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双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的效果分析

2016-01-10 09:51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0期
关键词:内踝踝骨腓骨

刘 敏

(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骨科 江苏 泰州 225500)

内外踝是人在行走时其机体最关键的支撑点,也是最易受到损伤的部位。踝关节骨折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关节内骨折之一[1]。双踝关节骨折即同时发生的内踝关节与外踝关节的骨折。此病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其患肢功能恢复的情况与其患处解剖结构复位的准确度有密切的关系[2]。在对双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必须对其断骨进行精准的复位及坚固的内固定,并在术后严防并发症的发生。近年来,我院对50例双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取得了理想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研究中的50例患者均为2013年6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双踝关节骨折患者。在这些患者中,男性患者有36例,女性患者有14例,其年龄为17~56岁,平均年龄为(34.1±1.4)岁。这些患者的病因是:有12例患者在接触机械时受伤,有22例患者因从高空坠落受伤,有16例患者因发生交通事故受伤。按照AO的分型标准[3],在这些患者中有A型骨折患者30例、B型骨折患者13例、C型骨折患者7例。

1.2 方法 对本组患者进行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手术方案是:使患者取俯卧位,对其进行硬膜外麻醉,在其外踝外侧偏后处做一个手术切口,充分暴露其骨折端。对腓骨的骨折端进行复位,将管形钢板放在腓骨下端外侧偏后处进行固定。在内踝的内侧偏前处做一个手术切口,充分暴露骨折端,切开关节囊,将距骨复位,清除关节内的骨折碎片,拧入松质骨螺钉进行内固定。在获得理想的解剖复位关系及内固定效果后为患者放置引流管,关闭手术切口,并为其使用短腿石膏托进行5~7周的外固定。在术后为患者应用抗感染药及抗骨质疏松药进行治疗,并对患肢进行消肿、止血等对症治疗。在术后第2天指导患者进行患肢足趾的趾屈背伸活动,在术后7个月为其拆除内固定物,指导其进行负重行走锻炼。

1.3 观察指标 在本组50例患者出院后对其进行13~24个月的随访,对其进行随访的平均时间为(18.6±1.2)个月。对比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踝关节功能的评分(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

1.4 疗效评价标准[3,4]优:经治疗,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其内固定物稳定,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其踝关节的功能正常,其行走功能未受影响。良:经治疗,患者的骨折愈合良好,其内固定物基本稳定,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其踝关节的功能基本正常。中:经治疗,患者的骨折愈合较好,但其内固定物有松动的迹象,其踝关节的功能受到一定的影响,未发生术后并发症。差:经治疗,患者的骨折愈合较差,其内固定物明显松动,其踝关节的功能发生障碍,无法进行行走、奔跑等运动,并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术后并发症。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采用χ²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组患者的骨折均愈合良好,其骨折愈合的时间为9~12周,平均骨折愈合的时间为(11.2±0.6)周。在本组患者中,仅有2例患者在术后发生内固定物松动的情况。本组患者均未发生术后感染、骨折不愈合等并发症。在本组患者中,治疗效果为优的患者有24例,为良的有18例,为中的有6例,为差的有2例,其治疗的优良率为84.0%。与进行手术治疗前相比,本组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其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99,P<0.05)。详情见表1。

表1 对本组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前后其Baird-Jackson踝关节评分的分析

3 讨论

踝关节是人下肢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可参与下肢的所有运动。双踝关节骨折是一种复杂的骨折。对此病患者进行保守治疗很难获得理想的复位效果,而且易导致较多的并发症。近年来的临床研究证明,与断骨未精确复位的双踝关节骨折患者相比,在进行手术治疗时其断骨获得精确复位的此病患者在术后其踝关节功能恢复的情况较好[3]。

临床研究证明,双踝关节骨折患者常可合并三角韧带断裂、距骨向外侧移位的情况[4]。腓骨的缩短、外移和外旋均会对距骨的关节面造成影响。在对双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若未恢复其腓骨的长度可使其在术后发生踝关节慢性疼痛、外踝上移、踝穴增宽、踝关节不稳、创伤性关节炎等并发症。因此,在对外踝骨折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必须使其患骨获得解剖复位、恢复其腓骨的长度及远端腓骨、胫骨之间的解剖关系、矫正其断骨的旋转畸形、避免其发生踝穴狭窄的情况[4]。临床研究证实,在外踝骨折患者中,有85%的患者其外踝骨折线呈斜形或螺旋形,其骨折属于冠状位骨折,需采用钢板螺钉内固定法进行治疗[5]。内踝骨折与外踝骨折的不同之处是,内踝骨折多为压缩性骨折,在对其进行治疗时必须对骨折近端进行加压固定才能保证骨折端复位的稳定性[4,5]。此外,对老年内踝骨折患者的胫骨远端进行双螺钉内固定不能使其患骨获得足够的支撑力,因此常需应用长拉力螺钉对其进行内固定手术治疗[6]。

双踝关节骨折患者在进行手术治疗后较易发生的并发症包括内固定物松动、创伤性关节炎及切口感染等。为了预防此类并发症的发生,在对此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应对其骨折端进行精确的解剖复位及牢靠的内固定,在术后应促使其早期进行功能锻炼[6]。

综上所述,对双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可取得显著的效果,而且安全性较高,此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1]康兆恒,林冬兰,陈拔云.内外踝联合手术治疗双踝骨折的疗效分析[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3):301-302.

[2]赵继阳,新型外固定架分型细聊三踝骨折基础与临床研究[D].中国中医科学院,2012.

[3]唐家斌,于建农,吴煜等.外踝钩钢板及松质骨空心拉力钉治疗A、B型双踝骨折[J].山西中医学院学报,2013,14(1):57-60.

[4]王世魁,周全.手术治疗涉及胫骨前结节伴下胫腓关节分离的双踝骨折[J].实用骨科杂志,2015,21(10):948-949.

[5]刘鸿博,李红星,李永顺.双踝骨折的中西医联合治疗[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8):140.

[6]许挺,杨匡洋,丁玲.踝关节镜下内固定治疗双踝骨折[J].临床医学工程,2012,19(1):73-74.

猜你喜欢
内踝踝骨腓骨
自拟消肿方联合冰硝散治疗三踝骨折肿胀的疗效观察
中医手法复位治疗踝骨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后外侧踝关节途径手术治疗三踝骨折的临床分析
内踝截骨术的临床应用与进展
基于三维有限元仿真模拟的踝骨损伤生物力学分析*
踝关节骨折中内踝形态的三维CT研究
三踝骨折采用后踝一内踝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分析
腓骨移植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重建中的应用
腓骨肌萎缩症患者的肌电图诊断特点
腓骨肌腱脱位的诊断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