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特点——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计量统计及语义分析为视角

2016-01-07 06:50万理
新疆社科论坛 2015年3期
关键词:词频改革开放次数

●政治法律

解读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特点——以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计量统计及语义分析为视角

万理

摘要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领导者,其执政理念、价值取向、战略方针等通过文字存储在公开发表的政治报告或官方言论中。笔者拟从计量统计和语义分析的角度出发,选取改革开放以来党代会政治报告为参照文本,以观察和阐释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特点。虽然词频统计的方法有其优势和不足,词频统计分析也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但至少为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宏观上看,词频统计和语义分析的方法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

关键词政治报告词频统计十八大报告语义分析

文章编号中国图书分类号D220

文献标识码A1671-4741(2015)03-0009-06

作者简介:(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2009级博士研究生,女)

语言作为人类特有的符号系统,是话语者思想的承载和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话语者对词语的选择运用与理念的建构直接相关,任何特定话语都可能通过运用独特的词语选择模式建构某种理念。抽取一定数量的语料,计算其中各个不同词语的出现次数,这是词频统计工程最主要的方法,或称频度(或频率)的方法。每个词语的出现次数,叫做这个词语的频度。每个词语的频度与总频度和之比,叫做频率。①计量史学就是这种将自然科学中的数学统计方法运用于历史学领域,依托数量的客观可靠性分析,以计量统计的角度来研究历史,从而揭示隐藏在事物内部的变化发展规律。但不得不规避的问题是,基于词频统计的计量方法虽然有不受主观影响而更基于客观数据的积极防范,但其的确存在着单纯依据数值解析复杂社会现象的片面性。②这种片面性一方面源自于汉语言具有一词多义等典型特征,另一方面也源于词语的历时特征。一词多义使同一词语在不同场所被用于表达不同的理念,或由于词性的转变产生不同的释义,而历时特征使同一词语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不同的语义内涵。同时,有研究者提出,在应用计量史学方法的同时,不能盲目迷信技术,既要寻找数据间的关联性,也要考虑到历史事件的偶然性,防止落入“数据教条”的怪圈。③

为弥补词频统计研究方法的不足,使研究更具客观性和合理性,笔者拟在高频词统计的基础上,引入语义分析。语义分析大致包括如下两层含义。一是通过对语言学中汉字的使用特征、词汇的组合和更替来找出词语运用的演进规律;二是在定量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关键词的具体语境意义,看其前后所表达的意思是否一致,以实现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这种新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也是中共历史学“边缘研究区”的具体研究内容之一。④语义分析法可以有效弥补计量史学研究重“质”轻“量”的明显不足,将词语使用频率与词语具体的运用语境相结合,将词语含义的理解放在时代与社会背景中考究,不仅可以直观发现词语使用频率的变化,还可以窥见个中词汇含义的转变,是计量史学研究的有益补充。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事业的领导者,其执政理念、价值取向、战略方针等通过文字存储在公开发表的政治报告或官方言论中。笔者拟从计量统计和语义分析的角度出发,选取改革开放以来党代会政治报告为参照文本,以观察和阐释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特点。

一、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报告的概况

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大会是党的最高领导机关,由中央委员会负责召集。每届党代会均由时任党的最高领导人或经中央政治局决议由党内职务高、威望高的人代表上一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政治报告。政治报告从写作上来说,有模式化的特征,一般包含回顾往昔主要成就、部署下一阶段工作任务及对展望未来。

党中央高度重视政治报告的撰写,如果说战争年代的报告一定程度上是领导者个人智慧的体现的话,改革开放后政治报告多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历届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中,有的成立了专门的起草委员会,有的成立了报告起草小组,无论是报告起草委员会,还是报告起草小组,都由中央政治局会议通过。⑤如,党的十八大报告起草工作自始至终都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进行,中央政治局常委多次主持召开研究部署报告起草工作。不仅需要对字词反复推敲,对报告中涉及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也展开充分讨论。因此,政治报告凝聚了中国共产党对党和国家重大问题的深度思考,是研究中国政治走向的风向标。

改革开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征程,从酝酿起步到稳步铺开,再到如今深化改革的深水区,改革开放成为当之无愧的发展主题。因此,选用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报告文本更具可比性。在改革开放以来的7篇政治报告中,有2篇政治报告单独起章对改革开放伟大实践进行系统总结。为便于研究,现将改革开放以来7篇政治报告的基本信息统计如表1所示。

表1

会议召开时间报告人报告标题字数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1982.9.8胡耀邦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10877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1987.10.25赵紫阳沿着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前进32125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1992.10.12江泽民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夺取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更大胜利26348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1997.9.12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28408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2002.11.8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28198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2007.10.15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28066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2012.11.19胡锦涛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28779

(资料来源:笔者根据报告统计所得,表中字数包括标点。)

从上表中可以看出,改革开放以来党代会政治报告每5年召开一次,时间上的连续性为定点定时观察提供了可能。同时,从字数上看,除1982年十二大的字数极少外,其余均在28000字左右,波动幅度为15%,尤其是党的十五大以来的4次政治报告,字数均稳控在28000字左右。标题里始终出现的核心词汇社会主义,表明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始终关注社会主义建设,使选择的文本具有比对的可行性。由此可见,多方综合因素使改革开放以来的政治报告为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供了可靠的参照文本。

二、核心主题——发展建设社会主义

高度聚集的词语突出反映话语者的用语思想和目的。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政治报告的高频词统计可以管窥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的核心主题。为清晰勾勒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主题思想,我们不妨对改革开放以来历次政治报告排名前五位的高频词统计进行统计,如表2所示。

表2

第一位第二位第三位第四位第五位党的十二大报告经济发展建设人民企业党的十三大报告发展社会主义改革经济建设党的十四大报告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经济中国党的十五大报告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理论党的十六大报告发展建设坚持社会主义经济党的十七大报告发展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人民党的十八大报告发展建设社会主义中国人民

(借助WordsCount词频统计软件对文本词汇进行计算,不含字符,下同。)

发展与建设两个词语始终均出现在7次党代会政治报告排名前五位的高频词中,尤其是发展一词,除党的十二大报告暂居第二位外,其余历年均位列榜首,其使用次数分别为:44次、169次、152次、171次、226次、276次、265次,共计使用1303次。总使用次数排名第二的建设一词共计出现934次,其使用次数分别为:34次、112次、149次、119次、152次、183次、185次。社会主义除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没有出现在前五位之列外,其余6届政治报告均于前五位中,其总出现次数为782次,其使用次数分别为:23次、131次、126次、124次、104次、131次、143次。按照高频词突出反映核心思想的理念,可以将改革开放以来政治报告的核心主题概括为:发展建设社会主义,同时,党的十八大政治报告五个高频词可以概括为:(党领导)中国人民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集中反映了浓缩和贯穿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核心思想。这种比对概括,既反映出凝聚在历次政治报告中的核心主题的稳定性,又反映出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核心主题的继承性。因此,不妨对此作出如下推论,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将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任务。

三、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突出词汇

有些词语在历次政治报告中均出现了,但由于某些原因,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词语使用频率稳步增加成为突出词汇,此类词语统计如表3所示。

表3

词语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出现的 次 数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出现的 次 数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出现的 次 数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出现的 次 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出现的 次 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出现的 次 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出现的 次 数青年12401010建成00122218生态121151225社会保障00236714服务29610193142就业2314161720收入48211131518民主4192239344959核心13810111922

“青年”一词在党的十二大报告至党的十七大报告中,除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出现4次此外,其余均在0~2次范围内波动,属于可有可无的词频。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青年”一词出现次数陡增至10次,主要阐述了要在青年中发展党员,要关心、关注、关爱青年等中心思想,体现了党的十八大报告对青年问题的关注与重视。

“建成”一词从无到有,从党的十七大报告到党的十八大报告,词频使用频率激增9倍。党的十七大报告前“建成”主要指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建成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建成”的主要短语搭配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到全面建成的一字转变,充分体现了党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雄心和无比信心,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一大亮点。

“生态”以此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出现,党的十六大报告以前词频使用频率为5次以下,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增加到12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生态”一词共出现25次,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2倍多,主要用于阐述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等内容,而这些内容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均有出现。党的十八大报告词频使用的激增充分说明了生态文明建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笔者从词频统计角度出发推测,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推进,“生态”一词将继续保持较高的使用频率,预示着生态文明建设将继续成为国家的主要建设任务之一。

“社会保障”一词也经历了与“生态”一词相似的词频使用轨迹,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社会保障体系、社会保障水平、社会保障基金等成为主要搭配形式,说明随着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在效率优先的前提下,更加注重兼顾公平的社会保障已经突出地摆在了党和国家面前,成为进一步深化改革不得不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如“服务”“就业”“收入”“民主”“核心”的词频使用具有较大的相似性。首先,从总体趋势来说,均呈现由少到多的增长趋势,此类词汇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词频使用频率均为个位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均为两位数的使用频率,“民主”一词更是达到了55次的使用频率差。其次,除民主外,大多可划分为两个阶段,一是从党的十二大报告至党的十四大报告,词频使用出现了“少—多—少”的的不稳定过程,二是从党的十五大报告至党的十八大报告,词频使用呈现稳步增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出现的次数均多于党的十七大报告,充分说明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某些思想是对党的十七大报告的继承和发扬。但不得不注意的是,虽然词频使用趋势能在一定程度上说明问题,但由于词语搭配的不同,同一词语却可能传递不同的内涵,如核心一词,在十五大以前中主要用于表达领导核心,而从党的十七大报告开始出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核心内容、核心作用等多重搭配。到党的十八大中报告,首次出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表达,再次证明党的十八大报告是在继承中创新,既有传承性,又有独特性。

四、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特色词汇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新出现的词汇,集中体现了新一届党中央对党和国家前途发展的思考,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特色与亮点。首先提到的词语是“五位一体”,此词出现了2次。“五位一体”包含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大内容,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战略布局。从四位一体到五位一体,新增了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与之相关的是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新出现的“美丽中国”,此词出现了1次。“美丽中国”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具象化为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征程中,十八大报告中率先提出了要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几个词分别出现了1次。同时,党的十八大报告将胡锦涛总在纪念十一届三中全会全会召开三十周年将会中的“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首次引入政治报告中,号召全党和全国人民坚定信念、不懈奋斗。

在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方面,“兴国之魂”一词出现了1次。“兴国之魂”是十党的八大报告中的特色词汇,用于强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地位。“支柱性” 一词出现了1次。“支柱性”用于表述提高文化软实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同时,十八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了“社会心态”一词,,此词出现了1次。“社会心态”指出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在经济建设方面,十八大政治报告的新词汇主要有工农互惠、引资、引技、引智、互联互通,词频出现频率均为1次,主要用于阐述建设新型城乡经济关系和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此外,在政治建设中提到的一府两院、界别协商及总结历史经验中提到的弱肉强食、穷兵黩武均是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新词语,围绕新词语的新表述值得注意。

五、含有“社会主义”词语的变化

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历届政治报告的高频词。为全面掌握含有“社会主义”一词的相关词语的变换轨迹,现将相关表述统计如表4所示。

表4

高频词语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出现的次数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出现的次数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出现的次数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出现的次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出现的次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出现的次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出现的次数社会主义23131126124104131143社会主义建设37社会主义革命1社会主义制度13695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13419375科学社会主义821社会主义社会72社会主义改造3社会主义所有制1社会主义教育1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202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1265379

从表4可以看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党的十三大报告开始使用的,其后历次报告均有使用,充分说明党对我国目前所处历史阶段的客观认识。社会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教育、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所有制等带有明显时代标签的复合词在改革开放后报告中均只出现过1次。从语义变化的角度讲,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的社会主义教育与60年代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截然不同的两大概念,60年代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是在全国城乡发动一次普遍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开展大规模的阶级斗争。⑥而社会主义教育出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用于指出要深入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⑦社会主义建设、科学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社会等带有“普适性”特征的词汇出现频率也不高,均在20次左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的由来则相对曲折,上表中党的十四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并在党的十五大中报告继续大量沿用这一提法,虽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同时出现在党的十四大报告和党的十五大报告中,但频率较低,均仅为1次,随着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深入推进和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深入思考,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以后再没有被使用,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1次激增到26次,并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以后的报告中稳步提升,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已经取代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从语义角度分析,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社会主义中带有中国元素和中国色彩,而这种社会主义中中国元素和色彩的占比或程度不知,简言之,只要有即可。但去掉有字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显自信从容,是一种带有典型中国标签的社会主义,是在中国发展和实践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通过以上分析,可以管窥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开拓创新的变化历程。

六、含有“生态”词语的变化

生态文明建设是十八大政治报告中首次提出的,为此有必要就含有“生态”的复合词进行统计如表5所示。

表5

有“生态”的复合词语党的十二大报告中出现的次数党的十三大报告中出现的次数党的十四大报告中出现的次数党的十五大报告中出现的次数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出现的次数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出现的次数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出现的次数生态平衡1生态环境11138生态系统3生态效益2生态文明17生态安全2生态良好111生态空间1生态修复11生态产品1生态价值1生态补偿1生态意识1保护生态/生态保护11

从表5中可以看出,与生态相关的生态平衡问题在党的十二大报告中首次使用,也是唯一一次使用。从党的十三大报告至党的十五大报告,重点关注生态环境,从党的十六大报告开始,除生态环境外,生态良好、保护生态、生态保护等词语开始出现。从党的十六大报告至党的十八大报告,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愈加扩大,尤其在十八大政治报告中,生态修复、生态补偿、生态价值等新词涌现,且生态一词的词频使用频率陡增,说明党的十八大报告对生态文明建设有了愈加深刻的认识。

七、结语

虽然词频统计的方法有其优势和不足,词频统计分析也不能说明全部的问题,但至少为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从宏观上看,词频统计和语义分析的方法对党的十八大报告有了新的了解和认识,并且从“五位一体”、“不折腾”等新词语的使用分析,使人们了解了党的十八大报告的新理念、新思路。同时,从词频统计的综合走向来看,党的十五大报告以来的报告更具有相似性,尤其党的十八大报告与党的十七大报告在诸多词语使用上重合度高,为分析和研究党的十八大报告及今后的建设主题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注释:

①尹斌庸、方世增:《词频统计的新概念和新方法》[J],《语言文字应用》1994年,第2期(总第10期),第69页。

②村田忠禧:《从〈人民日报〉》元旦社论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J],《中共党史研究》2002年,第3期,第78页。

③赵淑梅:《论计量史学与中共党史研究》[J],《党史文苑》(学术版),2007年,第20期,第34页。

④王冠中:《中共历史学复兴阶段的边缘化问题初探》[J],《北京党史》,2003年第3期,第20页。

⑤阎志峰:《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政治报告》[J],《党史文苑》2012年9月(上半月),第8页。

⑥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著:《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1949~1978)下册[M],中共党史出版社,2011年,第719页。

⑦本书编写组编著:《十八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M],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时报社,2012年,第28页。

〔责任编辑:郭嘉〕

猜你喜欢
词频改革开放次数
机场航站楼年雷击次数计算
2020年,我国汽车召回次数同比减少10.8%,召回数量同比增长3.9%
一类无界算子的二次数值域和谱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依据“次数”求概率
25年来中国修辞研究的关键词词频统计*——基于国家社科与教育部社科课题立项数据
词频,一部隐秘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