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的临床分析

2015-12-30 12:16王齐尔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四川成都610000
关键词:保守治疗影响因素

王齐尔(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四川 成都 610000)

徐庆岚(新疆建设兵团第六师一零五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 昌吉 831308)



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的临床分析

王齐尔
(成都大学附属医院妇产科,四川 成都 610000)

【摘要】目的 对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予以探讨。方法 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妊娠12周以前出现先兆流产的孕妇76例,将其作为观察组,所有孕妇在经过保胎治疗之后继续妊娠;并随机选取同期76例没有先兆流产的孕妇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妊娠期及分娩期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分娩方式及新生儿结局等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通过比较发现,两组孕妇的妊娠期及分娩期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及剖宫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妊娠<12周的早期先兆流产孕妇及时开展有效的保胎治疗,之后继续妊娠对于母婴的健康没有明显的影响。 目的 探究孕妇产前检查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中心妇幼保健科建卡的113例孕妇,根据住址,分为常住农业组、常住非农业组,和流动组。对三组孕妇的产前检查情况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产前检查的因素。结果 乙组孕妇的产前检查情况好于甲组和乙组,而丙组产前的检查次数最少;乙组孕妇检查的所占比例最高,而丙组最低,甲组低于乙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组和丙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乙组与对妊娠危险征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孕妇的产前检查存在地区差异和城乡差异,应对孕妇的保健工作更加重视,尤其农村要重视孕产妇的保健,增强对孕龄妇女的宣传教育。

【关键词】早期先兆流产;保守治疗;继续妊娠 孕妇产前检查;影响因素;保健意识

临床上很多妊娠<12周的孕妇在出现早期先兆流产之后,通常是在开展相应的治疗之后选择继续妊娠,对保胎治疗之后继续妊娠对于母婴结局的影响开展分析是非常必要的[1]。本文就主要对我院收治的妊娠12周以前出现早期先兆流产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的76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实施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妊娠12周以前出现早期先兆流产经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的76例孕妇作为观察组,年龄20~36岁,并选择同期没有出现早期先兆流产的76例孕妇作为对照组,年龄22~38岁,两组孕妇的一般资料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于早期先兆流产的诊断标准为:(1)孕妇在停经12周以内出现了阴道血性分泌物或者是阴道流血,并且孕妇的阴道流血量是少于月经量的;(2)通过为孕妇实施妇科检查发现其流血来自宫颈,表现为暗红色胎膜没有破,宫口没有开;(3)通过为孕妇实施超声检查发现其宫腔中的胚胎胎心的搏动是正常的[2]。

对于观察组的早期先兆流产孕妇采用下列方法开展治疗:(1)孕妇要在禁止性生活的同时保持卧床休息,依据孕妇的实际情况必要的情况下,要给予孕妇对于胎儿的危害比较小的镇静剂;(2)对于黄体功能不足的孕妇要为其肌注黄体酮20 mg,1次/d以便于其能够在孕早期形成一个有利于胚胎存活的面疫环境;(3)对于甲状腺功能低下的患者可以给予其小剂量的甲状腺片、维生素E等;(4)可以依据患者的体征辨证及症状分析结果,为患者开展适当的中药辅助治疗,给予患者清热安胎、补气养血、补肾固冲的中药方煎服,能够起到良好的安胎目的;(5)为患者开展适当的心理治疗,以便于稳定患者情绪,有效增强患者的信心;(6)在为患者开展两周的治疗之后,看患者的阴道流血是否停止,若患者的阴道流血已经停止,并且B超检查显示其胚胎存活,那么孕妇可以继续妊娠,在妊娠期间需要定期的开展产前检查,否则需要终止妊娠[3]。

1.3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中相关数据的处理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7.0进行处理,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比较发现,两组孕妇的妊娠期及分娩期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及剖宫产率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孕妇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分娩方式比较(%)

表2 两组孕妇的新生儿不良结局比较(%)

3 讨 论

临床上早期先兆流产的发病率非常高,内分泌异常、甲状腺功能低下、黄体功能不足、免疫因素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等可能导致女性出现先兆流产,其中在妊娠12周之前出现的先兆流产称之为早期先兆流产,这类先兆流产大多存在不同程度的蜕膜后出血,尽管导致早期先兆流产的因素多种多样,但是及时为其开展有效的保胎治疗,保胎成功之后继续妊娠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4]。

本次研究中为了对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后继续妊娠对于妊娠结局的影响予以探讨,随机选取了我院收治的76例保胎成功后继续妊娠的早期先兆流产孕妇,与无早期先兆流产孕妇比较,将其妊娠期与分娩期的并发症、分娩方式、新生儿的不良结局等进行比较,发现两组孕妇的妊娠期及分娩期的并发症的发生率、新生儿的健康状况及剖宫产率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对于不是胚胎自身原因所导致的先兆流产,如果能够及时的就诊,并给予孕妇有效的保胎治疗,保胎成功之后,大多数孕妇可以妊娠到分娩,并且妊娠期与分娩期的并发症的发生率不会增加,同时不会对孕妇的分娩方式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临床上对于早期先兆流产患者,及时予以有效的保胎治疗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马秀梅.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继续妊娠76例分析[J].河北医学,2011,31(5):56-58.

[2] 吴小雪.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继续妊娠68例分析[J].泰山医学院学报,2014,25(5):101-103.

[3] 张 蓉,吴金芳,方 芳,刘亚红,郜 岑.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后妊娠结局观察[J].医学研究杂志,2013,15(9):412-413.

[4] 刘智萍.早期先兆流产保胎治疗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工程,2012,25(12):311-312.

孕妇产前检查的影响因素分析

徐庆岚
(新疆建设兵团第六师一零五团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疆 昌吉 831308)

在孕妇的系统管理中产前检查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为妇幼保健工作中的重要环节,良好的产前检查可对异位妊娠等情况及时发现,纠正胎位,孕妇的妊娠并发症若能早发现、治疗,能够减少围产期的死亡人数[1]。不同地区孕妇初次产检的时间、产检次数以及产检的具体项目有显著差异。选取在我中心妇幼保健科建卡的113例孕妇,根据住址,分为常住农业组、常住非农业组,和流动组,分析影响产前检查的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在我中心妇幼保健科建卡的113例孕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住址,分为常住农业组(甲组37例),常住非农业组(乙组38例),和流动组(丙组38例)。甲组中,年龄20~38岁,平均年龄(28.64±4.53)岁,初产妇20例,经产妇17例。乙组中,年龄21~36岁,平均年龄(29.76±4.83)岁,初产妇29例,经产妇9例。丙组中,年龄22~39岁,平均年龄(29.05±5.03)岁,初产妇30例,经产妇8例。三组孕妇在基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三组孕妇的文化程度、职业、家庭的经济情况,孕期保健、新生儿和分娩情况进行调查。

1.3 统计学分析

对本文所得实验数据均采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产前检查情况

甲组0例孕妇产前检查为0次(0%),8例检查次数为1~4次(21.6%),29例检查次数>4次(78.4%)。乙组0例孕妇产前检查为0次(0%),4例检查次数为1~4次(10.54%),34例检查次数>4次(89.47%)。丙组18例孕产妇产前检查为0次(47.4%),17例检查次数为1~4次(44.7%),3例检查次数>4次(7.9%)。乙组孕妇的产前检查情况好于甲组和乙组,而丙组产前的检查次数最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检查项目

甲组33例孕妇做过肾功能、肝功能、血尿常规、乙肝五项、人免疫缺陷病毒、妊娠期糖尿病筛查,梅毒血清学检查等常规化验,所占比例为89.2%。乙组有36例患者做过上述检查,所占比例为94.7%,丙组有10例患者做过,所占比例为26.3%。其中乙组患者检查的所占比例最高,而丙组最低,甲组低于乙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甲乙组和丙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妊娠高危筛查

本次筛查排除以下孕产妇:

①年龄不足16岁或超过35岁,身高不足145 cm。

②从事有毒、化学等职业,有烟瘾、酒瘾及其他上瘾者。

③贫血者、有心血管病、肝病、呼吸系统疾病病史者或曾经做过较大的受术者。有家族遗传病者。

④有不孕历史者;有早产、流产、死胎、产后出血和难产者。

⑤孕期阴道有出血、有病毒感染者、服用某种对胎儿有害药物者或受过放射污染者。

⑥本次妊娠期间检查出有心脏病等心血管疾病者。

⑦胎盘先天不全或后天受损者。

⑧妊娠期接受过大量射线或化学、毒害物品者。

⑨有盆腔肿瘤手术史者。

3 讨 论

孕妇产前检查在调查中发现,城镇居民平均的产检次数为9.7次,而产前检查次数最少的为流动人口,因为流动的孕妇对目前产前检查模式的依从性差,保健意识较差[2]。主要原因为经济条件较差,没有固定职业,没有单位为其投生育保险,孕妇的文化程度较低,不能主动获取相关的保健知识,缺少卫生知识,导致自我保健的意识低[3]。在孕妇中流动人口的比例不断增加,产前检查的覆盖率较低,容易出现妊娠的并发症,乙组孕妇的产前检查情况好于甲组,而丙组产前的检查次数最少;乙组与孕妇对妊娠危险征兆的知晓率明显高于甲组和丙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产前检查为妇幼保健工作中重要的环节,目前,产前检查的普及率和认知率都较低,尤其对于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较低的。因此要对孕妇的保健工作加强重视,尤其是团场方面,扩大医疗保险的范围,不断提高妇幼保健医生的专业素质,能够准确判断孕妇的妊娠情况,对有异常者积极采取治疗措施[4-5]。

综上所述,为加强孕妇的产前检查,可采用宣传教育等方法,减少妊娠并发症的发生。

[1] 崔 颖,郭素芳,王临虹.孕产妇产前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8,06:527-529.

[2] 王 玮,许 伟,周宝森.孕产妇产前检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医科大学学报,2007,06:673-675.

[3] 韩如峰.影响产前检查的相关因素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1,28:4344-4345.

[4] 张银华,陈炼红.湖南省三县农村孕产妇产前保健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实用预防医学,2007,14(1):151-153.

[5] 王铸清.中国城乡孕产妇产前检查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1(4):39-42.

【文献标识码】B B

【中图分类号】R714.21 R711

猜你喜欢
保守治疗影响因素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的微创清除术与保守治疗疗效对比
中药汤剂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异位妊娠临床观察
肱骨骨折保守治疗与手术治疗的疗效对比
宫外孕中医保守治疗思路探析
腰椎滑脱症的治疗进展
突发事件下应急物资保障能力影响因素研究
农业生产性服务业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村级发展互助资金组织的运行效率研究
基于系统论的煤层瓦斯压力测定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