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陵神韵

2015-12-27 12:10张家太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侨园 2015年4期
关键词:方城昭陵皇太极

文 / 张家太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昭陵神韵

文 / 张家太 (沈阳师范大学教授)

清昭陵位于沈阳古城北约十华里,故又称“北陵”,是清朝第二个皇帝皇太极以及孝端文皇后博尔济吉特氏的陵墓,是清初“关外三陵”中规模最大、气势最宏伟的帝陵,也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帝王陵墓建筑之一,于2004年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清昭陵占地18万平方米,是一座积累式建筑群,始建于清崇德八年(1643年),顺治八年(1651年)基本建成,后经多次改建和增修才达到现在的规模。现存古建筑38座(组),主体建筑全部在南北中轴线上,两侧对称分布,平面布局规整,层次分明,是严格遵循以神道为中轴线及“前朝后寝”的陵寝规制建筑的,自南向北,分前、中、后三个部分,仿明朝皇陵特点而又具有满族陵寝的风格,充分体现了中国能工巧匠高超的建筑水平、皇权至高无上的设计理念和稳重、平衡、统一的美学效应。

游昭陵时先浏览前部。前部在缭墙外,参道两侧有下马碑、华表、石狮、更衣亭等。走过神桥,蹬上台阶,看见正中是高耸的石牌坊。它是前部的主体建筑,仿木架结构,系青石建成,四柱三间三楼,歇山式顶子,飞脊下吊着风铃,横材浮雕花卉、飞龙,上下横材之间镶嵌有透雕八宝、行龙等图案的栏板,四根柱脚上圆雕坐狮4对,生动逼真,奇花异草争奇斗艳,整个牌坊雕工技艺卓绝。站在石牌坊前,缅怀皇太极开创的大清丰功伟绩,使人沉浸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

通过石牌坊,迎面是正红门,又叫大红门,是昭陵陵寝的总门户,辟于南面正中,它由三个拱形的洞门组成,高达数米,气势恢弘,门上为一座单檐歇山式门楼。门正中一间称之神门,是供墓主神灵出入的门户。东侧一间叫君门,是皇帝祭陵时的出入之门。西侧一间叫臣门,是祭陵大臣出入之门。门两翼嵌有五彩琉璃蟠龙袖壁,逼真生动,光彩照人。门的周围是环绕陵区的朱红围墙。

进入正红门,正中是一条南北笔直的参道,因是供帝王神灵专用的道路,又称“神道”。神道两侧由南向北依次对称排列着有华表一对、石兽六对和大望柱一对。石兽中最值得欣赏的是“大白”和“小白”。这两匹石马皆用汉白玉雕成,全身洁白,大小如真马一样,昂首伫立,英致勃勃,据说是以皇太极生前最爱骑的两匹骏马为原型雕琢而成。这两匹骏马曾出生入死,多次保护过主人性命,立下了卓越功勋,故皇太极被誉为“马上皇帝”。

欣赏了“大白”和“小白”就到了碑亭。它建于康熙二十七年,重檐九脊歇山式,内立巨型石碑,高5米有余,重达10万余斤,碑额用满汉两种文字镌刻“大清昭陵神功圣德碑”,为康熙皇帝亲笔题书,碑文共1810个字,由清初著名文臣高士奇等人撰写,记载了皇太极一生的文治武功。

皇太极是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亦即清太宗文皇帝,生于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十月二十五日,他也是努尔哈赤第八子。青年时随父兄创业征战,智勇双全,位居四大贝勒之列。1626年承袭汗位,除弊创新,气度恢弘,博览群史,兴文重教,积极推行汉化政策,结好蒙古诸部,统一东北地区。1635年改女真族为满洲,次年改国号为大清,登基称帝。在位十数年间,国富民强,实力大增,他雄心勃勃地率领八旗铁骑,挥师西进,攻打明军,兵锋所指,京畿震惊,奠定了清入主中原的基础。1643年病逝于沈阳清宁宫,享年52岁,葬于沈阳城北昭陵。

出碑亭就进入了方城。方城建于顺治元年(1644年)系仿盛京老城城堡轮廓外形而建造,是盛京老城的缩影,是祭祀的中心区。城高6.15米,南北长146米,东西长120米,城墙以青砖砌成,门洞两侧有磴道可供上下。它建造得如同城池一般,位于缭墙,仿佛是城中之城。方城前有隆恩门,中有隆恩殿,后有明楼,左右有东西配殿,四隅有角楼,犹如众星拱月。

隆恩门是方城的正南门,与碑亭相对。隆恩门为方台式砖石结构,上面用满、蒙、汉3中文体竖刻“隆恩门”3字,隆恩门上建造高大的三滴水歇山式门楼,俗称五凤楼。

隆恩殿居于方城中心,崇德八年(1643年)九月初建,顺治七年(1650年)十一月定名“龙恩殿”,康熙三十年(1691年)改建。隆恩殿是供奉皇太极及孝端文皇后神位的地方,也是从事礼制活动的场所。在隆恩殿门前有一块极其珍贵的翡翠玉拜石,长2米,宽1米,高多少到现在还是未知数。这是昭陵的镇陵之宝,它是从辽宁省岫岩县运来。康熙、乾隆、嘉庆、道光四朝皇帝都曾跪拜于此,祭祀先祖。抗战时期日本侵略者妄图窃为己有,曾暗中派人盗宝,但没能撬动这块翡翠石。

明楼又称大明楼,在方城后面,它建于康熙四年(1665年)为重檐九脊歇山式建筑,高23.6米,是昭陵最高的建筑。前檐挂有匾额,上书“昭陵”两字,为满、蒙、汉3种文字。1937年5月29日明楼被雷火烧毁,1939年修复。

穿过大明楼,就到了月牙城。皇帝驾崩,如同月缺,此城形状如一弯新月,故曰“月牙城”,它又称哑巴院。据说地宫建成后,为防止泄密,所有工匠都被集中在月牙城内,勒令吃一种致哑的毒药,并全被杀埋入地下。北墙正中有彩色琉璃照壁,上面镶嵌一个宝瓶,宝瓶里长出枝条缠绕象征吉祥富贵的牡丹,中间有9朵娇艳盛开的牡丹花,两侧各有一枝含苞未放的牡丹花。据说,开启地宫的暗号机关就隐藏在照壁上红花绿叶中,然而这个暗号机关位置及开启方法早已失传了。

宝城在方城北端,宝城也叫“团城”。城中央是涂着石灰的圆形坟冢——宝顶,宝顶上长着一棵枝叶繁茂的榆树,盘根错节,长势奇特,称其为“神榆”。相传,这是一棵努尔哈赤开创基业时,给他带来吉祥、兴旺的树,清朝每有一个皇帝登基,此树必发一新枝。宝顶下就是幽深而神秘的地宫,皇太极及皇后就安寝于此。宝城后面是一座人工堆积起来的直径约100米的大土山,顺治八年(1651年)封此山为隆业山,以寓帝业兴隆之意。

侨园

猜你喜欢
方城昭陵皇太极
从楚方城到万里长城
聚力碧水攻坚 护航美丽方城
俊秀精劲的《段志玄碑》
ROARINGWILD壹方城店
人大专题询问之“方城样本”
昭陵赋
大汗已逝各自飞
“唐昭陵杯”海内外征联大赛征稿启事
先生冷吗?
一梦前尘念三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