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支架术后血炎性因子变化及预后的影响

2016-01-04 03:54赵斌,朱江,王成凯
河北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炎性因子阿托伐他汀

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支架术后血炎性因子变化及预后的影响*

赵斌1,朱江1,王成凯2,刘瑞1

(1.陕西省榆林市第一医院神经内一科,陕西榆林719000

2.陕西省铜川市人民医院神经内科,陕西铜川727000)

摘要: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钙对颈动脉狭窄患者介入支架术后血炎性因子变化及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颈动脉狭窄患者74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仅采用CAS治疗,实验组采用阿托伐他汀钙辅助CAS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天、3天、7天时炎性因子的变化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后第1天、3天时,两组血清hs-CRP、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0.05);术后第7天时,对照组血清hs-CRP、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0.05),但实验组仅有TNF-α水平高于同组术前(P<0.05)。两组术前血清炎性因子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在术后1d、3d、7d时,血清hs-CRP、IL-6、IL-8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时的水平(P<0.05)。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钙能有效减低CAS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术后康复,值得临床借鉴。

关键词:阿托伐他汀;颈动脉狭窄;介入支架术;炎性因子

文章编号:1006-6233(2015)10-1656-04

基金项目:*陕西省医学会基金资助,(编号:2697)

文献标识码:B

颈动脉狭窄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原因,据报道,15%~20%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是颈动脉狭窄所致,特别是中度以上狭窄者发生脑卒中的风险明显增加[1]。近年来,随着介入治疗技术的进步,颈动脉支架介入术(carotidartery stenting,CAS)在颈动脉狭窄的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疗效确切。近期研究发现,CAS后会引起患者血清一系列炎性因子升高,导致脑出血、急性脑梗死等致并发症的发生,严重者可永久性残疾或死亡[2],因此,如何降低CAS术后炎性因子水平,减轻炎症反应,改善患者预后,一直是广大临床医生关心的问题。本研究尝试应用阿托伐他汀钙辅助CAS治疗颈动脉狭窄,获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择2011年10月至2014年4月神经科收治的颈动脉狭窄患者74例,对象选择标准:①无症状性颈动脉狭窄≥70%或症状性颈动脉狭窄≥50%。②经超声检查显示颈动脉狭窄。③无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排除标准:①靶血管完全阻塞或导丝、导管不能抵达狭窄部位者。②有严重凝血障碍史。③伴有严重心肺、肝肾功能不全者,不能耐受手术者。④腹主动脉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7例。对照组男23例,女14例;年龄48~68岁,平均年龄(54.2±4.6)岁;有症状狭窄18例,无症状狭窄19例。实验组男24例,女13例;年龄46~67岁,平均年龄(53.4±4.3)岁;有症状狭窄17例,无症状狭窄2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狭窄类型构成比无明显差别,符合可比性要求。

1.2治疗方法

1.2.1对照组:术前3d给予氯吡格雷75mg/次,1次/d、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口服。术前30min肌注苯巴比妥钠10mg,在全身肝素化基础上,经右股动脉穿刺将F8导管鞘置入颈总动脉。在微导丝引导下,将Angioguard RX和SPIDERX脑保护装置定位于狭窄处并放置相应规格支架,球囊随即扩张。使用吸引导管将术中产生的斑块碎片从颈内动脉去除。斑块去除完成后,收缩远端球囊,恢复血流供应。术后经腹壁皮下注射0.4 mL依诺肝素,2次/d,连用3~5d。同时给予氯吡格雷75mg/次,1次/d、阿司匹林100mg/次,1次/d,口服,连续使用6个月。

1.2.2实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即术前3d和术后加服阿托伐他汀钙片40mg/次,每晚睡前顿服。

1.3观察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1天、3天、7天时血清超敏C-反应蛋(hs-CRP)、白介素-6(IL-6)、IL-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变化及住院治疗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炎性因子测定:采集患者肘部静脉血5mL,离心获得血清后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试剂盒采用上海博研生物工程研究中心产品。并发症包括脑并发症(短暂性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心血管并发症(心率失常、心肌梗死)、局部并发症(局部血肿、假性动脉瘤、神经损伤)。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包处理,计量数据用(±s)表示,血清炎性因子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检验,以α=0.05为检验标准。

2结果

2.1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hs-CRP、IL-6、IL-8及TNF-α水平变化情况:术后第1天、3天时,两组血清hs-CRP、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0.05);术后第7天时,对照组血清hs-CRP、IL-6、IL-8及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同组术前(P<0.05),但实验组仅有TNF-α水平高于同组术前(P<0.05)。两组术前血清炎性因子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在术后1d、3d、7d时,血清hs-CRP、IL-6、IL-8及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相同时间点时的水平(P<0.05)。见表1、2。

2.2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对照组1例发生短暂性脑卒中,脑梗死、脑出血各2例,1例心肌梗死、1例局部血肿,1例神经损伤,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4.3%(9/37)。实验组1例发生脑出血,无心血管并发症,1例发生局部血肿,总并发症发生率为5.4%(2/37)。实验组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5.232,P=0.02)。

表1 不同时间点两组患者血清hs-CRP IL-6 IL-8及TNF-α水平变化情况

注:F组内=30.528,P=0.00;F交互=13.418,P=0.00;F组间=6.350,P=0.00;a与术前比较,P<0.05

表2 两组相同时间点比较的t值和P值

3讨论

颈动脉狭窄由于无典型临床表现易被患者和医生忽略,许多研究表明,颈动脉狭窄与脑卒中的发生、进展密切相关[3]。过去,针对重度颈动脉狭窄患者多采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CEA)治疗,疗效确切。近年来,随着CAS的出现及疗效逐渐得到临床医生的认可,CAS有逐渐取代CEA的趋势。选择何种术式,目前普遍认为,对70岁以上患者采用CEA效果较佳,而对70岁以下采用CAS术式能获得更满意的效果。但不管何种术式,颈动脉患者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均较高,易导致不良预后发生。本研究患者年龄均小于70岁,故本研究采用CAS治疗。研究表明,CAS术后的炎性因子(如IL-6、IL-8、TNF-α、hs-CRP等)水平与术后早期炎症反应和病情变化密切相关,且与术后心脑血管并发症发生相关[4]。因此,采取降低炎性因子的干预措施可能对减少术后并发症发生有着积极作用。

阿托伐他汀是临床常用的调脂药之一。近期许多研究已证实,阿托伐他汀可通过抑制动脉血管内膜炎症反应而起到改善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5]。张晓东等[6]研究发现,阿托伐他汀可有效降低角叉菜胶所致气囊滑膜炎大鼠模型血清中的hs-CRP水平,还可降低丙二醛水平及丙二醛反应体内脂质过氧化程度,减少氧自由基的释放,进而发挥抗炎的作用。IL-6、IL-8、TNF-α、hs-CRP是炎症反应发生的重要介质,因此,本研究将其作为判断指标观察两组患者术后炎症反应的状态,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在CAS后第1天时IL-6、IL-8、TNF-α、hs-CRP明显升高,术后第3天、7天逐渐下降,说明患者机体炎症反应在术后第1天达高峰,在术后3d、7d下降趋于正常,但比较两组的炎性因子水平发现,应用阿托伐他汀辅助治疗的患者IL-6、IL-8、TNF-α、hs-CRP在不同时间点均低于对照组,且在术后第7天达术前水平,提示阿托伐他汀能有效抑制CAS术引起的炎性因子释放,其机制可能为:①阿托伐他汀具有直接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合成与分泌的作用。②阿托伐他汀作用于内皮型NO合成酶(eNOS),促进NO的合成并刺激内皮细胞对NO的释放,间接抑制炎性因子的释放。③阿托伐他汀可下调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及金属蛋白酶在巨噬细胞中的表达,减少炎症细胞聚集,从而降低炎性因子的分泌。④阿托伐他汀是HMG-CoA还原酶的抑制剂,可降低IL-6重要成分类异戊二烯前体甲羟戊酸的合成,从而减少IL-6的合成。

CAS术后炎症反应会影响斑块的稳定性而增加血栓形成风险,而血栓是导致术后急性脑梗死的重要因素;多种炎性因子是脑出血、神经损伤、心血管的炎症反应的重要促使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脑并发症、心血管及局部并发症明显低于对照组,提示阿托伐他汀钙能有效减少CAS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改善预后。

参考文献:

[1]王林,熊全庚,张春莉,等.颈动脉超声在筛查颈动脉狭窄及脑卒中高危人群中的应用[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2):129~130.

[2]苑杨,钟华,杜世伟,等.介入支架治疗颈动脉狭窄患者术后凝血因子和炎症因子变化的研究[J].天津医药,2013,41(4):331~334.

[3]李毓萍,刘颖萍,何秉贤,等.颈动脉狭窄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08,10(3):236~237.

[4]覃星悦,肖海,樊金莲,等.颈动脉支架置入后炎症因子与大脑缺血性损伤的研究[J].广西医学,2012,34(12):1641~1642.

[5]Munk PS, Butt N,Larsen AI. Endothelial dysfunction predicts clinical restenosis after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J].Scand Cardiovasc,2011,45(9):139~145.

[6]张晓东,李辉,宋洁,等.阿托伐他汀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白介素-6、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水平的影响[J].武警医学院学报,2011,20(5):337~338.

猜你喜欢
颈动脉狭窄炎性因子阿托伐他汀
彩色超声多普勒影像检测技术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应用研究
颈动脉重度狭窄脑缺血支架术后CT灌注变化
平喘固本汤治疗COPD稳定期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炎性因子的影响
脑梗死患者颈动脉狭窄和粥样硬化斑块的超声研究
瑞舒伐他汀与阿托伐他汀治疗冠心病的临床效果对比分析
观察不同剂量阿托伐他汀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支架植入与内膜剥脱治疗颈动脉狭窄的疗效与安全性
长骨骨折患者急性期外周血各类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分析
米诺环素联合奥硝唑治疗17例局限型侵袭性牙周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