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虚无主义对基层官兵的影响与相应对策

2016-01-08 07:32文/黄
军营文化天地 2016年12期
关键词:虚无主义官兵历史

文/黄 磊

历史虚无主义对基层官兵的影响与相应对策

文/黄 磊

当前,历史虚无主义在部队呈蔓延之势,它以否定和改写历史为特征,企图反对党的领导,否定社会主义道路,给官兵的思想和行为带来了消极影响,对此,必须坚持正确的历史观,坚决回击历史虚无主义思潮,确保基层官兵自觉铸牢军魂、始终听党指挥。

历史虚无主义对基层官兵产生消极影响的表现

政治信仰动摇,多元化倾向严重。历史虚无主义对历史的攻击主要集中在党史上。历史虚无主义往往假借“反思历史”和“总结历史经验”之名,任意裁剪、假设、臆测、推演典型历史事件,大肆炮制和传播歪曲历史的荒谬论调,企图否定革命、否定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否定党的领袖和历史英雄人物,让官兵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怀疑”和“撒谎”的错觉,使其原本坚信的主流认识变得似是而非,进而发生价值追求偏移和政治信仰动摇。调查发现,虽有90%的官兵信仰共产主义,但也有8%的官兵信仰星座和命运。

精神家园荒芜,荒漠化倾向严重。历史虚无主义者经常戴着有色眼镜看待灿烂悠久的中华文明,竭力推崇《三星堆文化大猜想》等“中华文明西来说”,无端猜想中华文明的源头来自西方,认为中华文明具有劣根性无法自我更新,唯有全盘西化方能实现中华文明的世界化,并反复实施“话语轰炸”,试图否定中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淡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打击官兵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认同感。调查发现,40%的官兵喜欢美国大片和韩剧;35%的官兵经常收看《非诚勿扰》等快餐型娱乐节目;13%的官兵热衷于过圣诞和情人节等“洋节”。

道德观念模糊,功利化倾向严重。历史虚无主义最大的特点是混淆是非,颠倒黑白。历史虚无主义者通过新媒体大肆宣扬唯心史观,以人文关怀为名,无限拔高个人利益,质疑“军人生理学”违反“人类生理学”,恶意炒作“火烧邱少云违背生理学”、“黄继光堵枪眼不可能”等,这些恶劣行径引发了军媒的激烈回应,但“个人主义”“个人利益至上”的负作用却在持续发酵,官兵道德观念受到了严重威胁破坏。调查发现,5.6%的官兵对部队禁止使用手机表示不理解;4%的官兵反映部队管理过于封闭,妨碍了个人才能的发挥。

历史虚无主义对基层官兵产生消极影响的原因

基层官兵的历史认知混乱,缺乏理性思维能力。当前,“80后”“90后”官兵已成为部队主体,他们成长在物质条件充裕的和平时代,对革命战争、改革开放等近代史缺少感同身受,对历史知识学而不精、知而不全、思而不深,存在历史知识碎片化、历史认知情感化、历史理解庸俗化等问题,容易被历史虚无主义思潮所误导。青年官兵由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相对薄弱、明辨是非的能力相对欠缺、历史视野和理性思维相对不足,喜欢偏听偏信所谓的“奇谈”“解密”“野史”,给历史虚无主义广泛传播提供了可乘之机。

政治教员的教育理念滞后,缺乏危机应对措施。当前,部队政治教员大多为理工科专业背景,在应对官兵的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和现实行为时,往往是讲解枯燥理论的多有说服力解答的少、传授单纯知识的多与官兵沟通交流的少、生硬说教的多与社会热点结合的少,导致官兵不愿真学真信真用。官兵遇到问题习惯上网“百度”搜索答案,但部分政治教员适应网络环境能力不强,不善于在网上和官兵打成一片,即便开通了微信微博,也创作不出能解渴的精品文章、挖掘不出能吃饱的精神食粮、转发不出能消化的精制套餐,无法引起官兵思想上的共鸣、行为上的共力。

网络信息的影响日益加深,缺乏监管预防手段。网络时代,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深受年轻人青睐,官兵习惯通过“刷屏”“转发”网罗知识资源,难免会接触到历史虚无主义思潮,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误导和煽动,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为了迎合官兵心理偏好,历史虚无主义者经常通过网络博客、文学影视等渠道,采用黑暗历史漂白化、神圣历史妖魔化、沉重历史娱乐化等方式重新评说历史,诱导官兵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观点。青年官兵具有较强的政治参与意识,高度关注民生、生态和道德等社会热点问题,喜欢通过“跟帖”“灌水”“点赞”等形式表达个人情绪,间接助推了历史虚无主义的蔓延。

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对基层官兵产生消极影响的对策

用好主阵地,构筑抵制历史虚无主义入侵的“防火墙”。在教员队伍上,自觉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武装头脑,运用“互联网思维”探索历史教育的新形式、新渠道,营造全方位的历史教育氛围,强化官兵树立正确的历史观。不断吸收最新的理论成果,分析探讨历史虚无主义的发展现状、发展趋势和传播渠道,提前采取针对性措施,预防官兵受到历史虚无主义的侵蚀。在教育内容上,系统学习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近现代史、中国共产党党史,准确把握历史虚无主义的本质特征、当代表征和现实危害;重点研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汇入官兵精神家园;坚持案例素材与理论知识相结合,用客观的史实拨开历史虚无主义迷雾,增强官兵对历史虚无主义的免疫力。在教育方法上,坚持“开门求智”,组织参观文明遗址和革命遗迹,走进企业厂矿和街道社区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让官兵用自己的调研成果去佐证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言论,用自己的语言去批驳历史虚无主义的荒谬论调。以第一课堂的内容为参照,开展群众性研讨碰撞式辩论,邀请专家学者走进军营,确保历史虚无主义远离官兵。

用好新媒体,抢占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新高地”。在信息获取上,借助“慕课”教育、百家讲坛、数字图书馆等资源,形成一个没有围墙的网络大学,方便官兵获取历史信息、完善知识结构;开设“网上党校”、“军史钩沉”等主题网页,进行历史理论宣传与时事动态发布,帮助官兵了解党的奋斗历程和建设成就,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豪感和自信心。在信息甄别上,选择《解放军报》、全军政工网和一号哨位等权威媒体作为主要信息源,辩证看待涉党涉军信息,培养自身对信息的甄别能力。对于无法甄别的网络信息,坚持做到兼听则明,不能人云亦云,必要时可邀请专家进行甄别确认,从源头上杜绝历史虚无主义的渗透侵蚀。在信息运用上,对于历史虚无主义既不能避而不谈,也不能谈虎色变,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原则,对反动的方面,要旗帜鲜明地反对和回击,并讲清楚危害性;对其合理性的方面,要深刻反思,实事求是,警钟长鸣,警醒自身。

用好微平台,传递消除历史虚无主义影响的“正能量”。开展“微讲堂”。组织理论骨干深入班排,围绕社会思潮的消极影响展开“微调查”,着重摸清官兵对历史虚无主义的认知水平和根本态度;开展“知史明理听党话、坚定不移跟党走”教育活动,利用训练间隙、业余时间、就餐时段等时机设置“微讲堂”,鼓励官兵踊跃登台讲述中国好故事、弘扬时代主旋律、传递身边正能量。发送“微信息”。发动官兵动手编写党史军史火箭军发展史的微信息,依托手机周报、微信公众号组织分批群发,确保全员覆盖、不留一人。收集整理官兵的互动提问和思想困惑,安排理论骨干与官兵进行面对面的“微交流”,帮助官兵解决思想疑惑和现实困难。发出“微声音”。利用看新闻前10分钟,组织官兵对历史虚无主义的热点事件开展“微点评”,让官兵在自我教育中增强辨是非明事理的能力。办好军营小广播,设置“热点评议、每日一题、优秀心得”等栏目,鼓励官兵围绕党史、党建积极投稿,定期评选优质稿件进行宣传播报,让官兵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育身边人中,自觉践行主席训词,投身改革强军实践。★

责任编辑:邢玉婧

猜你喜欢
虚无主义官兵历史
历史虚无主义的新近演化态势与特征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举旗亮剑遏制和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坚定道路自信 理直气壮 抵制历史虚无主义
海军官兵守卫在海防一线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朝鲜官兵高呼“捍卫金正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