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氧乙烷消毒麻醉机对COPD吸入麻醉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

2016-01-04 03:54王小玲,刘侃
河北医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环氧乙烷

环氧乙烷消毒麻醉机对COPD吸入麻醉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

王小玲,刘侃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22医院,山西大同037006)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机消毒方法对手术合并COPD吸入性麻醉患者气道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选取吸入全麻下行择期腹部手术且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气管插管并行机械通气,术中行双腔导管左侧支气管内插管,A组患者使用术前经环氧乙烷浸泡消毒的麻醉机,B组患者使用术前采用2%戊二醛溶液浸泡消毒的麻醉机,测定两组插管后即时(T0)及插管后2h(T1)、4h(T2)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浓度。结果: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浓度随插管时间延长而升高,但各时间点血清细胞因子浓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T0、T1、T2时IL-2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T1、T2时TNF-α浓度显著低于B组,T2时IL-8浓度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使用环氧乙烷对麻醉机进行消毒,对COPD吸入性麻醉患者气道炎症反应影响小,消毒效果优于2%戊二醛溶液,可起到一定的气道保护作用。

关键词:环氧乙烷;吸入麻醉;气道炎症反应

文章编号:1006-6233(2015)10-1671-03

基金项目:*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医疗成果项目,(编号:2009229)

文献标识码:B

全身麻醉是手术中常用的麻醉方案,患者全麻醉时需行气管插管接进行辅助通气,在此阶段患者鼻腔无法对空气进行过滤、湿润,易导致致病细菌乘虚而入,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1]。另外,因手术及麻醉的作用,患者免疫力下降,易并发肺部继发性感染[2]。有学者认为[3],早期气道炎症反应与肺部感染关系密切。笔者为观察使用环氧乙烷消毒麻醉机对合并COPD患者吸入麻醉期间气道反应水平的影响,选取我院在吸入全麻下行择期腹部手术且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患者,麻醉时前分别使用术前经环氧乙烷及2%戊二醛溶液消毒的麻醉机,观察两组气管插管前后气道炎症反应情况,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1年1月至2012年1月间我院行择期腹部手术且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患者80例,男40例,女40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2.1±2.3岁,本组患者均在气管插管吸入麻醉下进行手术,ASAⅠ~Ⅲ级。患者入室后开放静脉通路补液,麻醉诱导采用4ug/kg芬太尼,0.12mg/kg维库溴铵,1.5~2.0mg/kg异丙酚,以呼气末浓度1.5Vol%吸入异氟醚,采用微量泵输注异丙酚静脉及间断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03mg/kg维持麻醉;呼吸机使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模式,呼吸频率12~14次/min,潮气量8~10mL/kg,术中监测ECG、SPO2、ETCO2、气道峰值、无创血压、平台压、平均压。

1.2方法:80例患者随机分为A、B组,各40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A组患者使用术前经环氧乙烷消毒的麻醉机,方法:将麻醉机需消毒配件置于环氧乙烷灭菌器(XG2.DCE-600型),采用EOCaS为灭菌剂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在50℃下通风12h。B组患者采用术前经2%戊二醛溶液(PH7.5~8.5)浸泡消毒的麻醉机,方法:将麻醉机需消毒配件置入2%戊二醛溶液中浸泡10h,浸泡后生理盐水彻底冲洗。

1.3观察项目: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全自动发光法)测定两组插管后即时及插管后2h、4h血清、肺泡灌洗液(BALF)中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白介素-2(IL-2)、白介素-6(IL-6)、白介素-8(IL-8)浓度。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AS软件处理所得数据,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插管各时间点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变化:两组血清细胞因子浓度随插管时间延长而升高,T1、T2时各项血清细胞因子浓度均显著高于T0时(P<0.05),但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果见表1。

表1 插管各时间点血清细胞因子浓度比较 (pg/mL)

注:与T0时比较*P<0.05

2.2两组插管各时间点BALF细胞因子浓度变化:因半数标本中未检测出IL-6,因此放弃对该指标分析。两组BALF中细胞因子浓度随插管时间延长而增加T1、T2时各项细胞因子指标均显著高于T0(P<0.05);A组T0、T1、T2时IL-2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A组T1、T2时TNF-α浓度显著低于B组,T2时IL-8浓度显著低于B组(P<0.05),结果见表2。

表2 时间点BALF中细胞因子浓度比较 (pg/mL)

注:与T0时比较*P<0.05;与同时点B组比较#P<0.05

3讨论

有研究证实[4,5],医用器械污染可使患者术后肺炎的发生率显著增高;在麻醉过程中,麻醉呼吸回路更易发生细菌、病毒等微生物寄居。因此,选取有效的消毒方案,对减少医院交叉感染意义重大。

肺泡上皮、毛细血管内皮的通透性极强,肺毛细血管内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淋巴细胞及细胞因子、肺泡表面活性物质可溶于肺泡液中[6]。因此,肺泡液可直接反映肺内环境,在对肺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有重要价值。环氧乙烷是临床常用的消毒药物,具有穿透力强、高效、广谱及无损害等优点,常用于医疗精密仪器,特别是介入治疗材料消毒[7]。2%戊二醛溶液常用于普通医疗器械的消毒,具有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等优势[8]。有实验证实[9],两种消毒方法对正常人群效能几无差异,但对合并有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效能结果不同。本研究结果中,两组BALF中细胞因子浓度随插管时间延长而增加T1、T2时各项细胞因子指标均显著高于T0(P<0.05),提示气管插管均可引起患者气道炎症反应增高。A组T0、T1、T2时IL-2浓度均显著低于B组(P<0.05),T1、T2时TNF-α浓度显著低于B组,T2时IL-8浓度显著低于B组(P<0.05),表明A组患者在吸入麻醉期间的气道炎症反应较显著轻于B组。其原因可能为环氧乙烷消毒麻醉机消毒剂残留较少,并且其对气道的刺激较轻有关。其次,不同的消毒方法消毒效果不同,消毒后残存的细菌、病毒颗粒及细菌内毒素等抗原物质的污染能导致下呼吸道的感染,也可能造成气道炎症介质浓度的相应变化。

参考文献:

[1]Qiu Q,Xiong W,Yang C,et al.Lymphocyte-derived microparticles induce bronchial epithelial cells’pro-inflammatory cytokine production and apoptosis[J].Mol Immunol,2013,55(2/3):220~230.

[2]Bastarache J A,Fremont R D,Kropski J A,et al.Procoagulant alveolar microparticles in the lungs of patients with 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J]. Am Physiol Lung Cell Mol Physiol,2009,297(6):1035~1041.

[3]焦燕,邱倩,杨再兴,等.淋巴细胞微粒刺激AKT/Foxo1阻滞气道上皮细胞周期的研究[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2,34(24):2498~2502.

[4]Dinarello C A.Immunological and inflammatory functions of the inter-leukin-1 family[J]. Annu Rev Immunol,2009,27: 519~550.

[5]Sawada M,Kawayama T,Imaoka H,et al.IL-18 induces airway hyperresponsiveness and pulmonary inflammation via CD4 +T cell and IL-13[J].PLoS One,2013,8(1):e54623.

[6]Duewell P,Kono H,Rayner K J,et al.NLRP3 inflammasomes are required for atherogenesis and activated by cholesterol crystals[J].Nature,2010,464( 7293) : 1357~1361.

[7]Velayutham T S,Kolli D,Ivanciuc T,et al.Critical role of TLR4 in human metapneumovirus mediated innate immune responses and disease pathogenesis[J]. PLoS One,2013,8(10):8838~78849.

[8]Burnier L,Fontana P,Kwak B R,et al.Cell-derived microparticles in haemostasis and vascular medicine[J].Thromb Haemost,2009,101(3) : 439~451.

[9]Norling L V,Dalli J.Microparticles are novel effectors of immunity[J].Curr Opin Pharmacol,2013,13(4) : 570~575.

猜你喜欢
环氧乙烷
华东理工大学的电催化CO2制环氧乙烷研究获进展
二氧化碳制环氧乙烷研究获突破
防护产品灭菌及残留环氧乙烷的检测
顶空-气相色谱法快速测定医用口罩中环氧乙烷的残留量
中国石化扬子分公司环氧乙烷增产增效
美国把环氧乙烷列为有害物 巴斯夫、壳牌、沙索多家化工巨头受牵连
英力士拟扩大美国环氧乙烷产能
环氧乙烷储罐安全设计及安全管理措施
环氧乙烷:产能过剩已成定局
我国环氧乙烷行业产能过剩初现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