沧桑不撼大山情
——第二故乡纪行

2015-12-27 12:10张衍荣
侨园 2015年4期
关键词:楼房乡亲们书记

文 / 张衍荣

沧桑不撼大山情
——第二故乡纪行

文 / 张衍荣

近日,我终于踏上了一了夙愿的旅途。1970年7月,我离开那里,之后就一直梦想着再回去看看,可多年来却始终无法如愿。

那是我的第二故乡,名叫洞冲,是湖北京山县的一个小山村。

当年“知青”的到来,足足让这个小山村新奇忙碌了好一阵。队里腾出仓库,给我们 4男5女准备了床铺、烧柴,打好了柴灶,置办了炊具,还专门派人做饭。后来得知女生都会做饭,又改派她们轮流在家做饭。许多人家都给我们送来蔬菜、泡菜,有的干脆让我们随时去他家园子里采摘。当时正是年底,但凡有能力杀年猪的人家,无不争先恐后接我们吃年饭。有时是几家同时来接,为了领下父老乡亲们的美意,我们只好临时分成几个小组赴宴。

农活的艰辛繁重自不待言,队里对我们百般照顾。尤其对瘦弱的我,尽可能安排与女社员一起干那些劳动强度低一些的活。可到了评工分的时候,乡亲们的说法又不一样了。他们说,“知青”们响应毛主席号召,离开爹娘,到我们这个穷地方来,是很不容易的,他们做多做少,不能跟我们一样拿秤称,拿尺量……我们9个人的工分,3个男生跟他们的男硬劳力一样,5个女生跟他们的女硬劳力一样,而对我则另给个政策,比他们三个男生少半分,比五个女生高半分。后来我想,这多半是为了维护我的自尊。

最令我难忘的是,我曾在那里得了场致命的疟疾。在那缺医少药的穷山沟里,我一连打了好几天的摆子,人已经有气无力,眼看就不行了。乡亲们束手无策,是一位名叫张德林的恩兄救了我。他本身就是个老胃病,可他趁着轮值放牛的当口,把牛群赶到山上,用一头水牯驮着我翻山越岭,走十几里山路,到一个名叫马河的集镇,求一位老中医给我治病,使我终于脱离了死神的魔掌……

我在那里生活了18个月,尽管有灾难有失意有彷徨,但比之于父老们的恩德,那算得了什么?因此,几十年来我时常梦魂萦绕:乡亲们用上电没有?住上楼房没有?河上修了桥没有……

秋高气爽,一路目不暇接。当年的沙石公路已全部柏油化,原先七八个小时的车程,现在只要3个多小时。当我置身久违的洞冲,环顾这片热土时,哪里敢相认?虽说青山依旧,可地貌变化极大,我完全不辨东南西北了!当年的荒岗盖满了楼房,楼房之外遍植林木,满眼都是数丈高的钻天杨。当年的小路被“村村通”取而代之,蜿蜒的水泥公路通向密林深处……

迎接我的是现任村支书李锡明,一个50岁的复员军人。在他的安排下,我在晏店(当年公社所在地)的一家小饭馆里,见到了曾在电话中向他提起的那些人。他们有当年的老人,更多的则是已故老人的“代表”。饭桌上忆起那时的穷光景,人人唏嘘不已。

参加过抗美援朝战争的耄耋老人动情地说,那时的穷无法避免啊,新中国才成立,样样白手起家,能不穷吗?何况我们从蒋介石手里接过来的,本身就是个烂摊子。就是在那样的条件下,毛主席领导我们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胜利,连敌人都不得不佩服,中国人很扬眉吐气啊!

吃罢午饭,李书记带我看望了病榻上的“老吴书记”(吴佑成)。然后,他安排村委会副主任领着我故地重游。

先前的老人多已过世,老村庄也快搬光,我们住的仓库更是早就拆除。20多年前这里用上了电,彩电、冰箱、摩托车现已普及,很多人家都装了卫星天线。做饭改用了烟筒灶,有的还用上了煤气,妇女们再也不受烟熏罪了。家家都有机井,再不用挑水吃了,个别户甚至用上了太阳能热水器。耕田、收割也都机械化了。国家的奖励、补贴等惠农政策得到了贯彻落实。

看到这些变化我终于放下心来,他们已经基本摆脱穷困。尤其令人欣慰的是,乡亲们的后代,有大学生,有军官,还有不少人在武汉、广州、温州等地当老板做生意。

村民们对我的到来十分惊讶,热情极了,家家户户都要接我吃饭。我被李书记强留下,在那里住了两天。大家都说他是个“直人”,没听谁喊过他的官名,都亲切地叫他“锡明”。

此前我并不认识他,记忆中李姓在我们那个张家湾不过是个独姓,他的父母老实巴交。我想,他无钱无势,除了当过几年兵外,凭什么上台呢?我把自己的困惑直接抛给了他。他笑笑说,凭什么呢?凭“海选”。2008年支部换届,23个党员,我得了18票。我问,你是候选人?他说,不是,也没有候选人。要说有的话,当然是前任书记了。党员中他是大姓,结果他只得了5票。选举结果出来,坪坝镇18个村,爆了个特大新闻。后来选村委会主任,又把我选上了。我现在是书记、主任一肩挑……

如今,80%的村民都已住进楼房,他却依然住在平房里。完全可以预见,乡亲们在这样的村官带领下,日子定会再上台阶。

生活如诗,故乡似画,正像当年毛泽东喜上眉梢的“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烟”!

侨园

猜你喜欢
楼房乡亲们书记
“团长”何八斤让乡亲们便利购物
楼房
为乡亲们奔小康当好“领头雁”
“楼房”与“平房”
乡亲们叫我“卖光光”书记
读书记
集书记
楼房魔方
大书记讲给小书记的为政之道
让乡亲们“零门槛”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