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CT及MRI在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2015-12-28 02:50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15年27期
关键词:诊断

探讨CT及MRI在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价值

刘 璐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肾内科、泌尿外科收治的经B超检查诊断为肾脏占位性病变的患者50例作为研究对象,均进一步行MRI和CT检查,与病理组织学诊断结果相比较,分析MRI、CT在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结果所选50例患者中,36例为恶性病变,14例为良性病变;CT检测诊断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71.4%、89.2%、77.0%,MRI诊断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68.8%、85.6%、64.7%,两种检查诊断效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肾占位性病变的诊断中,MRI与CT的诊断效果相当,临床应根据不同检查技术特点,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其中联合应用有助于提高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水平。

肾脏占位性病变种类多样,其中有良性病变、恶性病变之分,临床表现不典型,难以诊断。尤其是内分泌癌、集合管癌等临床少见病例,在诊断上更是增加了难度[1]。因此,对于肾脏占位性病变,鉴别其良恶性,并明确诊断对于疾病的后期治疗及评估预后非常重要。B超是发现肾脏占位性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其局限在肾脏恶性肿瘤的检出,特别是对血供不佳、体积小、囊性病变及有出血坏死的肾癌,难以鉴别其良恶性[2]。近年来随着CT、MRI技术的不断发展,在肾脏占位性病变检测中,以其高分辨率、高准确率等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回顾性分析了50例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的MRI、CT影像学资料,分析两种方法在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效果,具体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4月我院肾内科、泌尿外科收治的经B超检测为肾脏占位性病变患者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性32例,女性18例,年龄在45~62岁,病灶直径在5.2~112.2 mm;左肾占位性病变28例,右肾占位性病变22例。所选患者入院后均行CT、MRI检查,并行肾脏穿刺行病理组织学检查或手术病理确诊,明确有恶性病变36例,良性病变14例。

2 研究方法

2.1 检查方法

CT检查:采用Siemens T64排螺旋CT机,患者取平卧位,先行腹部平扫,后行增强扫描。对比剂为碘帕醇注射液,经肘静脉以3.0 ml/s速度高压注射,用量100 ml。注射造影剂20 s行皮质期扫描,45 s行肾实质期扫描,5 min 行肾盂期扫描。测量病灶实性部分各期 CT 值,根据其增强值确定病灶的强化程度。注意扫描时嘱患者屏气。

MRI检查:采用 GE 1.5T 超导 MRI 扫描仪,所有患者均行MRI平扫及多期动态增强检查。常规行FLASH-2D T1WI和True-FISP或HASTE T2WI轴位扫描,矩阵286×512,层厚2~4 mm,视野240 mm,激励次数1 次,翻转角度70°,单次扫描19 s,间隔11 s,共扫描8次。对比剂钆喷替酸葡甲胺(Gd-DTPA),经肘静脉以3.0 ml/s速度高压注射,用量为0.1 mmol/kg,分别于0 s、30 s、60 s、90 s、120 s、150 s、180 s、210 s、5 min 获得不同时相的动态增强图像及延迟增强图像[3]。

图像分析:由两名影像学医生,其中一名为高级职称,分别对所选患者的CT、MRI影像进行双盲阅片分析。

2.2 观察指标

以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为标准,比较两组检查方法的诊断准确率,并计算MRI、CT对肾脏占位性病变诊断的阳性率。

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6.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数表示,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结果

CT和MRI两种检测方法,与临床病理确诊结果相比较,见表1。

表1 两种检测方法对肾占位病变的诊断效果

计算CT检测对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敏感度91.7%、特异度71.4%、阳性预测值89.2%、阴性预测值为77.0%,MRI为83.3%、68.8%、85.6%、64.7%,经McNemar检验,两种检查方法对肾脏占位性病变良恶性的诊断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4 讨论

肾脏占位性病变涉及的疾病种类较多,多数无典型的临床表现,临床上鉴别其良恶性较为困难,通常采用影像学检查手段来诊断。常见的影像学检查有B超、CT、MRI等。近年来随着各种技术的不断发展,螺旋CT及MRI动态增强扫描、MRI弥散加权成像等技术应用越来越普及。但各种检查方法的临床应用价值说法不一,对于影像学检查的模式,确定诊断的首选方法以及检查方法的性价比等方面,尚未得到统一认知[4]。

螺旋CT是检查肾脏占位病变的常规方法,其扫描速度快,在注射对比剂后,能进行三期扫描,即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三期扫描能很好观察肾脏相关血管的解剖,将占位性病变中的血流动态清晰显现。肾癌在CT中的影像学特征为肾脏明显扩大,肿瘤向外蔓延生长,软组织增厚,脂肪组织模糊,若侵犯到深静脉,会形成静脉扩张,可见超过1.5 cm典型的低圆形影,而关键是肿瘤的低密度改变。根据不同CT值将低密度肿瘤分为液性、脂肪性以及软组织性,其中40~120 Hu 提示为脂肪,20~20 Hu提示为液性,20~80 Hu 提示为软组织[5]。此外,对于直径<3 cm的肾癌及血管平滑肌脂肪瘤,CT亦能分辨。

MRI是继CT之后又一个影像学检测方法,其影像学图像特征是将肾脏的整个外形显示出来,涉及肿瘤大小及范围的多面图像,且能精确地进行肾癌的分类及分期。当肾脏肿瘤侵犯深静脉或下腔静脉,应用MRI检测具有明显优势,进而避免了穿刺组织学活检,或者增强扫描,更为简单、便捷。应用快速屏气序列行 MRI 动态增强扫描,更加提高肾脏肿瘤检出率,使得定性更为准确,还能显示肿瘤的血供信息,特别是在直径<3 cm肾脏小肿瘤以及及一些 B超、CT难以确诊的疑难病例,具有应用价值。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是磁共振成像技术的发展,是唯一一种可以进行活体水分子扩散测量及成像的检测方法。DWI原理是通过分析病变组织细胞外间隙和细胞内水分子扩散的变化对疾病进行诊断[6]。之后快速成像技术如平面回波成像(EPI)技术及敏感编码成像(SENSE)技术的相继出现,更加促进了DWI技术的广泛应用。DWI图像以及相应的ADC值在肾脏占位病变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

本文中所选50例患者中,36例为恶性病变,14例为良性病变;CT检测诊断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1.7%、71.4%、89.2%、77.0%,MRI诊断肾脏病变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3.3%、68.8%、85.6%、64.7%,两种检查诊断效果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总之,CT、MRI都是目前常用的诊断肾脏占位性病变的重要检测手段。其中CT检查相对经济,操作简单快捷,应用较广;MRI平扫、增强以及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对于肾脏占位性病变的鉴别诊断更具优势。两种方法均有自身的优势,亦有各自的不足。临床上应考虑患者的自身情况包括生理状况、经济条件等,选择适宜的检查方法,在诊断较为困难的病例上,建议联合使用两种检查方法,可以提高病变诊断的准确率,减少误诊率。

[1]马建辉,李鸣,那彦群,等. 中国部分市县肾癌及泌尿系其他恶性肿瘤发病趋势比较研究[J].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09,30(8):511-514.

[2]张馨予. 双源CT双能量技术在肾脏占位性病变中的临床应用研究[D]. 昆明:昆明医科大学,2013:13.

[3]杨宁刚,王海燕,王绍平,等. 肾脏占位性病变的影像学诊断[J].中国医药科学,2011,1(11):67-69.

[4]康钦钦. 肾脏肿瘤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研究[D]. 上海:第二军医大学,2013:8-9.

[5]虞登高,李芬香. 螺旋CT及MRI在肾脏囊性病变中诊断价值及资料复习[J]. 中国实用医药,2009,4(34):32-33.

[6]温兆霞. 肾脏占位性病变DWI检查应用价值的初步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07:10.

Investigation on Value of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Ren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LIU Lu Department of Radiology,The Affiliated Hospital of Jilin Medical College,Jilin 132013,China

ObjectiveTo study the CT and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ren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MethodsSelected our hospital kidney internal medicine were diagnosed by B ultrasonic examination of 50 patients with ren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en having further lines of MRI and CT examination compared with histopathological diagnosis, and analyzed MRI and CT diagnostic value in ren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ResultsIn 50 cases, 36 cases were malignant lesions,14 cases were benign lesions. CT diagnosis of kidney disease increase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benign and malignancy,specific degree,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 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91.7%,71.4%,89.2% and 77.0% respectively,the sensitivity of benign and malignant of MRI in the diagnosis of kidney disease,specific degree,positive predictive value,negative predictive value were 83.3%,68.8%,85.6%,68.8%,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kinds of inspection diagnosis effect(P>0.05).ConclusionIn the diagnosis of ren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MRI and CT diagnosis should be checked according to different technical characteristics which combined application helps to improve the level of diagnosis of ren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

Renal space-occupying lesions,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Computed tomography(CT),Diagnosis

R692

B

1674-9316(2015)27-0161-03

10.3969/j.issn.1674-9316.2015.27.120

132013 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放射科

【关键词】肾脏占位性病变;MRI;CT;诊断

猜你喜欢
诊断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窄带成像联合放大内镜在胃黏膜早期病变诊断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