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2015-12-28 02:50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7期
关键词:监护插管病原菌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分布特征及相关因素分析

李秀兰

目的分析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分布特征,并对其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方法选取140例重症监护中心感染新生儿进行研究,所有患儿均行药敏实验、血常规检查、痰培养、眼分泌物检查等,分析检查结果,并利用统计学对感染高危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现象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为气管插管、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医源性传播、极低体重儿等。本组140例患儿中共分离出204株病原菌,其中分泌菌株最高者为痰液,其次为血液。20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52株,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等有较高的敏感性;另52株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对第三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氨苄西林等则具有较强的耐药性。结论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现象发生的高危因素有多种,及时了解其菌群分布特征,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能够减少院内感染现象发生。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相关因素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科室之一,其承担着监护早产儿、重症儿的重要职责,对提高胎儿存活率有重要作用,但随着创伤性诊治技术的广泛应用,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获得性感染率也增加,对新生儿造成严重的威胁。故而,及时了解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菌群的分布情况,明确导致感染发生的相关因素,及时进行有效预防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收治的140例重症监护中心感染新生儿进行了研究,详细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自2014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140例重症监护中心感染新生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2例,女68例,年龄最小1 d,最大20 d,平均(12.6±0.6)d;出生体重最小1.1 kg,最大4.5 kg,平均(2.3±0.5)kg;其中早产儿124例,足月儿16例。原发疾病:48例为甲状腺功能低下,38例为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22例为先天性膈疝;16例为先天性心脏病,16例为新生儿贫血。

1.2 方法

统计分析新生儿临床资料,包括胎龄、出生时体质量、基础疾病、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气管插管情况、呼吸机使用情况、耐药及药敏情况、住院时间等;同时应认真观察新生儿是否有医源性传染现象发生,且应协助新生儿进行血常规检查、药敏实验及痰培养,并且应认真对患儿眼分泌物进行检测,对导致感染现象发生的高危因素进行分析总结。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分析患者基本资料,以中位数表示非正态分布,以Logistic回顾性分析方式进行多因素分析,并展开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因素分析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发生的高危因素主要由侵入性操作、极低体重儿、医源性传播、气管插管、基础疾病等,而气管插管则是导致院内感染发生的主要因素,其发生高于其他因素(P<0.05),见表1。

表1 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因素分析

2.2 菌群分布情况分析

本组140例患儿中共分离出病原菌204株,其中124株分离自痰液,占60.8%,44株分离自血液,占21.6%,36株分泌自其他分泌物,占17.6%。204株病原菌中152株为革兰阴性菌,占74.5%,52株为革兰阳性球菌,占25.5%。

2.3 院内感染药敏及耐药情况分析

152株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哌拉西林等有较高的敏感性;另52株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对第三类头孢菌素类抗生素、苯唑西林、氨苄西林等则具有较强的耐药性,见表2。

3 讨论

新生儿机体免疫力低,若频繁的对其进行侵入性操作则极易对新生儿较薄的黏膜、皮肤角质层等产生影响,导致其出现损伤现象,进而导致细菌浸入,引发感染[1]。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早产儿、重症儿治疗的重要科室,且在对患儿进行救治时需要借助多种侵入性操作,包括胸腔穿刺引流、中心静脉导管置入、脐静脉插入、静脉插管、气管插管等,上述操作虽可达到挽救患儿生命的效果,但对新生儿的机体造成侵袭,从而增加院内感染现象的发生[2]。所以,为有效减少新生儿院内感染现象发生,医护人员在给予新生儿相关治疗时必须要严格无菌操作,确保植入材料的安全性,最大程度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若有感染现象发生应及时对导管进行更换,或拔除导管。另外,还需加强对新生儿基础治疗的重视,尽量切断医源性病原菌传播途径[3]。

表2 院内感染药敏及耐药情况分析(n,%)

本研究结果显示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现象发生的主要高危因素为气管插管、侵入性操作、基础疾病、医源性传播、极低体重儿等。本组140例患儿中共分离出204株病原菌,其中分泌菌株最高者为痰液,其次为血液;204株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152株,另52株病原菌为革兰阳性球菌。导致新生儿重症监护中心感染现象发生的高危因素有多种,及时了解其菌群分布特征,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处理,可以减少院内感染现象发生。

[1]李成,于秀荣,吴玉梅.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住院早产儿母亲产后抑郁相关因素的研究[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6):1221-1224.

[2]谢小强,叶贞志,郭亮,等.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886例患儿细菌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分析[J]. 广东医学,2014,35(19):3041-3044.

[3]李延辉,王风云,杨霞峰,等. 早期康复干预对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高危早产儿脑损伤的疗效[J].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4,29(10):970-972.

Analysis of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Related Factors of Infection i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Center

LI Xiulan The Fourth 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qiu City,Department of Pediatrics,Shangqiu 476000,China

ObjectiveTo analyze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infection in the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center,and analyze the related factors.Methods140 patients in ICU infection in neonates were studied. All patients underwent drug sensitivity test,blood routine examination,sputum culture,eye secretion examination. Then to analyze the test results,and using the statistical analysis analyze high risk factors for infection.ResultsThe main risk factors of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center were tracheal intubation,invasive operation,basic diseases,iatrogenic transmission,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s and so on. This group of 140 patients were isolated from 204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ncluding strains had the highest sputum secretion,followed by blood. 204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solated from the leather of gram negative bacilli in 152 strains and to imipenem and piperacillin higher sensitivity. Another 52 strains of pathogenic bacteria is gram positive cocci,on the third cephalosporin antibiotics and ampicillin has strong resistance.ConclusionThe high risk factors of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center are Variety,an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acteria in a timely manner,an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deal with,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of nosocomial infection.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center,Infection with bacteria, Related factors

R446.5

B

1674-9316(2015)27-0133-02

10.3969/j.issn.1674-9316.2015.27.099

476000 河南省商丘市第四人民医院儿科

猜你喜欢
监护插管病原菌
杧果采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致病力研究
护娃成长尽责监护 有法相伴安全为重
多重荧光定量PCR快速检测6种常见下呼吸道感染病原菌
地塞米松联合可视喉镜在气管插管中的应用
儿童监护机器人设计
我国成年监护制度之探讨与展望
急诊内科危重患者气管插管时机与方法分析
神奇的太阳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两种气管插管方法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抢救中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