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6-01-10 07:37霍德永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18期
关键词:微量蛋白尿白蛋白

霍德永

(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中医院内三科 山东 泰安 271000)

糖尿病是临床上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也是目前全球对人类的健康与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的三大疾病之一[1]。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微量白蛋白尿是筛查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指标。为了降低糖尿病患者发生糖尿病肾病的几率,临床医师应对其微量白蛋白尿等相关指标进行动态的检测,分析可影响其病情的危险因素,进而为其采取有针对性的治疗方案。为了分析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我院将12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中未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60例患者纳入正常组,将其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60例患者纳入微量组,对两组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指标进行检测,然后分析可导致微量组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中的120例患者均为2013年12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均自愿参与本次研究且签订了对本次研究的知情同意书。将这些患者中未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60例患者纳入正常组,将其中出现微量白蛋白尿的60例患者纳入微量组。在正常组患者中,有男性33例、女性27例,其年龄为32~81岁,平均年龄为(54.3±2.3)岁。在微量组患者中,有男性34例、女性26例,其年龄为32~80岁,平均年龄为(54.4±2.5)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两组患者进行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空腹血糖(FPG)、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检测。使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对两组患者进行FPG检测,采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对其进行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血脂指标的检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其进行HbA1c检测。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7.0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在进行多因素分析时采用Logistic回归法。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对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分析

与微量组患者相比,正常组患者SBP、DBP、FPG、HbA1c、TC、TG、LDL-C的指标较低,HDL-C的指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分析(±s)

表1 对两组患者各项观察指标的分析(±s)

检测指标正常组微量组tP SBP(mmHg)123.23±15.23137.28±17.524.68810.0000 DBP(mmHg)79.44±2.3184.35±3.648.8220.0000 HbA1c(%)8.44±2.129.57±2.352.76560.0066 TG(mmol/L)1.81±0.212.52±0.3712.92690.0000 TC(mmol/L)4.51±0.765.94±0.3313.36880.0000 HDL-C(mmol/L)1.66±0.841.21±0.323.87780.0002 LDL-C(mmol/L)2.34±0.332.97±0.379.84290.0000 FPG(mmol/L)9.41±1.1115.34±5.418.31720.0000

2.2 对微量组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

进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SBP、DBP、FPG、HbA1c、TC、TG、LDL-C的指标较高及HDL-C的指标较低均是微量组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详情见表2:

表2 对微量组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s)

表2 对微量组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相关危险因素的分析(±s)

指标rP SBP(mmHg)0.36870.0000 DBP(mmHg)0.11350.00326 HbA1c(%)0.3380.0011 TG(mmol/L)0.26730.0034 TC(mmol/L)0.63250.0000 HDL-C(mmol/L)0.36750.0000 LDL-C(mmol/L)0.23160.0035 FPG(mmol/L)0.21740.0331

3 讨论

糖尿病的发病隐匿,病程漫长。此病患者的病情若未得到及时的诊治易发生糖尿病肾病等严重的并发症。微量白蛋白尿是糖尿病肾病患者发病的早期临床表现之一[2]。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动态的微量白蛋白尿检测在早期诊治糖尿病肾病及防止其病情恶化方面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3]。人的近曲小管等肾小管会吸收大部分的白蛋白,肾小球的滤过膜有类似机械屏障的作用,仅会允许体积最小的白蛋白通过[4]。因此,正常人尿液中白蛋白的含量非常少。人的肾小球基底膜及肾小管的上皮细胞若受到损害,其肾小管对白蛋白的重吸收功能会明显下降,使尿液中微量白蛋白的含量明显增高[5]。有研究人员指出,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血糖、血脂若发生异常的改变,其微量白蛋白尿的发生率可显著增高。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 与微量组患者相比,正常组患者SBP、DBP、FPG、HbA1c、TC、TG、LDL-C的指标较低,HDL-C的指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进行多因素分析的结果显示,SBP、DBP、FPG、HbA1c、TC、TG、LDL-C的指标较高及HDL-C的指标较低均是微量组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可见,可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的危险因素较多。为了提高对糖尿病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控制其病情的发展,防止其发生糖尿病肾病等并发症,临床医师应定期对其进行微量白蛋白尿检测,并消除可影响其微量白蛋白尿指标的危险因素。

[1]王念鸿,杨建梅,孔岩等.微量白蛋白尿阴性的2型糖尿病患者肾功能异常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10):1092-1094.

[2]Scaglione R,Argano C,diChiara T. Central obesity and hyp ertensive renal disease:association between higher leve ls of BMI,circulating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beta1 and urinary albumin excretion[J].Blood Pressure,2003,(5-6):269-276.

[3]王峥,王菲菲,朱晓健等.社区高血糖人群伴随代谢综合征及微量白蛋白尿的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2,92(36):2526-2529.

[4]顾丽萍,严率,张颖等.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综合临床,2012,28(6):617-620.

[5]曹晏昉,蔡危威,张丽莉等.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的患病率及危险因素分析[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2,16(7):104-106.

猜你喜欢
微量蛋白尿白蛋白
TIR与糖尿病蛋白尿相关性的临床观察
喜舒复白蛋白肽饮品助力大健康
微量Fe元素对氧化钨粉还原过程的影响
缺血修饰白蛋白对微血管心绞痛的鉴别诊断价值研究
缺血修饰白蛋白和肌红蛋白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价值
微量行程变大行程的模具调整结构
基于Al2O3纳米粒子的微量润滑铣削冷却性能分析
微量注射泵应用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案
六味地黄汤加减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258例
蛋白尿方联合科素亚治疗慢性肾炎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