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碉楼

2015-12-27 12:10文文
侨园 2015年4期
关键词:条石碉楼大山

文 / 文文

长城碉楼

文 / 文文

山上有一座长城碉楼,没人理会它,甚至很少有人能叫上它的名字。它远远屹立在山之巅,虽只是一个看得见的轮廓,但与周围的群山沟壑融为一体。

在村民老陶的引导下,沿着山间小路,一路磕磕绊绊攀爬到了山顶,爬上布满荒草的长城。在我气喘吁吁之际,一座较完好的长城碉楼呈现在我眼前,这是山海关境内老龙头至九门口段长城编号为13号碉楼,也称之为“贺家楼”。我深深吸了一口大山的气息,伸开双臂拥抱蓝天,一种融入的感觉油然而生。

老陶抚摸着碉楼厚厚的墙壁深情地说:“我们祖辈在明朝隆庆年间随戚继光的军队迁居到这里驻守长城,距今已近450年了。贺氏祖先曾在这座碉楼里守卫着大明的边陲。”他的脸上洋溢着发自内心的自豪。无论是他的感受,还是对长城的建筑特点、历史故事等,让这个脸色黑红、瘦削精干的中年汉子有着说不完的话。

这座碉楼呈方形,通体为灰褐色,周围四面有12眼箭窗,上顶为瞭望台和堞口,远远望去像是盛开的花朵。当年贺氏家族的士兵就站在“贺家楼”上,对长城境外进行警戒。这段城墙很宽,可容六七人并肩行走。两侧加设了1米高的女儿墙,城墙上有射击孔,可供士兵以立姿、跪姿射击敌人。我爬到“贺家楼”里,透过箭窗望去,真可谓是关险城雄,台高堞耸,颇有天造地设、鬼斧神工之气势,令人赏心悦目,叹为观止。

据载这种碉楼(又称空心敌台或敌楼)是明代名将戚继光主持修建蓟镇长城时创建的。碉楼一般由上、中、下三部分组成。下部为基座,用大条石砌成,高与城墙相同。中部为空心部分,有的用砖墙和砖砌券拱承重,构筑成相互连通的券室;有的用木柱和木楼板承重,外侧包以厚重的砖墙,形成一层或两层较大的室内空间,以供士兵驻守、存放粮秣和兵器。上部为台顶,多数碉楼台顶中央筑有楼橹,供守城士兵遮风避雨;也有的台顶铺成平台,供燃烟举火以报警。上下台顶,有的在楼层间开洞,利用绳梯,或留出仅供一人通行的砖砌通道。中部开箭窗的数量随碉楼大小而异,一般每层前后各开三窗,左右各两窗一门。每座碉楼驻兵三五十人,并贮备必要的器械、粮食。

“我们的祖先在这里整修长城,加筑碉楼,使山海关一带的防御能力大大加强,令前来侵扰的蒙古骑兵不敢轻易攻城。在那个年代长城确实起到了御敌屏障的作用,即使是在1924年第二次直奉战争期间,直军曾经利用这古长城和古碉楼作为屏障,在其上挖战壕掩体,修筑工事,至今在贺家楼村西南的剪子口向南至梁家沟一线的古长城上,仍有部分掩体遗址。”老陶指着远处的长城说着。

碉楼傲然伫立在长城之上,长城在大山的脊梁上盘旋着,向前延伸着,大山托起了长城,长城依附着大山,浩浩荡荡在崇山峻岭中穿行。山风刮来,呼呼带响,就像千军万马在奔腾,我好像看见旌旗飘扬号角嘹亮,金戈铁马狼烟滚滚。

老陶告诉我,他所住的贺家楼村是因长城而生的,现在村里依然可见木色沉黯、檐角飞翘的老房。据说,1568年戚继光任蓟镇总兵后,为全面重修这段长城,从山东、浙江调集精兵强将,并允许外地官兵的家属前来随军守边。长城修成后,部分碉楼就分给各家各户守卫,这些家庭就逐渐定居下来,繁衍成为今天的长城守军后裔。至于祖先是什么时候下山建家耕织的没有记载,但他们对长城的眷恋很深厚,将自家碉楼的名号带到山下。在山海关境内26公里明长城沿线上的十几个自然村,只有贺家楼村是以碉楼号命名村名的。尽管村里现在已没有贺姓人家了,但人们对这个村名非常敬重。

看得清碉楼的浑身斑驳,偌大的灰白色城砖有的龟裂,有的翘起了皮,有的布满黑绿色的苔藓。只有那坚硬硕大的花岗岩条石墙基发着暗黄,部分条石缝隙的走向已经宽窄不一,还有的地方渗蚀出铁锈般的暗红色。城墙白色的灰缝看得很清晰,有的已经脱落了,凹进去深深的槽。抚摸着它雄浑受伤的躯体,往上看垛口,碉楼的影子历历在目。你不得不仰视臣服它,一种浩大与渺小的境界自然而然产生了,一种欣佩与赞叹发自肺腑的由衷而出,庄严与肃穆扑面而来。

然而,几百年间的战乱,加上人为破坏,使得古长城古碉楼基本衰败。不远处一座碉楼已经残破得只剩“一面墙”了,墙上长满杂草,所剩不多的墙砖岌岌可危呈塌垮之势。陡峭的山坡,一段墙体垮塌的缺口,就像长城身上偌大的伤疤,有大块的花岗岩条石还架在山坡的树干之间,似乎在倾诉着脱离长城母体的悲哀。

老陶说,他从小时候就喜欢在长城和碉楼上玩,后来随着见识的增长,越来越体会到长城的意义。“我虽不是贺家的后代,但我是长城的故乡人。老祖宗留下的长城没有理由不保护,我现在经常上山巡视的目的就是想给后人留下一个保存完好的长城。长城受到的自然破坏我无能为力,我所能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把人为破坏降到最低。”他说得坦诚而坚定……

侨园

猜你喜欢
条石碉楼大山
春天的大山
中江有碉楼精巧神奇名邓氏
芦果漫游数题国之四层金字塔
GHOSTS OF GUANLAN
震不倒的羌族碉楼
江苏淮安清江浦城墙遗址
对着大山喊话的少年
工布江达县碉楼文化探析
走读三坊七巷
三条石工人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