要求下全面健康成长。

新课程改革 初中数学 认知误区 教学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教师纷纷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并不是一无是处,之所以传统的教学方法存在了这么长的时间,也培养出了很多的人才,自有它的存在价值。在接受新事物或者是否定一件事情的时候,我们也应该辩证地看待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好地把握事物的本质。

一、新课程改革后教师的认知误区

在推进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教师的认知出现了两种分化:一部分教师尤其是教龄比较长的教师,他们受传统教学方法的影响比较大,对新课程的理念接受比较慢,一时不能改变,仍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另一部分教师接受新事物比较快,他们看到新的课程理念能马上把它们付诸于实践,积极尝试采用新课程理念教学,完全摒弃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我看来,这两种认识都是片面的、错误的。

国家教育部提倡实施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掌握新课程改革的实质、教学精神和教学理念,自然有一定的道理。这符合社会发展趋势,能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而我们现在需否定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中也有很多内容需要我们继续发扬,但有的教师一接触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对传统的东西就一点也不要了,把传统的教学方法一刀切,表现出了一种极端性,这种认识与新课程改革精神相背离,自然不可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下面笔者就具体分析一下在新课程的教学理念下教师存在的认知误区。

(一)片面夸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新课程改革实施后,师生之间的角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时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教师处于主导地位。但有的教师在教学时依此为依据,在课堂上放任学生,过分让学生自由地去学习。如在学习一元一次方程时,只给学生把定义一说,剩下的内容都让学生自己去学习、去看书掌握。学生对用字母来代替数都还是一头雾水,怎么能很快地理解呢?这样缺乏教师点拔、引导和必要的讲授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肯定不会好的。哲学上讲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学习也是一样。作为教师,我们不能片面夸大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同时在该放手时也一定要放手,让学生主动地去学习,进而发挥他们的潜能。

(二)不能客观评价学生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不仅要从知识和能力上让学生能有所发展,而且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上要给予学生更多的关注。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对学生的进步及时地给予鼓励和评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更加注重对学生的鼓励和表扬了,但随之而来的是表扬和鼓励太多了,也就廉价了,学生见惯了老师随时的表扬和赞美、鼓励,习以为常了,也就不可能有激励自己的作用了。因此,教师应客观地评价学生。

(三)多媒体教学流于形式化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在教学上有所创新,改进传统的教学方法。随着信息技术的,很多教师开始借助多媒体教来进行教学。其图文并茂,形象生动,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在我看来,数学的一些习题课也利用课件来上就有些问题了,学生看着那一张张的幻灯片,解题的步骤也就自然地列出来了,这样的呈现方式不如教师在黑板上演示具体深刻,学生的参与度高。所以,教师在授课的过程中不能为了流于形式而采取多媒体课件来上课,也不能为了创新而不考虑实际的情况一味地利用多媒体授课。

二、新课程改革后教师教学方法的变化

教师教学观念的变化是决定教师教学质量的关键,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时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在教育史上,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讲过在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的原则:有教无类、学贵有法、因材施教等,这些无一不透露出教育的创新性、多样性。现今的教师也必须跟上教育的步伐,转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即优化和创新传统教学方法,加强方法的传授,让学生变学会为会学。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新的教学理念。

此外,新课程标准要求在学习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互动的,两者互为依托,相互促进,我们应让学生参与到学习的过程中去,尤其是数学的学习,让学生在讨论、观察、推理、演算的过程中更好地掌握知识。

总之,新课程标准对教师、学生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是符合创新发展规律的。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继承前人优秀的教育理论的基础上有所创新、有所发展,把学生的动手操作与自主探索结合起来,通过教学手段的变化来达到吸引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并指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使学生终生受用。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也才能健康地发展。

[1]张继红.创新教育下的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模式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2.

[2]杨孝斌.中小学“数学情境与提出问题”教学研究探析[D].贵州师范大学,2004.

(责编 房晓伟)

猜你喜欢
课程标准新课程理念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2021聚焦新课程 专注新高考 欢迎订阅全新《新高考》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浅谈中西方健康及健康理念
发挥自制教具在初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我区初中化学新课程实施中典型问题的思考
用公共治理的理念推进医改
中医理念的现代阐释
新课程标准下的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