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2015-12-26 07:38
学周刊 2015年14期
关键词:政治课情感政治

论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

徐俊霞 (河北省平乡县第四中学 054500)

提高教学的情感性和民主性是提高政治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一环,有利于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本文中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对情感教学在初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应用展开探究,以期为广大同仁提供借鉴。

初中政治 情感教学 应用

一、以情激学,活学活用

引导学生关注现实是政治教学的内在要求,也是培养学生对政治课学习兴趣的有效手段。因此,作为政治教师要把社会问题以及自己正确的观点灵活地纳入到课堂教学中去,引导学生学会观察和判断。这样,既能促进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情感参与,又能培养学生独立的人格精神。比如,在讲“公民享有平等受教育的权利”时,引导学生关注各省市高考录取分数线的巨大差异,关注打工者子弟入学困难等社会现象;在讲“法定婚龄和国家提倡的晚婚年龄”时,引导学生关注某地方行政部门规定不到晚婚年龄不允许结婚的侵犯公民婚姻自由权利的现象。另外,九年级教学中,时政内容很重要,教师不仅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结合国内外形势及各种热门话题去分析,还要组织学生分小组轮流在课前进行“两分钟的国内外大事述评”,引导学生主动去关心祖国的与时俱进和世界的风云变幻。这样做不仅可以增强学生的政治敏感性,还可以提高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判断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很多学生反映,这种教学方式改变了他们以往可以思想品德课的轻视态度,体会到了政治课的乐趣。

二、真情实话,以情导学

开学第一堂课,我首先在黑板上写出了两个大字——四有,然后微笑着问学生其中的含义。学生说: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我亲切地说:“对!同学们都应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但必须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而这恰恰是我们思想政治课要学习的内容。”语毕,我介绍了革命老前辈学习马列主义并践行其精神赴汤蹈火、投身革命的事迹。接着,我又举了个反面例子:某大学生,因不关心政治,最后堕落成一个偷书贼,一事无成。最后,我放慢了语速,大声地说:“没有正确的政治观点,就等于没有灵魂,这是毛主席所说的话。同学们,学习思想政治课重要不重要啊?”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重要!”结果表明,此堂课既激发了学生对思想政治课的兴趣,提升了教学效果,又在一定程度上让学生接受了情感熏陶,可谓一举两得。

三、巧借案例,引起共鸣

将学生关注、感兴趣的事件与典型案例引进思想政治课堂,对于学生而言,可以拓宽知识、开阔视野,对于教师而言,可以增加思想政治课的魅力,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将课堂变得活跃、生动。这是因为短短的案例分析,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响,师生间的感情交流与沟通也变得容易了,学生愿意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效果远比生硬的讲解好得多。

四、激情教学,突出语言美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每一位教师都应追求富有激情、极具吸引力的教学语言风格,这正是教师在教学中恰当进行情感渗透的一个重要表现。作为政治教师,如果没有激情,没有独特的语言风格,就不能成为优秀的教师,也不可能在教学之路上留下美的轨迹。要想教学极具吸引力,教师必须富有激情,精心追求教学语言的风格美,诱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具体来讲,主要包括以下几点。

(一)豪放之美

豪放即人们常说的阳刚之美。它的语言格调是气势浩瀚、激越高昂、豪壮刚烈奔放的。豪放语言风格的形成,需要注意对词语声音色彩的大量选用。它的主要特征是:博大高远、气势恢宏、色彩鲜明、胸襟开朗。这种语言风格能对学生的情绪产生强烈的感染力,给学生一种豪壮英发的动感美。

(二)柔婉之美

柔婉是与豪放相对应的。柔婉即情意缠绵、韵味深长的优美语言。此类语言大多来自于语句的变换,如短句急而促、长句舒而缓、偶句匀称凝重、奇句绮丽洒脱等。这些错落而协调的句式结合起来,营造出一种情调婉转的艺术氛围,令学生甚是难忘。

五、注意问题

情感教学的过程之中,我们也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教师要注重和教材的连接,认真地钻研教材,增加知识储备,用自己的方式有情感地进行教学以达到良好的效果;其次,教师在创设情景问题时,要注意与学生的实际相结合,不能脱离学生的理解和接受范围,做到相互融洽;再次,在情景教学的过程之中,教师要抓住时机,适时教学,促进教学质量的飞跃;最后,在情景教学之中教师要做好一个良好的启发者,以丰富的知识和浓厚的爱,促使学生想学、爱学、学会并运用好思想政治课的知识。

(责编 冯红伟)

猜你喜欢
政治课情感政治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情感
“政治攀附”
“政治不纯”
政治不过硬,必定不可靠——政治体检不能含糊
如何在情感中自我成长,保持独立
法制教育融入初中政治课的“四维一体”法初探
浅谈高考政治课改革的几点思考
思想政治课与素质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