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妇产科护理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

2015-12-26 07:38
学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妇产科人文素质教育

浅谈妇产科护理学人文素质教育现状及对策

林 艳 贾维宁 (张家口学院护理学院 075000)

妇产科护理由于学科领域涉及女性生殖器官,在临床工作中会出现涉及隐私、伦理等医疗纠纷问题较多。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妇产科护理工作,为女性健康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本文对妇产科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提出妇产科护理人文素质教育改革需要解决的问题。

妇产科 护理 人文教育

妇产科是专门研究妇女特有的生理和病理的一门学科,主要研究领域涉及女性生殖系统。而生殖系统作为女性的个人隐私,在疾病的诊疗及临床护理评估及护理措施的实施过程中,常常需要患者完全暴露生殖器官等隐私部位,病史采集过程也会涉及不良生活方式等话题,谈话内容较敏感,患者容易产生抵触心理,羞涩感强烈,病史资料获取相对较难。同时,妇产科由于工作对象和工作性质具有特殊性,医疗纠纷发生率在国内各地、医院和医院科室中均居首位。所以,妇产科护理工作者在护理过程中,不仅要有较强的临床护理理论及实践技能水平,还应具有更多的爱心、耐心、责任心去尊重患者,关心患者,爱护患者。

“人文素质教育”的内涵是把人文科学以及人类优秀的文化成果,通过知识的传授、环境的熏陶,使其内化为个人的气质、人格和修养,并成为个体自身所具有的相对稳定的品质。在医学护理工作中,由于护理对象是人,而且多数是患病中遭受痛苦的病人,所以,在一系列医疗护理操作中,我们教育学生要具备优良的人文素质而不能仅仅讲授人文学科方面的知识,要教会学生在临床护理工作实际中应具备人文精神、人文品质,掌握人文知识、人文方法,最后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与人沟通、交往,使学生成为一个全面而自由发展的人,成为患者信任、信赖的人。

一、目前我国人文素质教育在妇产科护理学中的实施现状

(一)强调专业技能培养,而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

妇产科护理教学分为理论及实践教学两部分。护理理论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注重理论知识的灌输,即使在最能体现人文素质教育的临床技能实训过程中,教师也多以示教为主,使得学生在按照教师的示教按部就班地操作过程中,体会不到临床实际操作的过程,也想象不到与患者沟通交流的情景。

(二)缺乏必要的规范性和系统性

在课程设置方面,由于人文素质教育不断受到重视,因此,护理专业多数学校都开设了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如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护理伦理、护理心理、护理美学等课程。但在实际教学实践中,很多学校开设的课程都具有一定的随意性、主观性,并未在人才培养目标中规定所培养的人才应达到的基本人文素质要求和专业水平,而主要是根据自身对人文素质教育的理解及目前的师资条件来开设课程。个别人文社会科学课程所选的教材不能与妇产科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因而教学效果不佳。在教学内容方面,过于注重理论知识的教学,较少与临床实际相结合,使学生仅仅学习到了一些人文社会科学知识,而对人文知识是如何渗透并应用于妇产科护理过程中的,如何较好地掌握人文精神等,还停留于感性认识的表浅层次。且讲授人文社会科学的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如何将人文素质教育渗透到妇产科护理实践中,讲得缺乏针对性,结果使人文教育脱离了专业本身。在教学方法上,教师的授课方式多以课堂讲授为主,枯燥单一,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较差,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在考核方式上,多以理论考核为主,片面追求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记忆,而忽视了学生平时对于知识的运用及能力的培养,实践考核敷衍了事、流于形式。上述问题若不得到有效解决,即使开设了一定数量的人文社科课程,人文素质教育也难以取得令人满意的成效。

(三)教师知识有限

教师作为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者,是人文素质教育成功的关键。目前高校多数专业教师缺乏将人文知识与专业知识相互融合及渗透的能力。如讲授妇产科护理的教师虽具备较丰富的专业知识,但自身欠缺人文社科知识;而人文社科教师又不懂护理专业知识。教师的教育思想、人文素养与现代整体护理模式不相适应,从而直接导致学生对护理专业教育中的人文精神认识、理解不足,削弱了护理人文素质教育的教学效果。

(四)人文教育与护理专业教学脱节

多数院校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增加了人文社科类课程及学时,并将它们列为了通识必修课,授课时间多集中于专业课学习之前,授课教师多为非护理专业教师。而自专业课开设后,妇产科护理教师实施人文素质教育的能力不足,没有对各专业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做特定的培养计划及实践指导,导致人文课程与专业课程教学脱节严重,不能达到专业课程中理想的人文素质教学目标。

(五)学校投入不足

多数护理院校对人文素质教育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但人文素质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研究时间长,需要投入大量教学科研经费,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财力来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教师及教学团队,若没有学校的大力支持,很难取得良好的效果。

二、妇产科护理专业人文素质教育改革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育人为本,重视德育

护理作为一项崇高的职业,南丁格尔曾说:“护士是没有翅膀的天使,是真善美的化身。”护理人员的道德修养渗透在整个护理程序中,影响着护理质量和医疗效果,影响着医院的整体外在形象。所以,护理人员在护理操作过程中,要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提高职业道德水平,树立爱岗敬业的思想。妇产科护理关乎着无数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稳定,病患及家属对此期望很高,对妇产科护士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所以,我们必须加强学生对护理职业的热爱。授课中,从受精卵的着床发育到胎儿在母体内不断成熟以及娩出,一系列的图片资料、录像以及课后的心得体会,都能激发起学生对于生命的新感悟、对于伟大母爱的赞叹,能够使学生对妇产科有一个新的认识。妇产科是生命诞生的圣殿,而护士肩负着神圣的使命,双手托起的是新的希望。我们要时刻告诫学生珍爱生命,把奉献精神牢记于心,并通过临床实践开展各种情境教学,让学生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过程中体会护患角色,真正能做到“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形成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高尚品德。

(二)耳濡目染,言传身教

教师是学生的榜样,教师人文素养的提高能有效增加教师的个人魅力,带动学生自身素质的提高。妇产科护理教师在授课中运用多种方法将人文精神渗透于教学中,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领会了人文精神,达到了润物细无声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要不断学习专业及人文知识,深刻领会教材,参与临床进修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素质,将专业教学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比如,在对患者进行会阴擦洗操作时,要注意保护患者隐私部位,维护患者的尊严;分娩前产妇宫缩的疼痛,不能以一句“疼是正常的”来搪塞,在疼痛间隙送去一杯水、一句温暖的安慰都会给产妇莫大的鼓励和自信;在实训室对模型进行训练及操作时也要注意对模型的保护,时刻想到自己面对的是遭受身心痛苦的病患,从而让学生在学习、实训中细微之处不断培养人文关怀精神。

(三)强调实践,学会沟通

护士职业成功的最主要因素,是护士与他周围人的相处能力。护士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对于护患关系的和谐、医疗团队的工作成效以及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都具有深远的影响。所以,我们不仅要在理论上教授人文知识,还要在具体的实践操作中去培养学生与人沟通的能力。在现有的医疗条件下,通过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不同的教学方式,让临床实际工作场景再现,在实践过程中锻炼学生的胆量,增强与人沟通的自信,为尽快适应临床护理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总之,护理专业应不断加强对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改革的探索,将人文教育思想渗透于护理教育及教学的各个环节,培养整体护理模式下的高素质护理人才。

[1]石一复,周郁鹤.重视妇产科医疗安全妥善处理医疗纠纷.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5(12).

[2]周龙军,略论高校人文教育[J].江苏理工大学学报,2000(3).

[3]贾彩风,黄志红.护理专业人文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护理研究:中旬版,2006(9).

[4]邵玉琴,宋静波,雍晓荣,实施标准化服务强化人文关怀[J].吉林医学,2004(3).

(责编 吴海婷)

图2

图3

结论:显然函数中定义域的作用非常重要的,同一个函数解析式,由于定义域不同,图像结果是如此的天差地别。

其实,教学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和认识事物一样,教学过程应循序渐进,即学生的思维要经历一段表面感知到深入理解的过程。中职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将课堂教学生活化,再现了这一个过程,这种“学在生活中,在生活中学”的模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对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大有好处的。

参考文献:

[1]程宪花.关于中职数学教学生活化的研究[D].山东:山东师范大学,2007.

[2]全国职业高级中学数学教材编写组.数学(第一册)[M].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责编 房晓伟)

颜小瑛(1977-),女,浙江台州人,大学本科学历,现在职称:中学一级教师,从事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数学教学工作。

猜你喜欢
妇产科人文素质教育
人文绍兴
要看妇产科医生了 我要准备些什么?
人文社科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超声诊断妇产科急腹症72例临床分析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
通气汤联合艾灸防治妇产科术后腹胀40例
关注基础教育阶段中的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