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6-01-10 09:51赵珊珊
当代医药论丛 2016年20期
关键词:预见性步行心功能

邱 芹 赵珊珊

(江苏省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 江苏 常州 213000)

慢性心力衰竭是临床上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此病患者可出现呼吸困难、乏力、体液潴留等临床表现,严重影响其生活质量[1]。相关的研究结果表明,对此病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生活质量。为此,我院对近年来收治的5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预见性护理,以观察此护理方法对患者生活质量及心功能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文研究的对象为2013年1月~2015年6月期间我院心内科收治的11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对这些患者进行综合检查后其病情均被确诊为慢性心力衰竭。且这些患者均未患有急性心肌梗死、严重的心律失常或严重的肝肾功能障碍等疾病。我院根据护理模式的不同将这110例患者分为预见性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有55例患者。在预见性护理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为49岁,年龄最大的为81岁,平均年龄为(64.5±12.7)岁。他们的病程为1~14年,平均病程为(6.2±1.7)年。他们中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有23例,为Ⅲ级的患者有24例,为Ⅳ级的患者有8例。他们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29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有22例,合并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有4例。在常规护理组患者中,有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3例。他们中年龄最小的为50岁,年龄最大的为80岁,平均年龄为(64.1±12.2)岁。他们的病程为1~16年,平均病程为(6.4±1.9)年。他们中NYHA心功能分级为Ⅱ级的患者有21例,为Ⅲ级的患者有27例,为Ⅳ级的患者有7例。他们中合并高血压的患者有25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有24例,合并扩张型心肌病的患者有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护理方法 我院为常规护理组患者进行用药指导、饮食指导、生活护理及对症护理等常规护理,对预见性护理组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预见性护理,具体的护理方法是:①进行病情评估。密切观察患者的临床症状及生命体征,对患者的病情及预后进行科学的评估,以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方案。②进行心理疏导。心血管疾病的发作与患者的心理状况及情绪波动密切相关,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受其病情的影响极易出现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因此,护理人员要多与患者进行沟通,疏导患者的不良情绪,耐心地回答其提出的问题,详细地向其说明治疗的方法和治疗成功的病例,取得患者的信任,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与之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其能够积极地配合治疗。③针对发病诱因进行预防。心理因素、气候因素、饮食因素等均有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发作或加重。此外,呼吸道感染、心律失常以及劳累过度等也都可能导致患者病情的加重。因此,护理人员要嘱患者多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及情绪波动,注意根据气候的变化增减衣物。④进行饮食指导。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血容量明显增加,极易出现水钠潴留的症状。因此,护理人员要嘱患者严格限盐限水,以有效地减轻其心脏负荷。同时,嘱患者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适当食用蜂蜜,以保持其大便通畅,避免因便秘导致其病情加重。⑤进行用药指导。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病情易反复,导致其对治疗的依从性降低,因此护理人员要嘱患者遵医嘱定时定量用药。在为患者进行输液时,要注意调节输液速度,不宜过快,以避免加重其病情。在为患者使用洋地黄类药物时,要密切观察其生命体征,以防止其出现药物中毒的现象。同时,加强对患者进行巡视,密切监测其心率、呼吸、血压的变化,定期检查其肝肾功能及药物浓度,以降低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1.3 观察指标 ①采用明尼苏达心力衰竭生活质量量表[2]评价慢性心力衰竭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该量表包括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和症状四个方面,患者的评分越高说明慢性心力衰竭对其生活质量的影响越严重。②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进行治护前后其6 min的步行距离和LVEF。

1.4 统计学分析 我们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对本研究中的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采用χ²检验。当P<0.05时视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接受治护前后其生活质量评分的比较治护结束后,两组患者的各项MLHF评分均较治护前有明显的降低,且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各项MLHF评分均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2 两组患者接受治护前后其6min步行距离和LVEF的比较 治护结束后,两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均较治护前明显延长,其LVEF均较治护前明显提高,且预见性护理组患者的6 min步行距离长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其LVEF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治护前后其MLHF评分的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接受治护前后其MLHF评分的比较(±s)

组别例数体力限制社会限制情绪症状治护前治护后治护前治护后治护前治护后治护前治护后预见性护理组5514.82±3.7210.03±2.665.49±1.083.24±0.7512.88±2.917.46±1.7310.84±2.977.64±1.39常规护理组5514.83±4.1712.49±3.545.51±1.124.62±1.0812.83±3.018.72±1.9510.81±2.868.73±1.48

表2 两组患者接受治护前后其6min步行距离和LVEF的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接受治护前后其6min步行距离和LVEF的比较(±s)

组别例数6 min步行距离(m)LVEF(%)治护前治护后治护前治护后预见性护理组55298.36±54.18405.83±64.0838.67±5.1651.88±5.94常规护理组55296.41±57.49324.67±51.3738.64±5.0842.81±5.22

3 讨论

慢性心力衰竭是各种心血管疾病发展至终末阶段必然出现的一种临床综合征[3]。进行药物治疗是临床上治疗此病的主要方法。在患者接受治疗的过程中,应对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以改善其心理状态,提高其对治疗的依从性,有效地改善其心功能和生活质量[4]。预见性护理是指通过对患者的病情进行科学的评估,根据其实际情况及病情的发展规律,判断其存在的潜在危险因素,预见到可能发生的潜在护理问题,从而对其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的一种护理模式[5]。本次研究中,我院对55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在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了预见性护理,结果显示,其MLHF评分低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其6min步行距离长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其LVEF高于常规护理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进行预见性护理可有效地提高其生活质量,改善其心功能。

[1]张净,方伟,王燕.综合性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负性情绪、自我管理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生, 2014,52(34):95-98.

[2]窦靖,王晓华,杨丽娜.心理护理对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36(11):1753-1754.

[3]蒋义仙.预见性护理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吉林医学,2014,35 (30):6865-6866.

[4]年卫红.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药,2014,22(7):144-145.

[5]宏斌,任爱玲.综合护理干预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27):8.

猜你喜欢
预见性步行心功能
魔方小区
步行回家
预见性护理对颈椎术后患者并发症的预防效果观察
从步行到奔跑
心功能如何分级?
中西医结合治疗舒张性心功能不全临床观察
预见性护理在手术室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
预见性护理在喉炎患儿中的应用分析
预见性护理在无痛人工流产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后左心功能变化